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足布”的特点是圆首、圆肩、圆裆、圆足,故称之为“圆足布”或“圆首布”。“圆足布”是战国后期在中国北方的晋地所铸行的一种平首布币。清末的学者认为“圆足布”是由“方足布”演变成“圜钱”的过渡形式。“方足布”、“圆足布”的诞生都是在“尖足布”产生之后。“圆足布”兴于晋北,“方足布”则产生于河南,后来“方足布”流行于中原各地,“圆足布”则在黄河以东一带流行,数十年无重大发展。...
2024-01-17 百科知识
“圆足布”的特点是圆首、圆肩、圆裆、圆足,故称之为“圆足布”或“圆首布”。“圆足布”是战国后期在中国北方的晋地所铸行的一种平首布币。清末的学者认为“圆足布”是由“方足布”演变成“圜钱”的过渡形式。“方足布”、“圆足布”的诞生都是在“尖足布”产生之后。“圆足布”兴于晋北,“方足布”则产生于河南,后来“方足布”流行于中原各地,“圆足布”则在黄河以东一带流行,数十年无重大发展。...
2024-01-17 百科知识
“方足布”是指“布币”的裤足较为平直方正,所以被称为“方足布”。战国初期,燕国的涿、益邑、纕坪、陶阳、渔阳、右明等地均铸有“方足布”,它们保有“尖足布”的特征,但体形略小。“方足布”的维持全靠秦国。不过秦国并非对“方足布”有特殊的好感,它推行“方足布”只不过是经济战略中的一种策略而已。“方足布”在先秦古币中一向居于显赫地位,为人所重视。“方足布”中称为“稀世珍品”的“右明新治”四字布更为珍贵。...
2024-01-17 百科知识
明刀是战国刀币中发行数量最多的一种,常有出土,一次出土有时可达上百枚或上千枚。这些现象表明,明刀的流通范围并不限于燕国,甚至在赵、齐等国境内也可流通。刀币中还有一种尖首刀,似属燕国的一种货币。从出土地点看,大部分皆在燕国境内,可知此刀为燕币的可能性较大。有时此刀也和明刀同出,但数量很少,或许这是一种比明刀更早的燕币,当明刀大量使用之际, 这种刀已经为数不多了。...
2024-01-17 百科知识
“平首布”是由“空首布”蜕变而成的,其形式十分混乱,而最先出现的为“尖足布”。在“空首布”中,有种耸肩尖足的大布可能就是尖足型布的蓝本。“尖足布”最初在晋国北部流通,而后流通范围扩大,与流通在河南的空首布平分天下。最早的“尖足布”,形状极似铲币,足部作燕尾状,因有尖足之称。“尖足布”的发行成功使晋国商业更加发达。迄今为止发现的“尖足布”不多,而初期的大布就更少见了。...
2024-01-17 百科知识
此时贝币出现,成为商品交换过程的中介。随着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天然贝币渐渐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故在当时又出现了许多仿制贝币,有石贝、骨贝、蚌贝、绿松贝等,这类贝币形体都较小,其长度约1.2厘米至2.4厘米左右。蚌贝因一出土就容易损坏,现保存完好的不多。...
2024-01-17 百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