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举证责任,是指行政诉讼被告即行政机关或组织依法律规定证明其具体行政行为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否则,将承担败诉的后果。行政机关的举证责任是单方责任,即对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行政诉讼法》要求被告承担举证责任,充分体现了《行政诉讼法》的目的。...
2024-01-20 百科知识
行政诉讼举证责任,是指行政诉讼被告即行政机关或组织依法律规定证明其具体行政行为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否则,将承担败诉的后果。行政机关的举证责任是单方责任,即对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行政诉讼法》要求被告承担举证责任,充分体现了《行政诉讼法》的目的。...
2024-01-20 百科知识
至于二审案件以及案情简单、争议不大的一审案件可以不安排审前准备程序。为了加快诉讼审理,尽可能地节约诉讼成本,提高诉讼实效,我们在处理案件时应当从庭前准备程序入手,使原本由正式庭审程序中所进行的有关步骤和措施前移至审前准备阶段来进行。总之,审前准备的诉讼性,而非事务性,决定了法院与其他诉讼主体的权利义务,决定了诉讼行为法律效力,因而使审前程序承担部分审理任务,为庭审的案件处理做好充分准备。...
2024-01-20 理论教育
调解是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即当事人双方在人民法院审判人员的主持下,自愿协商、互谅互让、达成协议、解决纠纷,从而结束民事诉讼的活动。正因为双方当事人不具备民事调解的两个必备条件,因此,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能进行调解,不能要求行政机关在依法作出的行政行为的基础上作出某些让步,以求迅速结案。不适用调解原则的例外情况,涉及对有关行政赔偿案件的处理。...
2024-01-20 百科知识
刑事诉讼审理的是刑事犯罪案件,被告是犯罪嫌疑人或触犯刑律可能会受刑罚处罚的个人。我国行政诉讼法典正式生效以前,行政案件的审理都是适用《民事诉讼法》。...
2024-01-20 百科知识
开庭宣布阶段的程序,格式化很强。开庭宣布阶段的具体内容包括:宣布开庭、宣布案件名称、宣布案由和案件由来,宣告开庭审理的方式,并就案件的有关程序性问题作出处理。二是开庭宣布应体现法庭的严肃和庄重。案件审理的程序有第一审、第二审、再审三种,审理的方式有公开开庭审理和不公开开庭审理两种。...
2024-01-20 百科知识
因此,提高审判人员庭审驾驭能力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法官的庭审权力包括诉讼指挥权、事实查证权和实体判决权。因此,全面提高庭审驾驭能力将有助于提高法官的整体素质。因此,提高法官的庭审驾驭能力,树立法官的公正形象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基本保障。...
2024-01-20 百科知识
但为了突出把证据交换作为庭前准备程序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将证据交换在此单列一个小题目予以论述,以强调其重要性。...
2024-01-20 百科知识
开庭审理是整个庭审活动的核心部分,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就是查清事实,分清责任,为最终裁判作准备。合议庭评议后,应当继续开庭,当庭公开宣告案件的判决、裁定;不能当庭宣判的,由审判长宣布休庭,择期公开宣判。...
2024-01-20 百科知识
(五)报告会前准备工作情况主持人入庭后,书记员应向主持人汇报会前准备的情况,特别是报告诉讼参加人出庭的情况以及诉讼参加人身份的核对情况。在当事人均无异议的情况下,即可确认:出庭的诉讼参加人符合法律规定,准予参加审前会议的诉讼活动。最后,宣布审前会议的具体程序。...
2024-01-20 理论教育
如果审前会议已经做过的准备工作,比如核对诉讼参加人身份、介绍合议庭成员和书记员等,在正式开庭预备阶段没有变动即可简略进行或者针对审前会议准备情况征求一下意见即可。...
2024-01-20 百科知识
司法院是中央政府行使司法权的最高机关,掌理民事、刑事,行政诉讼的审判以及司法行政。这一规定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不仅要确立行政诉讼制度,而且要建立国家赔偿制度。此时我国已有130多个法律、法规规定了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依据。实践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健全行政诉讼制度,对行政诉讼作出专门的法律规定。...
2024-01-20 百科知识
具体行政行为侵犯相对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失的,受害人有权获得国家赔偿。具体行政行为的效力只针对具体的人和具体的事项发生效力,对于其他类似的事件,应当作出新的行政行为另行处理。具体行政行为的主体必须是行政主体,非行政主体的行为不是具体行政行为。...
2024-01-20 百科知识
行政诉讼的司法变更,是指人民法院对被审查的行政行为依法作出的变更裁判。按照《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行政诉讼实行的是司法变更权有限原则,其含义是指人民法院的司法变更权在行政诉讼中要受到一定的限制,非经法律特别授权,对被诉的行政行为无权任意作出变更的裁决。行政诉讼之所以实行司法变更权有限原则,也是因为行政权与司法权的关系所决定。...
2024-01-20 百科知识
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称为人民法院的审查。因此,合法性审查原则是人民法院进行行政审判的基本原则。根据这一原则,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中,有权在法定范围内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并作出判决,从而达到司法权监督和制约行政权的目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诉讼权利的行使与人民法院的职权相结合,使通过司法审查途径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成为可能。...
2024-01-20 理论教育
庭审合理确定对个案中各类问题的法理适用,这一功能即为法理释明功能。在审判中法理释明功能的实现,主要是通过辩论原则的贯彻,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意见以及这些意见的交锋可致法理的释明。通过庭审调查和辩论,查明案件事实并释明法理,其目的是为了公正合法地处理案件,或追究行政责任人的责任。...
2024-01-20 百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