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一点讲,萧红在《后花园》等小说写作中通过叙事视角的设置和个性化运用所显示出来的小说叙事之中的这种散文化、抒情化审美特征,事实上也暗合了20世纪40年代初期,随着战争的日常化、生活化,中国小说界对于戏剧化小说模式的质疑所引发的新叙事或小说新写法的探索思潮。...
2023-11-30 历史故事
扩大一点讲,萧红在《后花园》等小说写作中通过叙事视角的设置和个性化运用所显示出来的小说叙事之中的这种散文化、抒情化审美特征,事实上也暗合了20世纪40年代初期,随着战争的日常化、生活化,中国小说界对于戏剧化小说模式的质疑所引发的新叙事或小说新写法的探索思潮。...
2023-11-30 历史故事
即此,在将《后花园》的写作和1940年萧红生存的具体语境加以连接而进行解读之时,读者有理由相信,后花园意象的营造,除却文本内部上下文关系及其与小说人物关系的设置所生发的意蕴之外,它其实还应该内含作者萧红许多的现实寄予。它来自于作者有关童年的真实记忆,所以在《后花园》这篇虚构的小说作品之中,读者总是能够不断看到记忆的影子。...
2023-11-30 历史故事
于此,笔者觉得积极的态度应该是我们大家都静下心,仔细找找原因,看它对于我们的文坛和作家有什么样的启示和借鉴,以期接受其经验和教训,提高我们各自的认识水平。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了余华的这些变化呢?笔者以为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其一,社会需求使然。...
2023-11-30 历史故事
——卞之琳诗歌写作的艺术分析卞之琳的诗歌创作起步于20世纪30年代初期,主要集中于30年代中后期的几年时间。和那些盆景高手一样,卞之琳在其诗歌的写作中,也较少谋求长篇幅、大题材表现,不愿意用数量和题材的特殊炫人耳目。...
2023-11-30 历史故事
不过,爬梳其认识的脉络线索,从前期写作的思想启蒙动机到后期写作的社会革命宣传阶段,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鲁迅对于作为写作接受对象的大众的看法,相应地也经历了一个由“俯视”到“正视”的渐变或发展过程。除此而外,鲁迅的顾虑和担心还与他个人所经验的两件事关系至为密切。但是随着鲁迅1926年的南下,随着他在广州和上海与血腥的革命接触的日渐增多,鲁迅对于大众的这种俯视态度也逐渐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2023-11-30 历史故事
郭沫若诗歌创作中的“青春写作”话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浮现于历史描述的地平线的。诚如伊沙所言,郭沫若诗歌创作中“青春写作”的“青春”二字首先是一种时间概念。他对于黑夜、礼教等束缚的叛逆、损毁、诅咒,和他对于光明、年轻、新生、创造等的歌颂、礼赞是一个统一体的两面,前者是要挣脱所有,而后者是要创造所无,其实质都是要强调自我的意义,青春的价值。...
2023-11-30 历史故事
如果说每个家族的生命是一条河的话,那么每个置身于其中的人便不能不具有二重属性:一方面承继前人,另一方面延续后代。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细雨中呼喊》作为余华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它的这种承继,不仅延续了某种原先特色,而且更带有了一种类似于先前经验“总结”的集大成特点。在此之外,最为重要的承继和总括,自然还是在题材和形式技巧上余华对于固有价值和意义进行颠覆的执著。...
2023-11-30 理论教育
——通过小说开头的这段描写,读者可以看到后花园和磨房本是紧挨着的,而且后花园的花是努力地想走进磨房的视野的。其次,磨房是冷清和寂寞的,它只有单调的声响和永远的灰暗,但后花园却是热闹和鲜活的,它有着丰富的色彩和充沛的活力,缘此,如果说磨房意象代表的是生命的死寂、是人的生活的无望的话,那么后花园意象代表的则显然应该是生命的活力、是大自然充满野性的生长的自由。...
2023-11-30 历史故事
因为异常鲜明的启蒙指归——具体点说,就是对于民众精神教育目的追求,所以无论是理论上的提倡还是写作中的实践,“五四”一代作家底层意识的表现,也便附着了写作者主体诸多的精神内涵:一是悲悯情怀。因为对于底层民众精神的深刻体察,所以在对他们施予种种的体谅和同情之时,“五四”一代作家同时也因之表现出了深广的忧患意识。“五四”一代作家的社会批判意图由此而生,而批判之时明确的精英意识也由此伴随而生。...
2023-11-30 历史故事
从体裁上看这些诗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民歌或童谣体的诗,像《牧童宝笛》;另一类则基本上是一些政治叙事抒情诗,像《进军号》等。前一类诗歌主要取材于民间传说,如《牧童宝笛》,它所讲述的故事有点像人们熟悉的《神笔马良》。...
2023-11-30 历史故事
另一方面,在从生活事件转化为小说内容的过程中,读者自是可以明白,小说故事本质上是不同于生活本事的,是对生活本事的增删或者改变,因为这样的原因,所以在通过自己的小说对这些生活本事进行表现之时,鲁迅便自然不仅仅是以一个生活的回忆者的身份和读者交流,而是更为经常地作为一个思想启蒙者站在启蒙的立场上对读者言说。...
2023-11-30 历史故事
将后花园和小说主人公冯二成子联系起来,在冯二成子生命的展开和书写之中另行打量后花园的存在,后花园的意象由此就有了第二层的存在意蕴。首先,对立于冯二成子封闭、灰暗、重复、缺乏生机的人生,后花园意象所体现的是一种反向的野性、开放、明亮、生动的生命方式。...
2023-11-30 历史故事
小说以一个名叫小陶的小保姆为主要的描述对象,着重表现雇主和保姆之间所发生的种种冲突和矛盾。她选择了从一个女孩对于海鲜的特殊嗜好入手而刻画人物和表现主题。但是,进一步阅读,读者可以发现,对于“海鲜生活”的向往,不仅是保姆小陶真实的嗜好或口舌之欲,而且更是她对于自己希望和别人一般的做人权利的一种诉求。...
2023-11-30 理论教育
此中的情况,周作人《鲁迅的故家》一书多所交代。鲁迅是周家的长孙长子,因此打从他记事起,有关祭祀的种种情况,自是有着非常鲜活的个人经验存储。并在此说明之后,进一步指出,这福礼或牺牲的功用,即是“五更天陈列起来,并且点上香烛,恭请福神们来享用”。...
2023-11-30 历史故事
在这一层面上,空缺作为一种生活的普遍现象,它是格非写作的基本题材和基本的表现内容。不过,在具体的叙事中,空缺对于格非,却不止于仅仅作为一种现象,它更为普遍地表现为一种叙事方式。《青黄》就是这样一篇力图填补“空缺”而不得的失望故事。空缺的这两种功用,陈晓明详细阐释为:“空缺不仅表示了先锋小说对传统小说的巧妙而有力的毁损;而且从中可以透视到当代小说对生活现实的隐喻或理解。”...
2023-11-30 历史故事
三国时期经学家王弼关于《易经》表达机制的这种阐释,事实上是中国诗歌实质的一种构建方式。然而古典诗歌的这一静态特征却被郭沫若破坏了。对于这一变化,朱自清先生作评说:“他的诗有两样新东西,都是我们传统里没有的:——不但诗里没有——泛神论,与20世纪的动的和反抗的精神”[2]。...
2023-11-30 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