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眩晕症状出现的同时,常伴有平衡失调、站立不稳、眼球震颤、指物偏向、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及心率和血压的改变。2.伴随症状、体征应注意有无耳鸣、听力下降、恶心呕吐、共济失调、复视、眼球震颤、交叉性瘫痪、病理反射、腱反射亢进等。...
2023-12-03 百科知识
在眩晕症状出现的同时,常伴有平衡失调、站立不稳、眼球震颤、指物偏向、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及心率和血压的改变。2.伴随症状、体征应注意有无耳鸣、听力下降、恶心呕吐、共济失调、复视、眼球震颤、交叉性瘫痪、病理反射、腱反射亢进等。...
2023-12-03 百科知识
患者呼吸心脏停搏时所采取的一切急救措施称心肺复苏,这是抢救呼吸心脏停搏患者首要而关键的步骤。由于心肺复苏后尚有脑缺血、缺氧的存在,所以在心肺复苏的同时应采取保护脑功能的措施,称为心肺脑复苏。因各种操作或用药需要暂停按压时,停止按压时间不能超过15s,持续按压至自动心跳恢复。心脏停搏超过15min时,在充分通气的前提下,可考虑补少量5%碳酸氢钠100ml。...
2023-12-03 百科知识
休克发生后体内重要器官微循环处于低灌注状态,导致细胞缺氧,最终导致细胞损害,无法维持正常的功能,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部分患者表现肢暖、出汗等暖休克特点。2.对症处理纠正代谢性酸中毒,防治并发症,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但无论何种类型的休克,首先必须在补足血容量的前提下酌情使用。感染性休克在使用多巴胺无效或效果不佳时,可使用去甲肾上腺素。...
2023-12-03 百科知识
喉以下的呼吸道或肺组织出血,经口腔咯出,称为咯血。24h内咯血量500ml以上者或每次咯血量超过200ml者为大咯血。大咯血患者常因窒息而死亡,非手术治疗的病死率高达75%左右。青少年咯血多见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中老年咯血多见于呼吸系统恶性肿瘤。5.手术治疗内科治疗无效,有明确出血部位,无心肺功能不全,宜尽早选用手术治疗。...
2023-12-03 理论教育
血尿指尿中红细胞增多。外观呈洗肉水样或血样则称为肉眼血尿,在尿酸性时可呈咖啡色、红棕色或茶色;在尿碱性时可呈鲜红色。剧烈运动后发生血尿,除见于运动后血尿外,亦见于泌尿系结石。伴有排尿中断,见于膀胱结石。1.一般治疗血尿严重时应卧床休息,并给少量镇静药,如地西泮等。必要时输血、补液,避免使用损害肾的药物。3.外科治疗严重大出血,药物治疗无效时可采用手术治疗。...
2023-12-03 理论教育
慢性腹痛多见于腹腔脏器慢性炎症、溃疡病、肿瘤、结核、腹膜粘连等。腹部外伤后发生腹痛,应考虑腹内脏器破裂。2.对症治疗急性腹痛对症处理在于尽快明确诊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和发展的前提下,酌情应用镇痛药物,决不可随意使用而延误诊治。对急性腹痛,在未确诊前,原则上不可轻率应用吗啡类止痛药,以免掩盖病情,但可适当选用解痉药。此外,对急性腹痛引起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及休克者,应积极补液和纠正。...
2023-12-03 百科知识
胸痛多由胸部疾病所致。青少年患者以气胸、肋软骨炎居多,与呼吸因素明显相关的胸痛以胸膜炎多见。...
2023-12-03 百科知识
抽搐是指引起骨骼肌痉挛的癫样发作及其他不自主的骨骼肌发作性痉挛而言,伴有或不伴有意识丧失。发作伴瞳孔改变、发作间隙四肢肌张力减退,病前有服用地西泮等药物史,多见于药物中毒。2.控制抽搐发作可应用地西泮、氯硝西泮、苯巴比妥钠等镇静药物,或水合氯醛灌肠;严重者可给予硫喷妥钠持续静脉泵入。一旦有脑水肿、呼吸循环衰竭、电解质失调、酸中毒等并发症征象、均须及时有效处理,才能控制抽搐发作。...
2023-12-03 百科知识
药物引起的肝细胞性黄疸,多有长期服用对肝有损害的药物史。肝肿瘤可触及肝脏包块。急性传染病可见皮疹、皮肤黏膜出血点及脾脏轻度肿大。1.阻塞性黄疸手术取石或切除肿瘤,抗生素减轻炎症水肿;毛细胆管淤疸应用激素治疗。2.肝细胞性黄疸护肝治疗,避免使用肝损害药物。3.溶血性黄疸寻找去除溶血诱因;预防急性肾衰竭;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药。...
2023-12-03 理论教育
急性呼吸困难,见于心源性肺水肿、急性左心衰竭等疾病。慢性呼吸困难,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等。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的典型早期临床表现。混合型呼吸困难,见于大叶性肺炎、气胸、大量胸腔积液等。病情变化急剧,危及生命,意识障碍,首选无创性正压通气,若无效应立即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进行机械通气。...
2023-12-03 百科知识
晕厥又称昏厥,常因一时性广泛性脑供血不足,导致大脑皮质高度抑制而突然发生短暂的意识丧失状态。2.前驱症状血管性晕厥发作前常有头晕眼花、不适、面色苍白和出汗等,高血压脑源性晕厥发作前常有剧烈头痛和呕吐。3.发作情况不同原因的晕厥,持续时间和伴随症状不同。4.发作后伴随症状血管性晕厥发作后很快恢复,但心源性晕厥发作后常有胸闷、呼吸困难等。...
2023-12-03 百科知识
发热是一种病理性体温增高,是对致病因子的全身性反应。口腔温度高于37.5℃,腋温高于37.3℃,肛温高于37.6℃,或一日之间体温相差在1℃以上,称为发热。发热过程超过2周为长期发热,短于2周为急性发热。根据病因分为感染性发热、非感染性发热。2.分类有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如感染性发热应选择使用有效抗生素。41℃以上超高热属重症,仅热度即可损伤某些组织器官,特别是脑组织,应行紧急降温处理。...
2023-12-03 百科知识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1992年提出的新概念。MODS是指严重创伤、感染、烧伤、急性中毒、重症胰腺炎等原发病发生24h后,同时或序贯发生2个或2个以上脏器功能障碍或功能衰竭。MODS时,两个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约60%,3个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约80%。旧有的MOF诊断标准已不适用,而应代以器官功能不全。...
2023-12-03 百科知识
呕吐是指胃、肠内容物,通过食管反流至口腔而排出体外的一种复杂反射动作。呕吐前有无恶心,与饮食的关系。呕吐物量大,见于幽门梗阻、小肠上端梗阻,但小肠上端梗阻呕吐物无粪臭;呕吐物有粪臭,见于下部小肠梗阻。呕吐物为血性,见于消化性溃疡病、急性胃黏膜损害、食管静脉曲张破裂、胆道出血。喷射性呕吐、头痛、颈强直为脑膜刺激征的临床表现。晨起呕吐,多见于妊娠呕吐;夜间呕吐,多见于幽门梗阻。...
2023-12-03 理论教育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顽固性低氧血症为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多继发于严重创伤、休克、感染、大手术后所致急性弥散性肺损伤,导致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其特点为进行性呼吸困难、低氧血症、肺顺应性下降,胸片表现为两肺弥散性浸润阴影。第3期:呼吸窘迫,并出现吸气时肋间、锁骨上下窝及胸骨窝下陷。第4期:终末期,呼吸极度窘迫,可以出现昏迷,甚至死亡。...
2023-12-03 百科知识
昏迷是多种原因引起大脑皮质处于严重而广泛抑制状态的病理过程。目前临床分为三型,即浅昏迷、中度昏迷与深昏迷。意识障碍仅持续1h左右者及有觉醒-睡眠周期者不能称为昏迷。4.维持循环功能昏迷患者常出现血压下降、循环衰竭,根据病情使用升压药,及时纠正心律失常;有心肌收缩力减弱者应给强心药;心搏骤停立即行心肺复苏等。...
2023-12-03 百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