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习报告考古学专业实习的点滴记录

考古学专业实习的点滴记录(精选9篇)

【摘要】:在考古专业实习日记中,记录了对古代遗址的探索与发掘,通过实地考察、文物整理和方案讨论,深刻体会到考古学的魅力与挑战。
第1篇:考古学专业实习的点滴记录

今天的天气依旧晴朗,仿佛是对我们辛苦工作的最好鼓励。转眼间,我们在工地已经度过了整整一周。这一周,既漫长又短暂。漫长的是那一层层黄土的晕染和我们探索的每一个探方,仿佛黄土的沉重让我懂得了深埋其下的历史与文化。而短暂的,是我们在饭桌上嬉笑打闹、无所不谈的欢乐时光,还有那每个午后追逐片刻安宁的梦境。

在这里,身体的劳累似乎无法和心理的满足感相比。本以为会孤单无助,但同学们的陪伴、老师的教导,伴随我度过了每一个挑战时刻。透过探方的切割,我看见远方的蓝天和无尽的黄土地,这不仅是考古学的魅力,更是生命的缩影。这样的经历也许对于很多同学来说,都是难得的回忆。

前几天,我将我们在工地上奋战的照片发给了老爸,结果他却发来了他和朋友们享受火锅的照片,还不忘调侃我在外面吃苦的日子。他说:“吃点苦,回来啥都香。”的确如此,苦与甜之间的关系常常是如此微妙。在这个年纪,经历一点挫折,反而是一种价值连城的财富。曾经在高楼大厦中生活的我,突然置身于自然与土地的怀抱,感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质朴与真实。

我明白,年轻并不可怕,最大的错误是将磨练视为惩罚。考古实习让我明白了,书本上的知识是无法与实际操作相提并论的,在这里,每一次挖掘、每一片土壤都蕴含着无数未解的历史。在这繁忙的工作中,我也在努力调整自己,努力营造和谐的氛围,与老师、同学、甚至是民工们建立良好的关系。那些细微的日常点滴,成为了我生活中的调味剂,虽是考验却也给予了我无尽的甜蜜回忆。

今天的工地甚是热烈,炎炎烈日之下,我在路边偶然发现了一片小韭菜。刚到的时候,上面还是一片贫瘠,如今却在风吹日晒的环境中顽强生长,显得异常生机勃勃。就如我们在这几天的锤炼中,也不断成长,渐渐地变得更加坚韧,心灵也愈发宽广。随着夏季的临近,我们必将面临更热更干燥的考验,但就像那道韭菜一样,我们也有能力迎击风暴,坚守自己的成长之路。未来的日子,不论是磨难还是欢乐,我都会铭记这一切,感谢这段在黄土与蓝天交汇下的奇妙体验。

第2篇:考古学专业实习的点滴记录

标题:考古实习的第八天:阳光下的坚持与收获

今天是我来到磐安镇的第八天,天气晴朗,早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房间里,预示着今天的工地将要被烈日炙烤。早餐虽然很丰富,大家却显得有些疲倦,似乎是连续几天的田野工作让每个人的身心都略显颓废。我们都期待着稍微的休息,以便能重新调整状态,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接下来的工作中。

上午,大家继续同心协力地进行着各自的探方工作。我刚刚完成了一个探方的工作,因此今天开启了一个新的探方。为了更好地掌握考古技巧,我在同学们中间来回走动,认真观察和学习。李瑾和范恢朋都在各自的探方中发现了新的遗迹痕迹,真是令人兴奋。辛琪则让我帮忙刮面,以确定墓葬的边界线。在仔细刮面的过程中,我意外地发现了一具完整的头骨,标志着D组和F组迄今为止的首次完整人骨发掘。它安静地躺在一个灰坑里,老师要求我们下午清理完这个灰坑,将这一重大发现记录下来。

午餐时分,酸辣土豆丝和炖黄花鱼端上桌,大家的精神似乎因这一餐又焕发了一些生气,午餐后我们甚至还欢笑着送别了辛琪同学,祝他在西安的辅修考试一切顺利!

下午的工作中,我和范馨蕊共同努力完工了灰坑的清理工作,裴师兄则对清理出的遗址进行了摄影记录。随着工作时间的推移,探方内越来越多的遗迹逐渐显露出来,有些清出的墓口已愈加明显,而有些则还在埋土层中艰难挣扎。临近下班时,梁云老师带着勘测队伍,使用洛阳铲对周琪和高升的探方进行深入钻探,进一步探查生土的深度。

今天可以说是我们实习以来的第一个疲劳期,许多同学都感到身心俱疲,心中满是沮丧,甚至开始抱怨为什么休息的时间这么遥远。但尽管如此,大家仍然坚持完成了当天的工作,期待着明天会在新的一天里焕发出新的状态。这段实习生活不仅仅是对我们体力的考验,更是对意志和对考古科学热爱的深刻考验。我希望每一位同学都不要在这条路上掉队,一起携手共进,迎接接下来的挑战与收获。

第3篇:考古学专业实习的点滴记录

实习日记:考古现场的点滴记录

今天是五一劳动节,早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进来,心情随着天气的变化而波动。经过一周的实习生活,我逐渐体会到了考古工作的艰辛与乐趣。自入大学以来,我的生活一直比较规律,但此次实习却让我体验了前所未有的忙碌与充实。

每天的作息都被固定下来,三餐按时,身体的状态也似乎在慢慢改善。虽然一开始我对实习寄予厚望,充满了对未知的幻想,但真实的工作场景却让我意识到,想法与现实往往会有差距。

在我周围,许多同学的探方已经有了令人兴奋的发现,个别同学甚至已经绘制出了遗迹图。我却仍在重复之前的挖土工作,这样的日子每一天都似乎在打磨我的耐心与毅力。尽管如此,我始终相信:只要坚持,努力挖掘,终究会看到山花烂漫。在一开始挖探方的第一夜,我做了一个特别的梦:梦见我挖到了一处奢华的曲肢葬,尸体上满是金银首饰,那种喜悦让我在梦中不由得笑出声来。

这段时间的工作疲惫不堪,身体的疲惫感让我意识到自己需要更多的锻炼。面对工地上的重体力劳动,我时常感到力不从心。幸好,有一位经验丰富的民工阿姨一直在我的探方,她的工作热情和高效令我感到由衷的佩服。我在观察她的工作方式时,也意识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当我尝试用手铲刮土,想要帮助她找边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对现场的认识还是不足,心里不禁感到几分羞愧。

时间如白驹过隙,三个月的实习生活其实转瞬即逝。距离第一个十天的结束仅剩三天,而离我回家的日子还有九个月零十天。每一次思考这些数字,我都能感受到一丝期待和不安交织的情绪。等到离开的那一天,我想我的心情必然会与现在有很大的不同,复杂而又细腻,这种期待让我倍感热切。

未来的日子,我希望能够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挖掘出更多的历史秘密,收获更多的知识和成长。每一次的挖掘都是一次与历史对话的机会,而我,正是这对话中的参与者。在这个五一劳动节的特别日子里,我也在思考着,劳动不仅是身体的付出,更是心灵的升华。

第4篇:考古学专业实习的点滴记录

标题:考古实习生活的五天回顾

日子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流逝,我们已在毛家坪度过了五个充实而又难忘的日子。在这段短暂的时间里,我们不仅体验了生活的多样滋味,也深刻感受到考古工作所需要的坚持与拼搏。

今天的天气与以往截然不同,清晨的阳光透过薄雾洒在大地上,空气清新,令人心旷神怡。然而,随着阳光的逐渐升高,气温也水涨船高,烈日炎炎。尽管如此,大家的工作热情却丝毫未减,各自在田野中默契合作:有人专注于铲土,有人推车搬运土方,还有人细心捡拾遗留在地上的陶片。此情此景,仿佛一幅热火朝天的劳动画卷,令人不禁感动。虽然流汗如雨,但大家的脸上始终挂着笑容,充满了干劲,这份团结与热情使我们倍感振奋。

今天的挖掘进展相当顺利,许多小组在探方内有了新的发现,包括墓葬和灰坑等精彩的遗迹。这一切都是我们与民工叔叔、阿姨齐心协力挖掘的成果,大家的心中充满激动与自豪!当我们发现土层变换或者挖出令人惊喜的文物时,那一瞬间的喜悦与成就感,真是如同历史上伟大发现的瞬间,欢呼雀跃,难以自已。

不过,我们的考古之旅并非全是阳光明媚,也有小插曲。前天晚上,我们宿舍里突现一只小老鼠,趁机偷走了一些零食,真是让人气愤。但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经过一番斗智斗勇,终于把这只小鼠赶跑了。特别要感谢刘秋晨同学,凭借她的身高,将宿舍墙上那个老鼠出没的缝隙堵上,最终解决了这一“鼠患”问题。于是,我们终于可以心安理得地入睡,不再担心零食再遭侵袭。

总的来说,这几天的实习经历,既让我们感受到工作的艰辛,也让我们倍加珍惜这些难得的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相信我们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会获得更多的收获与成长。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能携手并进,共同经历更多精彩的考古时刻!

第5篇:考古学专业实习的点滴记录

考古专业实习日记

晴转阴

今天的天气比昨天稍微暖和了一些,阳光透过薄云洒在考古现场,透出一丝温暖。上午,我们依旧在进行着清土的工作,努力寻找遗迹的开口。这一天,我们这一组位于东边的探方土垫得越来越厚,大家都在一步步清除着覆盖在遗址表面的一层层土壤。与此同时,西边的探方进度却明显快了许多,其中范馨蕊的探方已经成功挖掘出了一具墓穴。她上午清理完后,迅速划出了墓口的轮廓,下午则转向了我之前抽查的T4343探方,工作效率令人佩服。

中午的时候,我们坐车返回驻地,路上偶然看到裴师兄用一个密封袋小心翼翼地装着一把青铜小刀和一片圭。午饭时,我和他聊起这次发现,他对青铜器的珍贵性表示了极大的感慨,认为在这样的遗址中出一件青铜器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下午回到现场时,我顺路经过裴师兄挖掘的墓地,恰好看到那座出青铜小刀的墓葬——它采用的是侧身屈肢葬的形式,小刀正好安放在头骨的位置。这个发现让大家都感到无比惊喜,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

继续进行下午的工作,今天是我们开工的第三天。虽然每天的工作大致相同,重复的过程多少让部分同学感到有些乏味,甚至开始有些焦虑。和段老师聊天的时候,他再次提到学习兴趣的重要性。让我想起在实习之前,老师们曾强调,考古的真实体验与兴趣,只有在田野实习之后才能有所揭示。正如今天的反复清理与发现,正是让我们渐渐了解到考古这个职业的本质与魅力,尽管过程辛苦,但这一切都是我们一个成长的试炼。

在工作的间隙,我抬起头,四周看到来自各个方向忙碌而充满活力的同学们,突然明白,直到这次实习,我才真正认识到他们的可爱与热情。我们一起经历着这段艰苦的旅程,一起为那些微小的考古发现欢呼,一起在岁月的尘埃中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我们共同拨开历史的积淀,拾起散落在时光里的碎片,唤醒那些沉睡的文明。这样的经历不仅仅是毛家坪遗址考古发掘的一部分,它将深深铭刻在我们的记忆中,成为我们未来人生旅途中的重要一环。或许有一天,就像揭开尘封的古迹一样,这些回忆也将被时间的薄纱重新撩起,而眼前的这一切,也会在脑海中变得清晰可见……

第6篇:考古学专业实习的点滴记录

今天是实习的第四天,天气的变化让我们的工作计划发生了调整。早晨因为下雨,气温骤降,我们决定取消上午的工作,顺势迎来了第一天的集体帮厨时间。这次轮到王昕晗同学负责,他在厨房里忙活的样子让大家忍俊不禁。

跟前几天的温暖相比,今天的寒风刺骨,让我们都穿上了厚厚的衣服,庆幸起自己多带了几件保暖的衣物。到了下午三点,虽然天气并不理想,但我们依旧准时回到工地。这一次的任务是与民工叔叔阿姨们一起清理第一层土壤,并对隔梁进行加固和平整。随着这项工作的深入,整个工地的面貌逐渐变得专业了起来,大家的合作也愈发默契。

在挖土的过程中,大家纷纷积极参与,尽情展现自己的劳动力。尽管有的同学初次使用铁钎和小推车,但经过一天的实践,大家的技巧都有了显著提升。特别是在我们D组的探方里,随着土层的逐层掘起,露出了一些隐秘的遗迹,令我们每个人都充满了期待。虽然我们F发掘点的垫土层厚度令人望而生畏,但这正是考古工作的魅力所在,它教会我们要耐心,并对每一小步的进展充满希望。

工作结束后,我们在回营的路上,有几个同学开始愉快地唱歌,那些疲惫的脚步瞬间轻快了许多。虽然这几天的实习生活让我们身心俱疲,但每一天都过得格外充实而满足。我们微信群聊中讨论着不同的发现,共同期待接下来的工作。即使是一碗热腾腾的面条、一次简单的交流,都足以让我们感到心满意足。只要把手中的工作做好,无需过多考虑其他的纷扰。

在短短三个月的实习生涯中,每一天对我而言都显得尤为珍贵。我开始更加珍惜身边的人与事,用心体验每一刻,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有更多的收获与感悟。

第7篇:考古学专业实习的点滴记录

考古实习日志:开工第三天

星期日,阴云密布,偶尔飘洒着细雨,似乎预示着一整天都不会有阳光。尽管天气阴沉,但是今天是我们实习项目的开工仪式,早上在食堂遇到同学时,大家依旧充满朝气,沐浴在期待中。

早餐的菜品很简朴,玉米糁、馒头、花生米和凉拌包菜,清淡无比,正好搭配实习初期的紧张气氛。每位同学似乎都对食堂的饭菜赞不绝口,很多人表示比学校的食堂要好,展现出大家已经很快适应了这种全新的生活节奏,没有人对此挑剔,甚至连一些平时比较挑剔的同学也变得默默接受。

开工仪式于早上九点钟如期开始,许多来自十文管班的同学也莅临现场,让工地比起前几日显得热闹得多。随着总部的冲天雷声响起,段老师带领我们举行了一个简单庄重的祭奠仪式,大家在各自的探方内点上线香,表达对先人们的敬意,这不仅是对过去的缅怀,也代表我们对考古事业的认真态度。

上午,我们分别安排了民工,D组的每个同学都挑选到合适的民工,一个探方配两名工人。由于组里女性成员较多,男生们很主动地将男工让给女生们。确定好人员后,随即投入到以热火朝天的氛围中工作。然而,因为手推车数量不足,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困扰。大家只好在探方中间形成小土堆,有些男生甚至自己动手提起铁锨铲土,非常努力。

今天的探方情况各异,有些是韭菜地,根系交错,十分难以铲动;有些则是表土干松,轻轻一铲,灰尘四起,走动间小心翼翼,免得踩塌隔梁。而我们的“佟队长”则面临了更大的挑战,他的探方一半是顽固的韭菜地,另一半则是松软的土壤,工作起来可谓是困难重重。

经过了上午的辛勤付出,大家都感到肚子饥饿,迅速洗手后排队打饭。午餐的配菜是洋葱炒肉和豆芽粉条,味道极其下饭,让我们恢复了体力,准备迎接下午的挑战。

下午,阴云依旧,风势加剧,大家继续上午的工作。民工师傅们也在这个时候带来了小推车,工作效率大大提升。尽管一开始对推车不太熟练,几次翻车后大家逐渐掌握了技巧,效率进一步提高。

开方后是修整探方边缘的工作,虽然手铲的使用还有些生疏,但能开始处理边缘的任务一想到就令人振奋。不过,和那些还在韭菜根里苦苦挣扎的同学相比,已经能继续前进的同学们无疑感到欣慰。范恢朋的探方表现最好,他已经清理出了几条老鼠洞的痕迹,尽管还没有发掘到墓口,但这样的成果仍令人羡慕。这时,各个探方的进展速度也是参差不齐,显然落后的同学们明天得加把劲了!

在整个开方过程中,收获陶片的趣味十分吸引人,找到的同学兴奋无比,而没有找到的则满怀羡慕地埋头在自己的探方中默默工作。快下工时,天空开始飘起小雨,但这并没有减弱大家工作的热情,大家都坚持到了下班的时间。

晚餐是给大家的奖励——美味的臊子面,大家围坐在一起,喜滋滋地谈论着一天的成果。正如大家所说,劳动后的饭菜格外香醇。在舒适的校园生活中,我们很难像今天这样聚在一起,分享一碗简单的面条。这种心情,只有在实习的过程中才能真正体会,大家都希望能够好好珍惜接下来的实习时光,将这百余天过得更加充实而有意义。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希望能迎来阳光,更期待着我们的考古项目带来的新发现。晚安,我亲爱的队友们!

第8篇:考古学专业实习的点滴记录

考古专业实习日记

星期六,天色晴转阵雨,伴有冰雹。

磐安的清晨空气冰冷,气温较低。在七点半,大家都准备妥当,踏上了前往工地的旅程。随着阳光逐渐透过云层,外面的温度也在慢慢回升,我们挤在依维柯里,开始了一天的考古实践。

今天的工作是从昨晚的计划延续而来,我们的任务是布方。经过前一天的训练,打桩、设点、支设棱镜等工序大家已经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仿佛每个人都成了这个过程中的“熟练工”。上午的布方工作进行得相当顺利,不到11点,我们就已完成了23个探方的布置,并且每个关键点都经过全站仪的精确校准。在完成了既定的工作后,我们还顺道去D组帮了些小忙,然后愉快地告别了工地。

路上恰巧遇到一群放学的小学生,他们指着队伍里的刘秋晨惊叹:“那个人好高!哇,好高呀,好高呀!”听到他们幼稚而真诚的赞叹,我们不禁都笑了。实习生活中,总能发现这样的小乐趣,一些细小的瞬间常常能带来温暖和欢乐。

正午的阳光愈发炽热,老师决定调整下午的工作时间,改为3点。我们趁此机会,享受了一场美美的午休,然后便开始了下午的工作。

下午的第一项任务是抓阄领探方。站在自己的探方中,看着下面的韭菜地,不禁心中充满了期待——不知道这里隐藏了怎样的历史故事。没过多久,一些民工师傅也来到了现场,帮助我们清理地面上杂乱的韭菜。他们挥动着铁锨,铲断的韭菜散发出浓郁的气味,激发了我们的食欲,恍惚间让我想起了一顿美味的饺子。

随后,我们在裴师兄的带领下,参观了甘肃省负责发掘的沟东区遗址。那里有几座已经发掘完毕的偏洞室墓,尽管埋藏较深,但随葬品数量不多。返回沟西区的路途上形成了一道险峻的坡道,大家相互帮助,“扶老携幼”,这让我又一次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和力量。

等到下工时,突如其来的大风让空气预示着一场变天,雨珠纷纷落下,开始时只是稀薄的细雨,但渐渐地,雨水变得愈发猛烈,每一滴都在地面扬起一阵阵尘土。等依维柯载着第一批下工人员回到工作站的时候,大雨已经变成了冰雹,噼里啪啦地砸在地上。但冰雹来得快也去得快,不一会儿,天空又重新露出了阳光。

尽管这已经是实习的第二天,身体略感疲惫,但这种疲惫恰恰反映出整日工作的充实感。想到明天我们就将正式开始发掘,心中难免充满了期待与憧憬,充实感与愉悦感将会是前所未有的。

未来的三个月时间,会是我们生活中一段重要的经历。这段日子里,无论是辛苦的工作还是愉快的瞬间,都将成为我们宝贵的记忆,铭刻在心,难以忘怀。

第9篇:考古学专业实习的点滴记录

考古专业实习日记

星期五 晴

早晨六点半,我迎着微寒的晨风起身,推开窗户,清新的空气和湛蓝的天空让我感到一天的好开始。甘谷的气候较为干燥,偶尔的风中混杂着一些土尘的味道,提醒我这片土地的丰厚与历史。吃过早餐,我们一行人挤在一辆小车里,车载着我们满满的期待与兴奋,驶向今天的实习地点。

车子停下后,我们沿着村里的小路走去,发现一户农家门口挂着“耕读第”的字样,这让我想起了那些悠久的文化传承。这里的房屋门额普遍以三字为主,比如“勤耕读”、“祥和居”等,别于其他地方习惯使用四字吉祥语的方式,给了我新的文化体验。穿过一个个宁静的农家院落,途中的风景让人心情愉悦。

爬过一段土坡,我们终于来到了实习工地所在的台地。太阳缓缓升起,随着光线的增强,空气中的温度也逐渐上升。上午的时间,我们开始复习全站仪的使用方法。虽然这些知识在学校的课堂上已经学过,但在实际操作中,依然需要更深入的掌握。在工地上的每一次练习都让我体会到真实工作的艰辛,但这也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尽管早上的学习并没有太多实际操作,但在宿舍中还是不由自主地感到疲累。不过,午饭的香气弥散开来,这顿美味让我瞬间感到温馨与满足。工作人员的体贴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宿舍里那一尘不染的床铺、整齐的水壶和各种生活用品,都是他们用心的体现。

吃过午饭,短暂的休息后,我们又在炙热的阳光下出发了。此时阳光犹如一把利刃,刺得人眼睛发疼。我们在F地点开始布方,这一幕让我想起了经典的《江城子·考古》,其中那句“十年生死两茫茫,拉皮尺,布探方”恰好契合我们此刻的情境。整个下午,有人在用全站仪测定点位,有人与测好的点上钉探针,有人则在点与点之间拉线,忙得不亦乐乎。翻动的泥土掺杂着田野中韭菜的香味,那一瞬间,我感受到实习的氛围在逐渐增强,似乎在告诉我这就是与土地连接的感觉。

傍晚时分,云层悄然掩盖了太阳,微风轻轻拂过,让人倍感惬意。此时的同学们在工作之余,逐渐放开了彼此之间的拘谨,欢声笑语间,我们的友谊愈发加深,工作带来的疲惫感也随着笑声而淡化。在六点钟的黄昏中,我们伴着韭菜的芳香穿过村庄,乘车返回工作站。心中浮现的,是这片韭菜地特有的气息,仿佛要将这段记忆永远铭刻。

晚饭过后,大家各自忙碌着自己的事,我开始反思与记录今天的所感所想。虽然对于第一天的细节心中有许多念头,却又难以付诸于纸,正如那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是一种须亲历才能体会的复杂情感。

在宿舍的黑板上,有人写下了“愉快的实习开始了!”这样的字句,简单而直接,正是我此刻心中所思所想的真实写照。愿这段实习旅程充满探索、成长和温暖的回忆。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我们将用心感受每一个时刻,谱写属于我们自己的考古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