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对外交官们继续发挥自己的思想:“三国时关张开始因孔明年轻不服气,刘劝说也不行,没封他官,因封大封小都不好,后派孔明到东吴办了一件大事,回来后才封为军师。东吴程普是老将,但叫周瑜挂帅,打了赤壁之战的大胜利。”毛泽东说了一句总结性的话。他对外交官们谈刘备派孔明到东吴办了一件大事的文学典故,大有深意在。诸葛亮到东吴办的这件大事,足以震动华夏。...
2023-11-27 理论教育
毛泽东对外交官们继续发挥自己的思想:“三国时关张开始因孔明年轻不服气,刘劝说也不行,没封他官,因封大封小都不好,后派孔明到东吴办了一件大事,回来后才封为军师。东吴程普是老将,但叫周瑜挂帅,打了赤壁之战的大胜利。”毛泽东说了一句总结性的话。他对外交官们谈刘备派孔明到东吴办了一件大事的文学典故,大有深意在。诸葛亮到东吴办的这件大事,足以震动华夏。...
2023-11-27 理论教育
第二年的1月23日,他又在一次谈话中说:“看来还是青年人行。群英会的英雄,大多是二三十岁的人,诸葛亮当时才二十七岁,孙策初干事时,不到二十岁,孙权更小。”作为对这个思想观点的事实支持,毛泽东举的例子都是三国赤壁大战时双方指挥班子的年龄状况。因为,群英会上的英雄大多年轻。...
2023-11-27 理论教育
董卓毁灭了洛阳三国时董卓把长安到洛阳一带的人都杀光了,把洛阳完全毁灭了,打仗时没有吃的东西了,就吃俘虏。于是何进密令董卓率兵入京城洛阳,以胁迫太后。结果董卓尚未到达洛阳,何进已被宦官杀掉。长达七年之久的董卓之乱,使洛阳和黄河流域一带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三国演义》作者通过董卓毁灭洛阳、杀戮人民的细节,客观上再现了封建军阀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对社会经济的巨大破坏。...
2023-11-27 理论教育
毛泽东微微一笑,说:“我谢表老关心。此次单刀赴会,我们是作了充分估计的,也料定他蒋介石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公开扣留我。我是诸葛亮到东吴,身在虎穴,安如泰山啊!”在危险性方面,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与小说中诸葛亮出使东吴确有相似之处。毛泽东既有关云长单刀赴会之勇,又有诸葛亮出使东吴之智,诗人柳亚子称毛泽东有“弥天大勇”,此处可见一斑。...
2023-11-27 理论教育
两个勇猛过人战将的身影在毛泽东的眼里渐渐重叠在一起,他不禁由衷地赞叹道:彭德怀真像《三国演义》里的燕人张飞张翼德。毛泽东深感彭德怀是位骁勇过人、能征善战、不可多得的战将,诗句写完,他意犹未尽,又联想到《三国演义》中的情节,连连称赞彭德怀“像《三国演义》里的燕人张飞张翼德”,是开路的“先锋”。...
2023-11-27 理论教育
1913年底,青年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预科听“国文”与“修养”课时,在《讲课录》中记下了这样的内容:“才不胜今人,不足以为才;学不胜古人,不足以为学。天下无所谓才,有能雄时者,无对手也。以言对手,则孟德、仲谋、诸葛而已。”青年毛泽东记下的标准是“无对手”的“雄时者”。独步一时、俯视一代者,才可称之为天下之才。雄时者,孙权也可当之无愧。举贤任能本是三国时普遍的人主作风,但孙权的用人别具特色。...
2023-11-27 理论教育
徐涛认为毛泽东年轻时很可能看过中国古代养生法的书籍,参考了“八段锦”、“五禽戏”等而编了“毛式体操”。据说这位吴普按照“五禽戏”的方法去做,活到九十余岁,竟然耳聪目明,牙齿完好坚固。毛泽东视华佗的“五禽戏”为仿生运动,评价为很好的健身运动,并在其启发下自编一套“自由体操”,闲暇时边走边作,这对终生操劳,脑力劳动超负荷的他来说,真是最有价值的借鉴。...
2023-11-27 理论教育
原子弹和关云长的大刀究竟哪个死人多“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毛泽东引王粲《七哀诗》后说:“曹操回原籍,‘旧土人民,死丧略尽。国中终日行,不见所识。’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了多少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又死多少人?比比么,三国又死多少人?原子弹和关云长的大刀究竟哪个死人多?”“关云长的大刀”代表的是冷兵器,进而代表古时候的战争。...
2023-11-27 理论教育
由此,毛泽东顺理成章地对其进行了革命性改造,得出规律性认识: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2023-11-27 理论教育
洪迈连举十例,证明曹操用人之效。曹操在激烈的军阀混战中,之所以能不断发展壮大,这同他用人,坚持把关键性的人才用在关键性的岗位上,使之“皆称其职”有很大的关系。曹操明确提出用人的标准,即“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驳斥了“军吏虽有功能,德行不足堪任郡国之选”的议论。曹操的人才标准表明他不凝滞于物的观点是辩证的。曹操指出,下僚俗吏中不乏高才异质,不齿于名教者却有“治国用兵之术”。...
2023-11-27 理论教育
根据周世钊长子周思永回忆:其中“历史唯物论观点”系指为曹操翻案问题。毛泽东认为应该为曹操翻案,是符合历史唯物论观点的;周世钊则不同意此一观点,认为曹操人品不好,不该为曹操翻案。为了用历史唯物论的观点评说曹操,毛泽东希望再次有机会倾听老同学的不同意见,酣畅淋漓地展开分析,在学术上否定“曹操人品不好”的单纯的道德价值判断。...
2023-11-27 理论教育
1929年底,红四军在福建上杭县的古田村召开了第九次代表大会,史称“古田会议”。可是诸葛亮使用了“激将法”,把黄忠的勇气鼓动起来了。诸葛亮的“激将法”收到了如期效果。不过毛泽东并没有简单地停留在使用“激将法”的层面上,他对古今的“宣传鼓动”作了阶级分析,指出我们的战士“有高度的阶级觉悟”,我们用不着“激将法”,但我们要“学习诸葛亮善于作宣传鼓动工作”,以提高官兵的阶级觉悟,启发大家的革命英雄主义。...
2023-11-27 理论教育
郭化若当时负责编辑《八路军军政杂志》,有条件找到资料,便开始搜肠刮肚做起文章来。《八路军军政杂志》是发行到国统区的,郭化若的文章发表在该刊上后,许多国民党将领看后很有感触,给杂志编辑部写信说论赤壁之战的文章读后“令吾深省”,文章“切中时弊”。毛泽东指导郭化若研究分析赤壁之战,做孙刘联合的文章,也就是做民族抗战中国共统一战线的文章。...
2023-11-27 理论教育
毛泽东将身体仰到靠背上,吸燃香烟,带着结束的口吻讲了最后几句话:“孔明都有七擒孟获,我们共产党不仅可以七擒,还可以搞八擒嘛!一次反‘围剿’杀张辉瓒我就不赞成……张不仅是个师长而且是个总指挥。”毛泽东的本意,是对待犯错误的人我们共产党人比诸葛亮的胸怀要宽,政策要高明。可以搞“八擒八纵”,无非是形容今人要胜过古人。...
2023-11-27 理论教育
毛泽东从赤壁之战中借鉴较多的,还是曹操失败的教训。毛泽东指出了曹操渡江失败的五条原因。操兵犯此数忌,虽多必败。周瑜的兵家四忌,毛泽东的曹兵五败,都是知己知彼的至当之论。但他断言我军“不会重蹈曹操的覆辙”,因为时代不同了,古今两支军队的本质不同,解放军是“为人民利益而战,有人民的拥护”。渡江战役的胜利,证明曹操的“覆辙”只能是历史陈迹。...
2023-11-27 理论教育
毛泽东引用这段故事时,并不计较史实和小说在具体情节上的差别,只注意到“青年团员”周瑜挂帅和老将程普不服的方面,突出“要周瑜当团中央委员”的主题,要把年轻人推上青年团工作的领导岗位。老年人认识到了这一点,就不会对“周瑜”进团中央不服。让“周瑜”当团中央委员,这是毛泽东把文学典故与现实政治生活结合起来的发明和创造。...
2023-11-27 理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