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种不同的视角是基于不同的认识论的,因此也就导致人们对身份形成和制度认同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理解。根据第一种视角的逻辑,国际社会是一个以主要规范和制度为特征的存在。换句话说,A的身份在本质上与非A的身份不相容。因此,布赞观点的关键是中国的身份决定了中国很难接受后面这一类制度,因此中国的和平崛起会日益困难。...
2024-01-10 百科知识
这两种不同的视角是基于不同的认识论的,因此也就导致人们对身份形成和制度认同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理解。根据第一种视角的逻辑,国际社会是一个以主要规范和制度为特征的存在。换句话说,A的身份在本质上与非A的身份不相容。因此,布赞观点的关键是中国的身份决定了中国很难接受后面这一类制度,因此中国的和平崛起会日益困难。...
2024-01-10 百科知识
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变局就是全球化。随着全球化,也出现了诸多的全球性问题,全球治理因之而成为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的重要议程。因此,国际关系研究界的主导话语是规则治理,规则治理模式也似乎成为国际社会中地区和全球两个层面治理的唯一模式。这一点在欧洲地区治理的实践中表现得最为明显。他的行为受到美国和欧洲各界的严厉批评。...
2024-01-10 百科知识
为此,我提出两个概念,一个是元关系,一个是中庸辩证法。认识元关系的基本方式是中国的辩证法。中庸辩证法之所以与西方哲学所熟知的二分法有着根本的不同,是因为它以和谐而不是以冲突为核心的。本章结合国际关系的实际,对过程建构的理论中的认识论加以阐释,并将其用于中国与国际社会关系的讨论,目的是通过这一讨论揭示中国辩证法作为认识论和世界观对世界政治的理会和解读。...
2024-01-10 百科知识
正因为如此,过程建构主义的核心是关系,过程建构主义的理论趋向与核心假定都是围绕关系性展开的。由于三大体系理论都忽视了关系这个中国文化中最具生命力的要素,所以我们首先在体系层次的理论谱系里面补足这个概念,以此确定过程建构主义在国际关系理论谱系中可能占据的地位,然后再对其理论取向加以解释和说明。所以,结构建构主义的基本理论取向是社会性结构理论。...
2024-01-10 理论教育
现实主义强调的合作是权力之下的合作或是利益吻合的合作。无论是全球还是地区性的国际体系,权力是秩序、稳定、合作的根本条件,利益是合作的主要驱动因素。华尔兹认为,无政府状态既是国际体系的本质特征,也是国际关系的第一推动。华尔兹假设系统性结构决定单位的行为。也正是因为如此,新现实主义者一直积极致力于探寻何种结构能够导致和平与稳定。...
2024-01-10 百科知识
为了清楚地发现国际关系体系理论的缺失,我们需要对现有西方国际关系体系理论做一个简单的表述和分析。对于结构现实主义来说,物质力量分布的状态足以决定国际体系的整体稳定以及主要国家在体系中的行为模式。这与华尔兹的国际体系结构决定行为体行为在逻辑推理上是一样的。但在实际的国际体系中,在国际体系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国家行为却在发生变化。...
2024-01-10 百科知识
但是,我不赞同英国学派的一些学者对国际社会的基本定义及理解,尤其是他们将国际社会等同于欧洲国际社会,将国际社会设定为一个固定的实体,将欧洲国际社会的特征看作国际社会的一般特征和属性。下文将讨论研究国际社会的两种视角。一种是英国学派对国际社会的建构和诠释,一种是以中国辩证法包含的认识论来观察和理解国际社会。第一种视角是把国际社会视为一个独立的自在实体,因此我将它称为实体视角。...
2024-01-10 百科知识
国际关系中的自由主义是主张合作的理论,新自由制度主义是自由主义理论中影响最大的流派,其基本观点是,国际制度是促成合作的必要条件,国家之间的合作又可以弱化体系的无政府性,从而导致和平。这样一来,合作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需的;利他不仅是道德要求,也是行为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2024-01-10 百科知识
国际关系领域对于全球治理的主导方式是基于国际规则的治理,或曰规则治理。比如,二战之后美国国际关系理论界现实主义占据主导地位,当时自由主义的主要学术兴趣转向研究欧洲一体化进程,并出现了以功能主义为代表的自由主义流派。规则治理不仅是西方国际关系主流理论审视全球治理的主要视角,而且成为治理领域的主导话语,同时还为各国决策者提出基本治理方略。现实主义认为规则是依赖权力而存在、并且具有效力的治理要素。...
2024-01-10 百科知识
过程建构主义是一种动态理论。在这种情况下,保持东亚地区多边主义合作的过程比取得立竿见影的结果更重要。以过程为主导的东亚地区多边主义从一开始便是以合作为导向的,并不断将不同的行为体,包括地区大国,纳入这一进程之中。...
2024-01-10 百科知识
无论是在自然领域还是在社会领域,理论建构就意味着将某种思想或是某种知识系统化。后一种目的是自然科学所没有的,因而也就成为社会科学理论独特的品质。持二元论观点的人认为,自然科学理论可能无国别之分,但社会科学理论可以有国别之分。无论是直接碰到的还是继承下来的,都与一个国家的地缘文化历史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就为以国别表示的社会科学理论提供了基本的依据。...
2024-01-10 百科知识
规则治理和关系治理两种模式不但共同存在,而且可以相辅相成、互相加强,提高治理的效率。所以出现了规则治理和关系治理同时加重、同步增长的现象,这也说明两个模式并存并重的现实。换言之,规则治理和关系治理都是根植于历史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和本源性的文化土壤的。...
2024-01-10 百科知识
但是,关系治理在其他领域却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不过,经济管理领域的关系治理研究还是以经济学主流思想为主导的,基本理论依据是交易成本经济学。对于治理模式而言,交易成本经济学需要做的是比较不同治理模式的相对成本,然后确定哪一种治理模式具有最佳的成本效益比。有观点认为,依照交易成本理论,关系治理具有很多优势,比如,关系治理比规则治理成本低、效益高。...
2024-01-10 百科知识
我们在这里使用东亚地区合作的例子,来说明过程建构理论的一些重要方面。第二个实例是中国参与东亚合作进程,目的是通过对中国参与地区多边合作的分析,发现过程对于行为体身份的建构意义。第三个实例是中日韩三个较大的东亚地区国家在东亚合作过程中的社会化过程,考察规范传播和被接受的方式,目的是发现大国的社会化意义。东亚地区机制化合作起始于东盟。...
2024-01-10 百科知识
以在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合作与磋商为特点的东亚的一体化过程,孕育共有规范和规则,赋予民族国家之间的互动以意义,催生集体认同,改变地区内的角色结构,从而规定行为体的利益,塑造行为体的行为模式。以过程为主的地区多边主义通过规范的扩展和对主要国家的社会化,有助于维持地区稳定,促进经济合作。缘于此,这一模式被称为过程主导的地区化模式。正因为如此,过程主导的社会化对于过程的重视超过对于即时结果的重视。...
2024-01-10 百科知识
中国人对当今世界总体趋势的理解和阐述包含三个方面的判断。因此,身份总是过程中的身份,具有历史性和路径依赖性,其变化和过程的取向一致。事实上,任何身份都是过程中的身份,任何身份都是被关系界定的。在过去三十年中,中国能够成功地和平崛起,主要是因为它通过与国际社会的互动,在改变实践方式的过程中实现了自我转变,也实现了中国与国际社会关系的历史性转变。...
2024-01-10 百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