本文提供了丰富的毕业顶岗实习日记范例,帮助学生记录实习经历,通过反思和总结,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为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025-04-09
标题:电气工程实习笔记
在上周五,我们进行了一次集体实地考察,地点是学校西门到龙源湖之间的高压电缆走廊。此次考察的主要内容是10KV输电线路,其中包括两条主要线路:李万左线和李万右线。这条线路不仅服务于我们的实验和研究设施,还为校园内的日常用电提供了重要保障。需要注意的是,这条输电线路之所以被称为“外非线”,是因为其电压等级相对较低,避免了与高压及特高压线路的交叉,从而确保安全。
通过这次现场考察,我进一步了解了高压输电线路的基本构成及其功能。以下是我所获取的一些关键点:
1. 输电线路的基本组件。输电线路主要包括绝缘子、导线以及架空地线,这些组件相互作用,连接发电厂和变电站,完成电能的有效传输。
a. 导线方面,我们了解到:当前普遍使用的是钢芯铝绞线或钢芯铝合金绞线,以提高输电能力。每相线路通常由两到四根导线并联组成,确保电流在输送过程中不发生过多的损耗。
b. 架空地线的功能多样,不仅用于防雷,还能降低对称短路时造成的工频过电压,从而减少潜供电流。此外,复合架空地线的设计还融合了通信功能,使用光缆来实现数据传输。
c. 绝缘子是将导线固定并悬挂在杆塔上的重要部件,常见的类型包括盘形瓷质绝缘子、玻璃绝缘子和棒形悬式复合绝缘子。
d. 支撑架空线路的杆塔叫做干架,而在此次实习中我们接触的干架间距为50米。
在高压输电中,采用了较为严谨的输电方式。对于交流电,尤其采用的空芯输电技术,大大提高了传输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同时,为了防止雷击,线路顶端配置了避雷线,而输送的三相电则做成了分裂式设计,进一步增强了可靠性。连接线路与干架的部分通过绝缘子进行固定,以防震动造成线路损毁。在输电线路上,设计有多处铁环,用于固定和支撑线缆。有趣的是,通信线路常常沿用输电线路的杆架,从而节约基础设施投资,通过协调布局来减少相互干扰。此外,在面对需要绕开复杂障碍物的情况下,采用地下电缆是确保电力稳定传输的另一种有效方法。
整体来看,这次实践不仅让我们观察到了电力系统的运行原理,还强化了我们对电气设备的理解,感受到了这一领域的复杂性与挑战性。
标题:电气专业实习体会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有幸参与了关于发电系统的学习,尤其加深了对不同电力生产方式的理解。
在老师的讲解下,我了解到我国的发电厂主要分为三大类:火力发电、水力发电和核能发电。每种发电方式都有其独特的过程和技术。
首先,火力发电是我国的主要发电方式,依赖于煤炭作为燃料。整个发电过程可以被拆分为三个密切相关的部分。燃烧过程是基础,燃料在锅炉中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热能,这一过程涉及运煤与处理烟尘和灰渣等环节。随后,蒸汽的产生则通过锅炉的加热来实现,形成的高压蒸汽被用于驱动汽轮机,从而实现机械能的转换。最后,电气系统的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并通过升压系统将电能送往电网。
其次,水力发电的过程引人注目。水力发电厂利用自然的水流动能来发电。水从高处流下,借助其动能推动水轮机旋转,然后通过水轮机驱动发电机,将水的能量转化为电能。这种方式不仅能耗低,且环保,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代表。
最后,核能发电拥有独特的技术背景。核电厂通过核反应堆内核燃料的裂变反应,释放出大量热能。这些热能通过类似火力发电的方式转化为机械能,最终制作成电能。核能发电虽然具有高效能和大规模发电的优势,但在安全和环保方面,也需要严格管理与监管。
此外,不同于以上主要发电方式,我国还有诸如风电厂、地热发电厂和潮汐发电厂等可再生能源项目。它们各有其优势,构成了我国多样化的能源结构,未来的电力生产将更加注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这段实习让我从理论到实践,对电力生产的各个环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未来,我希望能在电气专业的道路上,继续探索和创新,为推动绿色电力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标题:电气专业实习观察日记
今天是星期三,我在实习期间有幸深入了解了电气主接线图的构成和设计要求。这些图示展示了变电所内部电力系统的总体布局,其中包含了电力变压器、开关电器、电流及电压互感器、母线、电力电缆以及其他重要设备。这些设备按照一定的顺序共同组成一个接收和分配电能的网络,是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
在所有设备中,主接线的设计至关重要,通常需要遵循几个基本原则。首先是安全性,确保在各种操作状态下,工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不受威胁。其次是可靠性,这意味着系统必须满足不同层次负载的供电需求。此外,灵活性也不可忽视,必须在不降低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情况下,尽量简化接线,同时能够应对多种运行方式。最后,经济性要求是在满足上述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降低初期投资和后期的运营费用。
讨论到母线时,我了解到这是主接线电路中的关键组件,它承载着电能的分配和传输任务。我们目前普遍使用的汇流母线接线方式,依其配置可分为单母线和双母线接线两种形式。
单母线接线方式是结构最为简单的一种,所有的电源和负载都连接在同一条母线上。然而,这种方式的灵活性和可靠性相对较低,一旦母线或对应的隔离开关出现故障,可能会导致整个系统的停电。为了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可以采用断路器分段形式的单母线接线。
相比之下,双母线接线用于特别重要的负荷系统,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可以有效避免因单一母线故障导致的整个电力系统停运。在实习中,我深刻体会到电气专业设计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每一条接线都直接关系到电力供应的安全与稳定。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希望能进一步深化对这些系统的理解,为保障电力系统的高效运行贡献自己的力量。
标题:电气实习体验与收获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体验到了多个电气设备的操作和维护,这让我对电力系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其中,电涌保护器(Surge Protective Device,简称SPD)的核心功能无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设备的基本作用在于限制瞬态过电压,并将电涌电流导入大地,保护电气设备免受损害。现代生活中,电子设备广泛而复杂,电涌保护的必要性愈发突出。例如,电涌保护器不仅能保护网络通信设备,还可以为家庭电脑、电视以及家用电器提供保障。
在进一步的学习中,我了解到电涌保护器的优良特性,包括启动电流小、频率响应范围广、对外部磁场干扰的抵抗力强等。这些特点使得它在应对瞬时电压过高的情形下,能够快速响应,有效防止设备损坏。此外,随着科技的进步,电涌保护设备的功能变得更加多元化,现代电涌保护器在防窃电方面的性能也进行了提升,这对保障家庭和企业的用电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与此同时,我还接触到了电能质量分析仪,让我了解了电能质量这一概念。电能质量不仅关系到电压和电流的稳定性,更是影响设备正常运作的重要因素。分析仪能够监测频率偏差、电压波动、谐波失真等问题,这意味着在现代电力系统中,我们需要高度关注电能质量,以确保设备的高效运行。实习中,我了解到如何进行测量和分析,同时注意安全事项,确保在操作时规避潜在的危险。
通过实习,我深刻感受到电气工程不仅是一个理论和技术的结合,更是实际操作和安全意识的融合。许多设备在实际使用中需要遵循严格的操作规范,比如在测量电阻前确保电路放电,避免高温和潮湿环境下操作等。这些经验教训,不仅丰富了我的专业知识,更增强了我在电气领域的自信心。今后,我将继续努力,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电气工程实践记录
第一天
今天我深入探讨了塑壳断路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塑壳断路器是一种能够在电流超过设定阈值时自动切断电流,保护电路及设备安全的装置。它的外壳采用抗电击和绝缘性能良好的塑料材料,以确保安全性和持久性。塑壳断路器通常配备热磁跳脱单元, 有些较大型号还辅以先进的固态跳脱传感器,从而实现更加精确的保护功能。
在学习中,我接触了多项国家标准,帮助我理解行业规范以及这些设备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以下是几个核心标准:
1. GB10963-1989 - 专门针对家庭及相似场所的断路器标准,为日常用电设备提供了安全保障。
2. GB14048.2-1994 - 涉及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的要求,确保其性能和安全性。
3. GB16916.1-1997 - 针对于不带过电流保护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基本规范,确保其在家庭环境中的有效性。
4. GB16917.1-1997 - 信息涉及带有过电流保护的残余电流动作断路器,旨在提升设备的综合保护能力。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意识到这些标准不仅在设计阶段至关重要,更在产品的使用和维护中扮演重要角色。它们为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必要的指导,帮助专业人员在实际操作中避免潜在风险。
我也对塑壳断路器如何与其他电气设备配合工作进行了研究,了解了系统的整体布局和安全防护措施。例如,合理配置断路器,可有效降低过载和短路带来的风险,从而保障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今天的实习让我对电气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我期待在接下来的实习中,能够探索更多相关的技术和应用。
电气专业实习观察
星期五
今天的实习活动主要集中在了解不同类型的开关电器,包括少油断路器、真空断路器、空气断路器、SF6断路器、智能断路器、转换开关及其附件等。这些设备在电力系统中饰演着重要的角色,使我们能更好地理解电气设备的运作原理。
在众多开关电器中,真空断路器的设计令人印象深刻。它以高真空作为灭弧介质,因而能够在电弧产生时迅速熄灭电流,且几乎不需要后续维护。这种设备的体积小、重量轻,使其成为配电系统中的热门选择,特别是对于频繁操作的场合,表现出色。
另一方面,转换开关则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不同于传统的刀开关,转换开关允许旋转操作,具备多种触点和转换位置。这种灵活性使得它在机电控制和电源隔离方面极为便利,尤其是在小型电动机的应用中表现优秀。其安装的便捷性与操作的直观性,使得在实际应用中非常受欢迎。
此外,空气断路器的工作原理也值得一提。这种自动开关利用空气作为绝缘介质,能够在电路超过负载或发生短路时,迅速切断电流,实现可靠的保护功能。在现代电力系统中,低压空气断路器被广泛应用,不仅能够实现电流的控制,还可以有效地应对各种电气故障。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对电气设备的分类与功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意识到每种开关电器的独特设计与应用场景是如何相辅相成的。在未来的实习中,我期待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更加深入地理解电气系统的整体运作。
标题:电气工程实践观察记录
星期四
今天的学习内容围绕电气设备的综合安装和实用功能展开。我们重点参观了多种电气成套装置,包括高压配电柜、低压分配板、控制箱、动力箱,以及照明控制系统等。通过图示的讲解和现场操作展示,我们对这些设备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消防安全设备方面,我们着重分析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工作原理。当监测到火灾的信号时,这一系统可以通过自动或手动方式迅速启动相应的灭火措施,并实时反馈设备的状态,确保消防工作高效精准。系统的组成主要包括火灾报警控制单元、灭火系统控制装置、室内消火栓自动控制装置、以及防烟排风设备的控制系统。
更具体地说,这些控制设备如火灾报警器和应急广播系统,都被集中布局于消防控制中心,便于统一管理与调度。而一些紧急设备如电梯回降和常开防火门的控制装置则可能安装在现场操作,只要触发信号就会即时传回控制室。这种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控制模式,能够在紧急情况下提供更为灵活和有效的应对策略。
通过这次实习,我更加体会到电气设备在保障安全方面的重要性,以及在日常运作中维护和管理这些设备的必要性。未来我会进一步深入学习和实践,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为电气安全事业贡献力量。
标题:电气专业实习心得体会
今天,在实习中,我的主要任务是对变压器和互感器进行深入的学习与实践。
早上,我前往现场,首先与指导老师探讨了变压器的基本知识。变压器在电力系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功能是改变电压的大小,以适应不同用途的需求。老师告知我,许多变压器的标称参数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模糊或消失,这是工程中常遇到的问题。因此,掌握如何判断变压器的性能至关重要。
我们分析了变压器的外形特征。常见的电源变压器有E形和C形两种设计。E形变压器因其壳式结构,铁芯包裹着线圈,非常普遍,主要使用优质硅钢片。而C形变压器则由于采用冷轧硅钢带,能够有效降低磁漏现象,其小巧的芯式结构具有更高的效率。在选购时,理解这些外形特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作出决策。
接着,老师介绍了如何根据绕组的引出端子数量来识别电源变压器。通常,这类电源变压器具有四个端子,其中两个用于初级绕组,两个用于次级绕组。此外,为了减少干扰,初、次级绕组之间常会增加屏蔽层,从而使连接端子数量增加。因此,掌握这些知识不仅有助于识别变压器,还提高了我的实践能力。
主任之后引导我走进互感器的工作原理。互感器是一种可以将高压或大电流按比例转化为低压或小电流的设备,以便进行测量和控制。它的主要功能包括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以及降低对计量仪器的绝缘要求。对于电力系统的维护和自动化设备的运行,互感器提供了关键的支持。
我还了解到,互感器分为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这两种设备在电力系统中承担着各自的重要角色。电压互感器精准地将高电压传输至二级设备,而电流互感器则为测量和保护设备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这些都为测量精度和设备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深刻感受到,变压器和互感器不仅仅是设备,它们更是电气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了解这些基础知识,对于将来的电气工程实践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我期待在后续的实习中,能够继续深化对这些设备的认识,并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
电气专业实习心得体会
对于我来说,这一周的电气专业实习经历可谓是一次全新的探索与认知。尤其是在周二的学习过程中,我深入了解了电源的重要性和复杂性,这让我意识到电气工程不仅仅是一些基本理论,更是一个充满技术细节和实际应用的领域。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首先接触到了应急电源(EPS)。我原本只是将电源定义为供电的设备,而这次的学习让我发现,它的功能和构成远远超过了我的想象。应急电源系统的设计不仅涵盖了蓄电池的充电过程,更涉及到在市电断电时如何无缝切换到备用电源。这样的机制保证了在关键时刻,无论是医院的生命支持设备,还是消防安全设施,都能够持续稳定地获得电力供应。这一发现让我对电气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有了更深的理解。
参观指导教师所在的公司时,我亲眼见到了各种电源设备、变压器以及互感器等,感受到电气工程的实际应用。这些设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却又常常被人忽视。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了解到每一种设备都有其独特的功能,无论是用于日常供电还是应急情况下的支援,它们的科学设计和合理运用都显得格外重要。
在实习期间,我的指导老师也为我们未来的学习指明了方向。他强调,电力系统的基础知识、负荷计算、短路分析等都是我们必须掌握的内容。此外,老师还提醒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应当结合,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电气设备的使用。例如,实践中的问题往往能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理论的复杂性,而这正是我们学习的重点。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电气专业的未来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电气工程不仅仅是一项技术工作,更是对社会的一种责任感。无论是在保障电力供应的稳定性,还是在应对突发情况时的应急处理,作为电气专业的学生,我们都有责任学好专业知识,为未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总的来说,这次实习不仅让我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也让我对未来的职场生活充满期待。我期待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深入探索这个充满挑战的领域,掌握更多实用的技能,以应对未来的各种情况。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