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卷法也是常采用的研究方法之一,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问卷成了研究者青睐的研究方法。网络问卷的公告一般被放置在博客、邮件列表以及社交网站中,采用多级评价制来获取受访者的看法。[84]Deborah S.Chung &Seungahn Nah调查公民记者对自身的角色概念认知时,也使用了问卷法。...
2023-11-21 理论教育
问卷法也是常采用的研究方法之一,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问卷成了研究者青睐的研究方法。网络问卷的公告一般被放置在博客、邮件列表以及社交网站中,采用多级评价制来获取受访者的看法。[84]Deborah S.Chung &Seungahn Nah调查公民记者对自身的角色概念认知时,也使用了问卷法。...
2023-11-21 理论教育
随着可信度研究的深入,采用比较视角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也有学者针对单一国家的不同媒体形态进行了细化比较研究。技术发展使得公民新闻活动兴起,有关公民新闻可信度的研究也引起了学者的关注。不少研究比较了线上网络新闻与线下传统新闻的可信度,发现信任线下新闻的总体水平高于信任网络新闻[53],传统新闻媒体对信任关系的影响大于网络新闻[54]。...
2023-11-21 理论教育
[68]“塔西佗陷阱”揭示的是传播中最不利的一种境地,一旦陷入则任何应对举措都将失灵。“塔西佗陷阱”不单是政府需要特别警惕的,社交媒体如果不加强自身公信力建设,同样有陷入“塔西佗陷阱”的危险。伴随传播格局的变化,一些无法回避的传播困境也日渐突显:议程设置主体的位移、新媒体用户的对抗式解码信息解读方式加剧、对“塔西佗陷阱”的防范等。...
2023-11-21 理论教育
这一点,也可以从张洪忠的两次传媒公信力调查中得到数据方面的佐证。张洪忠认为,媒体公信力下降并非洪水猛兽。最近两年,更是以社交媒体为中心进行公信力调查。从报告的内容分析来看,社交媒体的公信力之所以会落后于主流媒体,一大根源就是谣言的产生。...
2023-11-21 理论教育
(一)样本分布第一次小规模的网络问卷调查通过微信平台发放。[7]微信作为目前用户量巨大且集中了众多应用功能的高效社交媒体平台,具有良好的用户接近性和易达性。与后期的大规模网络问卷调查相比,本次微信问卷样本的回收时间短、质量高,脏样本比率较低。(二)问卷设计本次微信问卷包括两大部分,重点调查用户对社交媒体平台的公信力感知,其次调查用户对社交媒体上信息的公信力感知。...
2023-11-21 理论教育
[56]此外,政务类新媒体尤其是政务微博的公信力也是学者们关注较多的研究对象。有研究以近年来出现的一系列发生于微博并引发公众热议的公共突发事件为背景,对涉及的几个政务微博账号进行了考察,认为提升信息的时效性、公开性,以及微博账号主体对公众利益的关切程度是提高政务微博公信力的有效途径。...
2023-11-21 理论教育
移动端与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重塑了新闻内容的生产方式,其中显著的变化在于新闻生产的主体范围扩大了。众包、众筹等参与式新闻的发展也使得公众在新闻生产中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影响新闻的选题及制作等。新闻生产主体的变化,使得新闻媒体与公众的协同成为一种趋势,新闻媒体的生产也更加朝向透明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技术正在成为催动新闻业生态演进、新闻生产实践变革与新闻从业者身份变迁的一种主导性的因素。...
2023-11-21 理论教育
在风险社会的概念维度下,社会责任是一种“前瞻性责任”,侧重在风险发生之前进行预估,并且能够对症下药避免风险或减轻风险所带来的实体化破坏。作为意见流通的传播渠道,媒介是重要的社会责任主体之一。社交媒体社会责任的尽责对象则是社会公众的公共利益和社会的良性持续发展。社交媒体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除去强制性的法律责任以外还应大力倡导、树立并履行其道德责任。...
2023-11-21 理论教育
对构成信息公信力最终量表的8个题项进行因子分析后,我们发现:高可信度的社交媒体信息更值得信任。根据ELM模型,信息接收者对核心路径或外围路径的选择取决于个体对于信息处理过程的精细化程度,这主要受到动机和能力两方面的调节作用。而依据ELM模型的规则,“当信息接收者处理信息可信度的知识水平较高时,偏向于选择核心路径;反之,会偏向于选择外围路径”,说明当前网络用户的信息处理能力有待提高。...
2023-11-21 理论教育
渠道可信度可理解为受众对某种传播媒介整体的可信程度的评估,因此有时也被称为“媒介可信度”。关于渠道可信度的研究大多是将电视、广播、网站、博客等不同的渠道的可信度进行比较,也有的研究只关注某一特定的渠道。人们普遍认为,对一种媒介的依赖与对其可信度的看法是正相关的。同时接收多种媒介传递的内容,能使受众对媒介可信度评价更高,这就叫作媒介间的协同效应。...
2023-11-21 理论教育
作为一种现代文化现象,“后真相”借互联网技术的助力颇有愈演愈烈之势。本次调查中亦发现,社交媒体平台公信力量表和信息公信力量表中“信息内容客观、准确”这一条项的共同度数值与因子负荷较低,说明信息内容的客观准确并不在受众的首选期待中。...
2023-11-21 理论教育
笔者于2017年下半年,完成了对20名高校学生和15名职场人士的面访,其中20名学生为笔者认识的学生,15名职场人士中有6人为笔者的朋友或同学,另外9人则由朋友或同学介绍基本情况后选定。20名受访的高校学生所在专业涵盖文科、工科和理科,学习层次包括研究生、本科生、二学位等。总体来看,本次面访对象为18岁至55岁之间的中青年群体,是目前社交媒体的使用和消费主流。...
2023-11-21 理论教育
以沉浸式传播为本质特征的全媒体时代,借助社交媒体将“社交”概念进行了强化与深化。沉浸式传播使得用户生产的信息既具有私人属性,又具备社会建构的特征。而以人为中心、以媒介为环境的沉浸传播,也将重新连接人与人的关系,增强社交属性,重塑社会人际交往。...
2023-11-21 理论教育
基于过程的媒体信任指的是因受众与媒体的反复接触而得以产生、强化和巩固的信任感知。本次研究发现,社交媒体的低度使用者对其公信力的评分显著高于中度使用者与高度使用者,其中“媒介使用”包括媒介使用时长与参与活动类型的多寡等。这是基于过程的信任建构的第一步,用户在未亲身与媒体产生互动之前,会对其形成以名誉为基础的预期,根据该媒体过往的表现和声誉决定是否给予信任。...
2023-11-21 理论教育
总体上看,即是中间年龄段的群体对公信力的评价低于两头年龄段的群体。表5-24学历与公信力的方差分析(三)家庭月收入对公信力评分的影响从表5-25可见,受访者的家庭月收入显著地影响了受访者对社交媒体公信力的评分。先前有关月收入与公信力之间关系的结论也与本研究结论契合。...
2023-11-21 理论教育
因此任何网络评估教育都必须符合用户的期望,因为有动机用户才愿意评估网络信息的可信度。因此研究用户对社交网站上政治信息的可信度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研究者调查了分别来自社交网站、带有政治导向的网站、候选人网站、政治博客、候选人博客、YouTube、在线广播电视新闻、在线有线新闻和在线报纸这9个渠道的信息后,发现SNS上的信息可信度最低。...
2023-11-21 理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