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揭示唐诗繁荣原因,首先应该明确什么是唐诗的繁荣?这是朝廷重视诗歌活动,并推出一系列政策的原因所在。这就是唐代诗人们形成了一个又一个诗歌团体和流派的原因所在。唐代诗歌活动具有相当的广泛性,原因正在于此。...
2024-01-11 理论教育
要想揭示唐诗繁荣原因,首先应该明确什么是唐诗的繁荣?这是朝廷重视诗歌活动,并推出一系列政策的原因所在。这就是唐代诗人们形成了一个又一个诗歌团体和流派的原因所在。唐代诗歌活动具有相当的广泛性,原因正在于此。...
2024-01-11 理论教育
寻找现代诗歌之梦的第一个阶段,是起自晚清的“诗界革命”,至五四前后的“新诗”运动,可以称之为古典诗歌体制的破坏阶段,或者说是诗歌语言与体式的解放阶段。鲁迅写的“新诗”不多,他讨厌“白话诗”那种廉价的感情和单调的韵律,在《野草》中...
2024-01-11 理论教育
这是因为,辽金元诗歌独特风貌的形成,是中原文化和北方民族文化融合、冲撞和互动的产物。我们对辽金元时期的文化态势的了解与判断,最终是要落实到对辽金元诗歌特色的阐释与揭示上。这当然不仅是辽诗所呈现的文化形态,后来的金诗、元诗的发展,都展示了民族文化交融与互动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2024-01-11 理论教育
宋诗的独到造诣和独特风貌,有赖于宋代诗人特定的文化气质。深厚学术修养的积淀、长久的书斋生活,使得他们钟情于人文意象的创造,可以对人生进行深入全面的思考,并擅长作精密周详的议论,这就必然形成宋代诗人富有理趣的文化气质。翻阅宋人文集,定会发现大量的辩难文章,这说明宋人文化气质上所具有的鲜明的理性特征。此外,贯通其间者,即所谓“作字简远,如晋、宋间人”,则又是人格与艺术的统一。...
2024-01-11 理论教育
从整个中国诗歌发展史来看,把汉赋看作汉代诗歌的一部分,的确与其它各朝代的诗歌体类不太一致。这其中不仅包括从四言诗、骚体诗、乐府诗到五言诗、七言诗的流变,还包括诗与赋、诗与词、词与曲以及与其它文体之间的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从诗歌史的角度来讲,辨析诗与赋的分合关系,是我们弄清汉代诗歌发展乃至中国诗歌体式流变的重要方面。所以它们在本质上还是属于诗,是诗的一部分,可以称之为“赋体诗”。...
2024-01-11 理论教育
中国诗歌以抒情为主又兼具多种功能,这构成了中国诗歌鲜明的民族特色。在中国诗歌史上,诗人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中国古代诗人与外国诗人和现代诗人不同,还与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结构紧密相关。在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主体是文人,而文人的人生理想则是辅助圣君达到天下大治的贤臣,因而中国的诗人总是自觉地担当着崇高的社会责任,具有圣人的情怀。...
2024-01-11 理论教育
中国古代很早就有诗歌史意识。当然,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诗歌史著作的撰写,从20世纪才真正开始。不过,这时候对于中国诗歌史的叙述,大多包容在文学史类著作当中。[32]此书虽然侧重于对中国诗歌进行史的描述,但是有较强的以论代史倾向。大型的中国诗歌通史之所以至今没有出现,根本的原因是研究对象难以全面系统地把握。因而,多元一体,打通古今,也就是我们《中国诗歌通史》撰写的第一要义。...
2024-01-11 理论教育
如果没有一定的辨体功夫,研究明诗便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自宋代理学产生以后,对诗学领域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这无论是以苏轼、黄庭坚为代表的文人诗歌创作,还是以邵雍、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家诗歌创作,均表现出明显突显作家主体自我的特征,形成了所谓性理诗。这是明代诗歌史最为鲜明的特征之一。其次是明诗的发展往往具有流派论争、理论批评与创作实践密切结合的特征。与创作主张密切相关的是,便是诗歌选本的大量出现。...
2024-01-11 理论教育
汉代社会歌诗艺术的兴盛与经济的繁荣紧密相关。由此也造成了城市与农村的更大区分,同时也是生产和消费的区分、劳动与享受的区分。在汉代社会中,宫廷皇室是歌诗艺术的主要消费者,同时也是支持歌舞艺术生产的主要经济实体。据《汉书·礼乐志》所记,汉哀帝初即位时,仅朝廷的乐府里就有各种歌舞艺人829人,太乐中的人数尚未计算在内。...
2024-01-11 理论教育
唐诗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是无与伦比的,她标志着中国诗歌发展到了一个全盛的时期,是后人学习作诗的样板,相关研究成了专门之学。在后人的心目中,唐诗是高水平诗歌的代名词。[21]需要说明的是,在这些专门之学中,唐诗是惟一以时代命名的专门之学,于此可见唐诗特殊的历史地位。唐诗不仅在诗歌史上有着崇高地位,而且有着极其丰富的现代价值。[22]唐诗是过去的,也是现在的。...
2024-01-11 理论教育
而其中的宇文虚中、吴激、高士谈等都是羁留在金的。虽然被授予金朝官职,但却是多有故国之思的。朱弁在金期间守节不屈,数度坚拒金人所授官职。朱弁在宋时即为知名诗人,在金期间撰写了有名的《风月堂诗话》,可以说是为金源诗坛留下了非常珍贵的财富。到世宗、章宗时期,堪称金源历史上的黄金时代。涌现了不少有成就、有个性的诗人。...
2024-01-11 理论教育
变革传统中国诗歌的想象方式和文类秩序的20世纪中国现代诗歌,依照历史的习惯,称之为中国新诗。“新诗”这一名称的历史渊源可追溯到晚清黄遵宪等人提倡的“诗界革命”。晚清那批变法维新的志士仁人,无论在实践上或是从理论上,都称得上是“新”诗运动的闯将。黄遵宪的的诗,是当时“新派诗”的代表。白话诗运动既是晚清“诗界革命”的延续,又是五四“新诗”运动的开端。...
2024-01-11 理论教育
中国诗歌在世界诗歌史上之所以独具特色,与其多民族的特点是紧密相关的。其实,一部以汉语言为主要载体的诗歌通史,也不仅仅是单纯的汉民族的诗歌史。因此,一部以汉语记载下来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本来就是一部多民族融合的历史。在中华民族形成的过程中,虽然以汉语汉字为基础的中原文化在国家与民族的统一过程中发挥过巨大的作用,历史上有众多少数民族融入汉族大家庭,并逐渐采用了汉语言文字。...
2024-01-11 理论教育
(二)以盛唐诗风为基准。这一基准虽是人为设立,却有相当的合理性。以盛唐诗为基准,也是唐诗学史上通常采用的做法。从宋代严羽的《沧浪诗话》,到元代杨士弘的《唐音》,再到明代高棅的《唐诗品汇》、许学夷的《诗源辩体》,都是以盛唐诗作为基准。盛唐诗歌总体风格也称盛唐之音、盛唐气象,由四项内涵组成:骨力遒劲是指盛唐诗所普遍具有的宏伟壮丽,骨气充盈,意兴超迈的特点。...
2024-01-11 理论教育
论及诗歌,过去人们瞩目的往往是在唐、宋之前,对处于古代社会末期的清诗注意得不多。首先,从数量上看,清诗的总量在历史上远远地超出前代。此外,清代作家的创作数量又极大,动辄数千首,这也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上,清人对待诗歌的态度非常真诚,并且十分投入。此恰是清初诗歌得以兴盛的一个重要原因。正如当代学者指出的,要想了解清代的历史人文状况,离开了诗歌,就不可能全面、准确,更不可能深刻和真切[8]。...
2024-01-11 理论教育
再加上成王作告庙诗,那个时段西周朝廷已经形成一个诗歌创作的群体,许多人都有自己独立创作的诗歌。由此看来,厉、幽时期个人诗歌创作也出现群体,留下的多是政治批判诗。诗歌创作有女性参与其间,是先秦诗歌出现的新气象。综观春秋以前的诗歌创作主体,贵族成员多是朝廷高官或是诸侯国君主,平民百姓则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对于各阶层成员而言,诗歌创作在他们生活中并不居于主要地位,没有把诗歌创作视为主要精神寄托。...
2024-01-11 理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