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子拳翻子拳在明代已是很有影响的一个拳种。当时正是兵荒马乱的年月,为了防身自卫、保护家园,段老绪一家认真练习,并把翻子拳世世代代传了下去。有一次段家所在的村子遭到抢劫,段家的武术高手们靠着一身多年练就的翻子拳,打败了群敌。翻子拳在技击时主要是侧进斜击,脚不过膝,实战性强,动作朴实无华。在长达数百年的流传过程中,翻子拳也逐渐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流派。...
2023-10-19 理论教育
翻子拳翻子拳在明代已是很有影响的一个拳种。当时正是兵荒马乱的年月,为了防身自卫、保护家园,段老绪一家认真练习,并把翻子拳世世代代传了下去。有一次段家所在的村子遭到抢劫,段家的武术高手们靠着一身多年练就的翻子拳,打败了群敌。翻子拳在技击时主要是侧进斜击,脚不过膝,实战性强,动作朴实无华。在长达数百年的流传过程中,翻子拳也逐渐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流派。...
2023-10-19 理论教育
经过了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长期的孕育、萌芽,又经过了铁兵器时代1000多年血与火的锤炼,中国古代武术自宋朝开始发生了质的飞跃,进入成熟时期,特别是在明、清两代,武术的奇花异卉在黄河上下、大江南北竞相开放,令人目不暇接。这是因为在这个历史时代,促使武术成熟的各方面的条件都具备了。这种武术与军事若即若离的状态正是中国武术赖以形成和发展的最重要的条件。...
2023-10-19 理论教育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弓箭的发明给原始人类提供了有力的远射程武器。狩猎是原始社会人类维持生存最重要的生产方式,因此,武术的萌芽与生产劳动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原始社会,各个部落为了争夺水草丰美的草场、适于居住的地区,或为了血缘复仇等原因,时常会发生军事冲突。它的萌芽与早期人类社会的一些文化活动,特别是舞蹈也有密切的联系。武术的形成和成熟还需要更加充分的条件,还需要更多的时间。...
2023-10-19 理论教育
为了保持武术在实际格斗中的威力,防止它演变成中看不中用的“花拳绣腿”,必须有专门的方法对习武者掌握武术的真实程度进行检验,比武和对练就是对习武者的技艺进行检验的最有效的方式。三人对练对练的目的不在于胜负,而是通过对打发现习武者的薄弱环节,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2023-10-19 理论教育
螳螂拳有南、北两派。南派螳螂拳是清朝由广东的周亚南创编的,拳法在风格上与南拳相近。北派螳螂拳是明末清初山东即墨人王朗创编的。最后,王朗把少林拳法与螳螂的搏斗术结合在一起,手法上采用螳螂前臂的动作,步法上吸取猴子的移动法,称为“猿猴步”,前后三年,终于创编出“北派螳螂拳”。螳螂拳这种螳螂拳在北方流传很广。螳螂拳的共同特点是,动作严谨,敏捷有力,长短并用,有很强的攻击性。...
2023-10-19 理论教育
我国南方居住着众多少数民族。与北方大草原少数民族以骑射为主的武术风格不同,由于我国南方少数民族生活在沟深岭高、林密草茂、水流湍急的山区,这种生活环境突出地要求以短兵为主的个人技术。生活在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将武术称为“烦整”。早在秦汉时,生活在青海高原上的游牧民族羌族就已经有了自己的武术,称为“羌术”。据壁画上的藏文题记,参加这次体育竞赛的有藏、蒙、汉三族运动员,共100多名。...
2023-10-19 理论教育
伸五指代表五湖、五岳,泛指天下;成拳表示献拳,意为敬向天下英豪和观众请教;其二,一手伸平,盖住另拳拳面,表示扶危济困,抑强扶弱;或向大众求助之意。以示反对外来统治,振中华武威。右拳伸出时,若拇指向内,是自高自大,向外,尊重对方;小指向内为谦虚,向外是小看对手。重礼节的苗家人对这些细节极为重视。...
2023-10-19 理论教育
内功的主要目的是养气和练气。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桩功“要学拳,须站桩,欲习打,先练桩。”站桩功是武术内功的基本功法,“桩”的意思是比喻习练时像桩一样静止不动,久练后如桩一般坚实稳固。易筋经上文提到过的托名达摩,而实际上出现于明代后期的《易筋经》是武术功法的一部代表作,被少林武术家们奉为经典著作而流传开来。...
2023-10-19 理论教育
武术中所有的绝招、险招、狠招无不与外功密切相关。柔功中国武术的动作方向多变、线路复杂、腾挪翻闪、大开大合,对身体的柔韧性有极高的要求。所谓踢开腿,就是发展腿部的柔韧性。自我保护功法俗话说“打铁先得自身硬”,古代武术的外功训练也是从强固自身开始的,首先要练的是抗击打能力,也就是“学打人,先习挨打”。进攻性功法中国武术中有许多招式看起来简单平常,但却有令人惊奇的威力。...
2023-10-19 理论教育
中国武术发展史上的一代代宗师巨匠之所以能达到令人难以置信的武技境界,是与他们善于择师、勤于学习分不开的。古代习武者有着从师学到一定程度后,离师出游,寻访天下名师,以武会友的习俗,正像一句武谚说的“一处磕头,百处学艺”。寻师访友,四海为家,这一中国武术优良为学之道数千年来,一脉相承,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集大成的武术巨匠。...
2023-10-19 理论教育
中国的奴隶社会是在干戈碰撞的电闪雷鸣中拉开帷幕的。这种做法立刻引起了东夷部落的强烈不满,东夷部落在首领伯益的领导下,起兵反抗,爆发了夷夏战争。后来,伯益战败身亡。军队由车兵和步兵组成,车兵是作战的主力。古代车战古代的战车大而笨重,一辆车加上四匹马至少占地9平方米。另外,车战还大大促进了箭术的发展。与古代武术有密切关系的舞蹈在周代进一步发展,有了文舞和武舞的区分。...
2023-10-19 理论教育
又如“教的他十八般武艺,无有不拈,无有不会,这孩儿弓马到强似我”。到了明代,十八般武艺的具体内容已比较明确,但是,十八般武艺究竟包括哪些兵器,人们并没有一致的看法,如《水浒传》第二回在讲史进一一学得精熟的十八般武艺是:矛、锤、弓、弩、铳、鞭、锏、剑、链、挝、斧、钺、戈、戟、牌、棒、枪、杈。十八般武艺的说法在这一时期出现并开始流行不是偶然的。...
2023-10-19 理论教育
但是,关于猴拳的文字记载却要晚得多,首次出现是在明朝戚继光的《纪效新书》中。戚继光在书中记录的,都是当时一些比较成熟的拳术,由此可知猴拳的出现应该早于戚继光的时代。在著名的少林武术中,也有猴拳。猴拳猴拳的基本特点是脆快有力,刚柔相间,轻灵敏捷,避重侧进,身、手、步同时快速并进,拳法密集。打猴拳一般不主动攻击,多利用身灵步捷的躲闪,避免与对方正面交锋。...
2023-10-19 理论教育
南拳的腿法较少,身体活动范围较小,但是手法严密细腻,动作紧凑。南拳在身法上讲究脱肩团胛,直项圆胸。南拳在站位时常常是身居中央,以便八方进退。在演练南拳时,习武者还通过运气鼓劲,使肌肉隆起,时张时弛。...
2023-10-19 理论教育
在《水浒传》对宋代梁山好汉的描写中,我们常可以看到,不少梁山英雄借醉态施展浑身武艺,拳落惊风雨,腿起泣鬼神。醉拳醉拳将拳法、摔法和醉态融为一体,在格斗中有较好的隐蔽性,可以麻痹对手,使之放松警惕,然后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模仿醉态的武术不仅有这种单人赤手空拳练习的醉拳,还有潇洒挺拔的醉剑、气势豪放的醉棍、刚劲有力的醉刀、神出鬼没的醉枪和使用拳术对打的“醉汉戏猴”,人们将这些武术称为“六醉”。...
2023-10-19 理论教育
太极拳最初并不叫这个名字。也有人认为太极拳是由形意拳演化而来的。太极拳是中国对世界体育和世界文化做出的卓越贡献。太极拳强调身体内部的意念和内气的重要作用,用意气运动统领整个身体的运动。太极拳太极拳在技击方面也是很独特的。太极拳是怎样流传的,人们有不同的说法。但是,陈王廷在太极拳发展中起的重要作用是大家公认的。在现在流传的各种流派的太极拳中,陈式太极的历史最为悠久。...
2023-10-19 理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