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学文本之外的因素,从文本自身也隐含的“互文性”来进行论析,这或许是综合研究的一条可行的思路。在她看来,所有文学作品都是从社会、文化等因素构成的“大文本”中派生的,它们之间有共同母本,因而它们之间可以相互参照。文学的这一互文性,可以从一些文学作品的分析中见出。反过来,中国文学中的一些表达融进了中国文化中文本的因素,它也很难在欧洲的文化系统中萌生。...
2024-01-18 理论教育
从文学文本之外的因素,从文本自身也隐含的“互文性”来进行论析,这或许是综合研究的一条可行的思路。在她看来,所有文学作品都是从社会、文化等因素构成的“大文本”中派生的,它们之间有共同母本,因而它们之间可以相互参照。文学的这一互文性,可以从一些文学作品的分析中见出。反过来,中国文学中的一些表达融进了中国文化中文本的因素,它也很难在欧洲的文化系统中萌生。...
2024-01-18 理论教育
文学史描述的经典化了的对象就成为文化传统的一个部分,这在某些方面来看也不是没有疑义的。文学史并不是写它们刚问世时的状况,而是写的这些作品在后代逐渐经典化了的状况。...
2024-01-18 理论教育
文学史延续与断裂的双重构造基于如下一个事实,即文学史从史的角度看待和讲述文学。在这个二重性中,文学一方面强调文学活动在各个时代的相互碰撞,其作用机制呈现断裂性,并不存在人们审美活动的线形进化过程。概而言之,文学史的断裂是在延续的总体线索下呈现的阶段性的状况。...
2024-01-18 理论教育
所谓长时段观点同前述文学史的总体观点有紧密联系。总体的文学史观关注文学与非文学的关系,长时段观点则注重此时与彼时的关系,二者往往交织在一起。关于历史的长时段观点,仍然得再结合法国年鉴学派的历史观来论述。二是经济制度、国家、社会、文明。由此也可以看出,长时段历史过程的观测,可能有一些由于成见而带来的偏差。假如以长时段历史的观点考察文学史,那么我们所看到的基本内容也就有相应变化。...
2024-01-18 理论教育
文学与非文学之间界限的模糊性,往往就是取决于人们阅读的态度。那么文学或许可以比作园丁种植、养护的花卉,它包括一些花、草,木本植物,在植物分类关系上它们之间完全不是同类,甚至在生物竞争关系上有敌对性质,然而,在供人观赏的价值上,它们可以集合为一个整体,那么,文学也就与此类似。门类文学史可以说就是这样一种工作。...
2024-01-18 理论教育
面对这一情形,文学史家对于上升段的文学进程持肯定性评价,反之则持否定性评价,这一点看似天经地义。那么,当我们将认识基点作了这一调整之后,就应在文学史的艺术水准退化时段的积极意义上作一探求。文学史中艺术水准退化频频出现。文学史的艺术水准退化是普遍的,那么它是否一种带规律性的现象呢?既然文学创作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那么后来阶段又没有超越前代成就,由此也就可以说文学史退化的规律性特征了。...
2024-01-18 理论教育
意义蜕蚀与经典化是最能够体现文学史理论精髓的方面之一。如果说创作领域有这样的趋势的话,那么文学史也同样贯穿了这样的规律。这样一条规律应用于中外古今的文学史都是适用的。相比之下,在过去朝代的文学,即使二流作家也可能被忽略,——这就是文学史的“报酬递减规律”在发挥作用。但是,文学史上的“报酬递减规律”并不能说明全部的...
2024-01-18 理论教育
文学史只有将当时的状况和当代的理解加以沟通,才能比较恰当地展示文学的变化过程。文学史对于“当时”的复现,除了表现为对写作背景的深入考察外,还应该展示出作品在当时产生的影响文学史的意义。尤其在社会转型时期,需要文学的相应转型来与之配合,开拓者的贡献超过了文学本身而进入思想革命的领域。由此胡适的新诗创作就具有文学史的重要价值。...
2024-01-18 理论教育
文学史是文学的历史。为了一切实用的宗旨,对我们和对目前一时来说,历史便是我所知道的历史。当它作为史学家的意识时,旁人无从知晓;因此史学家所想的,所知道的历史,说到底又是他所表述的历史。以下从文学史的述史机制来作出论析。拆构型的述史机制,是相对于建构型而言的。这一模式在他看来代表了文学史中更新的一种撰史倾向。...
2024-01-18 理论教育
文学史的他律论模式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古今中外都有其代表,显然我们不可能都一一列举。如果说文学描写事物、景物十分贴切的话,那就是由于作者与对象方面达成了气的共振效果。以“气”论文是中国传统文论的一个特色,它与文学史线索的他律论模式是如何挂钩的呢?气是中国传统文论中的一个从文学发生、发展到文学特征、本性的全方位适用的范畴。...
2024-01-18 理论教育
在社会转型的诸多方面中,社会的权威机制已不同于过去的时代,它对文学的直接影响就在于文学经典机制的失落和后文学经典机制的崛起。文学经典,可概括为文学中的杰作、名著;文学的经典机制则是,以范本来引导、评价整个文学活动的一种秩序和规则。文学活动中的经典机制,在构设上需要一种权威的拟定,并要求得到文化惯例的认可,这看起来是一个复杂的文化工程。...
2024-01-18 理论教育
从一方面来看,文学史是对已经发生了的文学现象的记录、整理和研究。在文学史的架构中,它会依照时间线索来编排材料秩序,梳理出前后次序和影响关系等。作为由后来者真正决定,并且不断地根据后来者的看待和理解的变化,而不断得以改写的一个学科领域,文学史是由退行性规则所支配的。这种结构化的工作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在文学史的经典化...
2024-01-18 理论教育
文学史的线索是客观存在于文学的历史进程中的,但是这种客观性不是藤上结瓜式的线索,仿佛可以顺瓜摸藤找到根部,或者是由根部顺藤摸瓜。文学史的线索也许是网状的,一条线索与许多其他线索相连,可以有分有合,或干或支,从不同的清理方式,可以找到不同的线索。文学史线索方面,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
2024-01-18 理论教育
年鉴学派的第二代代表人物费尔南德·布罗代尔回顾开创者们的思想时说:他们认为历史学是人文科学中的一支。要走过去看看那发生了什么,呼吁人文科学的一体化、冲破将各门学科分割开来的墙垣,要将其他学科当成史学的辅助学科……[3]如果按照赵京华清理的思路进行一番对于现代文学的考察,那么也就当然必须考虑中国现代文学与总体的中国现代历史进程的相互关系。...
2024-01-18 理论教育
文学史作为文学研究的一个学科分支,它以自身独特的姿态介入关于文学的体认。这些不同的框架可以作为已经发生了的文学事实的叙述模板。由于框架的差异,同一事实在不同的叙述中体现不同的意义,或者不同的事实可能产生相近的内涵。世界地图要把球面的地理状况以平面方式来演绎,实用性、便捷性是它产生的基础,在此基础上需要讲究客观性,而在满足了这些基本要求之后,还涉及文化背景关系,这是叙述框架不能回避的问题。...
2024-01-18 理论教育
在漫长的文学发展过程中,文学经历了三种意义和层次上的史诗的衰亡。这样,史诗意味着典范之作,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作为一种文体,史诗的衰亡同学科的分化有着密切关系。在《奥德赛》的结尾,主人公历尽艰辛才得以还家,但他听从神意,准备再度离家,这一收场本身就暗示出史诗内容向未来延伸的性质。但是,中国艺术中的这种时间动态并不同人在现实中的时间动感一致,它不是由一个遥远的过去指向遥远的未来。...
2024-01-18 理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