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围棋与军事、兵法相通,古人常常用围棋来比喻兵家战事。清代围棋国手施襄夏的《弈理指归序》也说:“古人以弈喻兵,体用皆合,此不易之成法,必循之途辙。”因为弈棋布局犹如作战布阵,所以古代棋谱中很多著名的棋局,取名多用著名战例,如五将争锋、六出祁山、八圣擒妖、十面埋伏、鹤唳奔师等。古代有弈论家用昔日将士的气概、风度比喻围棋国手的棋风。...
2023-11-21 理论教育
由于围棋与军事、兵法相通,古人常常用围棋来比喻兵家战事。清代围棋国手施襄夏的《弈理指归序》也说:“古人以弈喻兵,体用皆合,此不易之成法,必循之途辙。”因为弈棋布局犹如作战布阵,所以古代棋谱中很多著名的棋局,取名多用著名战例,如五将争锋、六出祁山、八圣擒妖、十面埋伏、鹤唳奔师等。古代有弈论家用昔日将士的气概、风度比喻围棋国手的棋风。...
2023-11-21 理论教育
《周易》“立象尽意”而以卦象表达,围棋“以象达意”而以棋形表达。围棋的思维方式本质上也是象的思维,即以象达意。围棋的“以有象传无形”,正与《周易》“象”的思维相契合。棋盘上还有被称为“星”的9个小黑点,四角各一,四边各一,一个居中为“天元”,区域正与古人按星相图把中国分为九州相应。以《周易》象的思维方式来观察、理解棋局的展开,棋局中任何一个变化都是道之流行、变化的呈现。...
2023-11-21 理论教育
但中国、日本围棋的着法、规则不尽相同,其中首先就是中国围棋的“座子”问题。中国古代围棋的“座子”制度,东汉就已经盛行。“座子”又称“势子”“角子”或“岳”,中国古代以棋盘象征大地,大地上的“岳”(高山)不可动摇。在这10局中,采用了每两局中一局设置“座子”,一局废除“座子”的对局形式。历经五六年后,废除“座子”的对局已占绝对优势,后来遂通行于棋界。...
2023-11-21 理论教育
黄龙士独霸棋坛时,徐星友还只是二流棋手,他师从黄龙士,黄龙士也尽心指导他。十局的艰难对弈,徐星友获益良多,棋艺大进,一举成为一流棋手,继而成为黄龙士之后的国手。黄龙士逝世后,徐星友遂成为棋坛盟主,称霸棋坛近20年。徐星友在围棋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康熙年间的棋坛,除了黄龙士、徐星友两位巨匠之外,著名的棋手还有吴贞吉、卞邠原、何闇公、周西侯、凌元焕等。...
2023-11-21 理论教育
乾隆十七年,施襄夏客居扬州,后来移居苏州,过着弈棋、教棋、著书的生活,著有《弈理指归》和《弈理指归续编》。于是将弈棋的常用活法,以落子定名,编成押韵诗句作歌诀,分门别类汇编成一集,取名为《弈理指归》。因此《弈理指归图》的声名高过《弈理指归》。乾隆三十二年,施襄夏在苏州又著《弈理指归续编》交给门士李良,施襄夏去世后,李良为之刊印。...
2023-11-21 理论教育
围棋具有竞技性,弈棋就会产生输赢胜负,而输赢胜负靠的是弈棋者的智慧谋略、机心诡计,古代诗人对弈棋的计谋、输赢有不同的看法。意谓围棋是用黑白棋子来比赛、竞胜的,生死即输赢靠的是运用的机智权谋。然而,也有不少诗人对围棋运用机谋颇为不满,甚至用儒家的“仁”“义”思想给予批评。弈棋有输赢,希望赢棋而不想输棋是人之常情,但是古代诗人却能以豁达的胸怀对待下棋,并不过分看重输赢。...
2023-11-21 理论教育
林应龙是明代著名棋手,属于当时永嘉、新安、京师三大棋派中永嘉派的一员,著有《棋史》(已佚),编有《适情录》二十卷。《适情录》初刻于嘉靖四年。还有一种说法,前八卷是林应龙与日本僧人虚中合编的。林应龙在《适情录》中提出围棋是容成公发明制作的观点。...
2023-11-21 理论教育
晚明时期,安徽棋坛的著名棋手有方子振、苏之轼、江用卿等,福建棋坛的著名棋手有蔡学海、陈生等。“年至十三,天下遂无敌手”。安徽棋坛的苏之轼,字具瞻,休宁人。幼年学弈,九岁即有声誉,十五六岁遂称“国手”。挟技游南京、北京等地,棋名显赫。福建弈坛的蔡学海、陈生,王世贞《弈旨》云:“今后进中,闽有陈生、蔡生,越有岑生,扬有方生鼎立。而蔡与岑尤张甚,皆未可量也。”而蔡学海和岑乾的棋技特别高超,不可估量。...
2023-11-21 理论教育
棋手既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又形成了平等竞争的氛围,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围棋的繁荣,日本围棋发展到了古代的最高峰。日本围棋界一般认为,由江户时代开始,日本围棋的水平已经超过中国。本因坊一共世袭了二十一世,江户时代的围棋名人共有10位,本因坊就有7位,足见其围棋水平之高、影响之大。这一时期,围棋的最高段位九段只能有一人,即为“名人”“棋所”。...
2023-11-21 理论教育
日本围棋也是从中国传入。《大日本百科事典》认为:远在公元一至四世纪间,围棋就从中国经由朝鲜半岛传入日本,至大和时代已经流行于统治阶级之间了。佛教传入日本的时间,有不同说法。日本史学家认为,围棋应是在推古天皇之前随着中国的文字文物,由大陆来的移民经由新罗、百济而传入日本的。我国的围棋史专家认为,围棋最有可能是在我国的南北朝时期传入日本的,我国南北朝时期,日本遣使来华的次数颇多。...
2023-11-21 理论教育
《周易》是我国最古老的文化典籍之一,是我国思想学术文化的源头之一。《周易》又称《易经》,简称《易》,本为卜筮之书,以卦、爻辞指告人事吉凶祸福,是供巫史算卦用的专门著作。东汉史学家班固最早以《易》解“弈”,其《弈旨》就根据《周易》来解释围棋。“易”指阴阳变化消长的现象,即《周易·系辞上》所谓“生生之谓易”,东晋韩康伯注谓“阴阳转易,以成化生”。《周易》的爻位,有阴位和阳位之分。...
2023-11-21 理论教育
所以儒家“贵和尚中”,就是以和为贵,崇尚中庸。古代儒家学者认为弈棋也应重“和”。潘慎修将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纳入“棋道”之中,尽量淡化围棋“争胜”的一面,就是为了“和”。虞集谓围棋可以“制胜保德”,即制服对方以取胜,并保持自己的美德,其目的就是要把围棋纳入儒家的“仁”“礼”“和”体系中。这也体现了儒家的“贵和”思想。...
2023-11-21 理论教育
当代学者从围棋本身的形制、思维特点,以及与古典哲学理论的关系分析,对围棋起源的探讨也提出了新的观点。...
2023-11-21 理论教育
许穀在《石室仙机序》中说:在修养德行、辑录文章的闲暇,展开棋盘,结交高洁贤良之士来消遣时日,可以涵养性情,排除世俗纷扰。他的《石室仙机序》云:而弈谱之设,与兵法同。《石室仙机》对围棋九品进行了解释。《石室仙机》对九品的具体解释,也只是许穀以及前贤的理解,很难说就是邯郸淳的本意。...
2023-11-21 理论教育
箕子不忍周之释,走之朝鲜。武王闻之,因以朝鲜封之。周武王听说后,就以朝鲜封给他,作为他的领地。但是,至迟在南朝刘宋末年之前,朝鲜半岛已经有围棋活动了。唐代史家编纂的史书中有对朝鲜半岛围棋的记载。由此可见,南北朝时期,朝鲜半岛以百济的围棋风气最浓,而百济的围棋应该是南朝时从我国传入的。这些使者、学者的往来,应当有围棋的传播与交流。...
2023-11-21 理论教育
元朝国祚不长,围棋的成就不大,棋坛较为沉寂,没有出现像唐代王积薪、宋代刘仲甫那样的著名国手,喜好围棋的文人士大夫中,有名的有刘因、虞集、黄庚、叶颙等人。颔联描写棋盘上的黑白玉石棋子,就像天上敲碎的黑白云朵;中午时分窗前弈棋的落子声,多次惊破他人的睡梦。...
2023-11-21 理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