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意义上,买卖合同纠纷的形成,其根源在于合同交易的目的未得到充分的实现。在买卖合同纠纷的第二阶段,即出卖人与买受人的冲突阶段。在买卖合同纠纷的解决过程中,往往还会出现行业协会、商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等社会组织,这些组织对纠纷的处理提供相关的建议,以帮助买卖双方达成纠纷和解的协议。...
2023-08-06 理论教育
在此意义上,买卖合同纠纷的形成,其根源在于合同交易的目的未得到充分的实现。在买卖合同纠纷的第二阶段,即出卖人与买受人的冲突阶段。在买卖合同纠纷的解决过程中,往往还会出现行业协会、商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等社会组织,这些组织对纠纷的处理提供相关的建议,以帮助买卖双方达成纠纷和解的协议。...
2023-08-06 理论教育
在教科书中,对于进入法院的社会主体,诉讼法将之统一称为“当事人”。调解作为法院诉讼过程中的一个场域,当事人在调解中所占据的位置及其内在支配逻辑,对调解的成败和调解率的高低均具有重要的影响。在离婚案件的争讼过程中,往往卷入当事人的亲属、单位等。在不以经济利益为中心的民事纠纷中,当事人的调解逻辑更为复杂。在婚姻家庭纠纷中,“关系”意味着当事人之间具有生活上的密切联系以及彼此之间生活范围的重叠。...
2023-08-06 理论教育
而其中,调撤率、上诉率、发改率等是最重要的考核指标。其中的缘由在于,调解意味着当事人不能够上诉,自然不存在上诉的风险和发回重审的问题。其二,对于普通法官的激励。从近年来《人民法院报》所刊载的内容来看,“调解能手”一直是其青睐的报道对象。...
2023-08-06 理论教育
在研究之前,有必要回顾国内外学者就法院调解制度所进行的研究。鉴于关于调解的文献浩如烟海,本节仅选取实证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述评。一种观点认为,调解作为一种解纷方式,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同时,仍然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文献,主要侧重于对调解的功能性分析,尚缺少对调解率的深入分析。从案件的具体类型来看,婚姻家庭类、合同类及侵权类案件的调解结案率都未超过60%。民事诉讼调解率的回升...
2023-08-06 理论教育
从1978年至2010年,中国民事诉讼一审调解率一直高于二审及再审的民事诉讼调解率。...
2023-08-06 理论教育
进入21世纪,中国的民事诉讼调解政策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诉讼调解的公共政策发生了近乎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进入21世纪,中央第四代领导集体基于“我国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这一基本判断,就中国的现实发展路径做出了“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战略决策。从上述背景,我们可以看到,诉讼调解政策的转型,有着深刻的政治背景。...
2023-08-06 理论教育
二审与再审调解率的快速上升,已经严重危及我国司法制度的根基。欲纠正此种背离司法基本规律的行为,最理想的办法莫过于严厉禁止调解在二审与再审中的适用。现实可行的办法是,按照司法的克制性原则,严格限制调解在二审与再审案件中的适用。在二审与再审过程中,对于当事人没有提出请求的,法官不得主动要求当事人调解或者为当事人提出调解方案。...
2023-08-06 理论教育
回顾本书所做的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需要进一步改进。基于这一科学性研究,笔者应当尽可能地选取部分法院进行调研,通过局部地解剖来验证中国民事诉讼调解率的真实变迁路径。...
2023-08-06 理论教育
在这种大环境的变迁中,国家的正式制度,一方面对当事人的离婚纠纷,呈现出放松管制的状态。国家关于离婚控制的放松和对夫妻共同财产分割法律知识的供给强化,导致了大量的离婚纠纷涌入法院。由于国家法律关于夫妻财产的分割,采取平等兼照顾女性的原则,与当下中国的传统观念还存在一定的冲突,导致女性更愿意通过法院来处理离婚纠纷。...
2023-08-06 理论教育
合同纠纷,尤其是借款合同纠纷和买卖合同纠纷的妥善处理,是中国确立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战略目标后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治理领域。所谓的呆账核销制度,指的是国家财政部门允许国有金融机构对于不能收回的贷款予以核销的制度。执行财产难寻,主要是指被执行人转移、隐匿财产逃避执行的现象。...
2023-08-06 理论教育
作为合同纠纷的审理者,法院处于应对社会变迁的第一线。图5.8民事纠纷件与合同纠纷结案数增长情况图5.9民事纠纷与合同纠纷结案数对比分析从这些数据可知,民商事案件的总数确实呈现出快速上升的势头。在山东省法院系统,从事办案的法官人数为法院总人数的45%。办案法官人均办案数为95.9件,其中民商事业务部门的办案法官人均办案数量为119.9件,基层法院的民商事法官的人均办案数为138.3件。...
2023-08-06 理论教育
基于这一考虑,笔者认为本书可能的创新之处在于以下几点:其一,本书尝试建构一个解释中国民事诉讼调解率变迁的分析框架。与以往的大多数关于法院调解的研究相比较而言,本书主要侧重于通过对司法统计数据的整理,从而形成中国民事诉讼调解率变迁的基本描述和解释。在已有的研究中,学者指出了司法政策转变有可能是民事诉讼调解率缓慢回升的原因。...
2023-08-06 理论教育
无须赘言,调解率,属于司法统计中的相对指标。需要注意的是,在司法统计中,存在不同类型的调解率,如民事诉讼调解率、行政诉讼调解率,甚至刑事案件和解率。在司法统计及各级人民法院的工作报告中,调解率指向的也是民事诉讼调解率。如果对上述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深化,那么,可以这样说,司法统计人员在对民事诉讼案件进行调解率计算时,还必须确定如下因素:统计时间、结案数、调解数。...
2023-08-06 理论教育
为了实现高调解率目标,不少法院将调解确定为法官办理民事案件的主要方式。根据案件审级的不同和受诉法院的级别差异,分别确定调解率。对调解率的追求到了极致,就成了“百分百调解”“零判决”。最终,该法院辖下有10个法庭实现全年一案未判的目标。自2002年以来,法院系统对调解率的追求,只是对过去已有论调的一种重复。...
2023-08-06 理论教育
反映至结案比例,则意味着调解率的下降。为了实现“维稳”的目标,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相关的行政资源、司法资源被整合、调度,以服务于维护稳定的大局。在大调解运动中,调解的功能被无限放大,成为驱动国家各部门行动的合法性机制。为了推动调解运动,法院被要求重点推动一般民事案件、轻微刑事案件通过调解的形式案结事了。调解背后的维稳逻辑“理所当然”地压倒了判决的司法逻辑。...
2023-08-06 理论教育
在诸多治理形式中,最为人所关注的是来自国家的治理。在中国社会的变迁过程中,国家治理的逻辑发生了多次的转变。当下的中国正处于国家转型的关键时期,为了应对“转型过程必然出现的社会矛盾突起、社会问题迭起、社会形势多变”,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成为国家领导层确定的主要治理目标。所谓大调解,就是要求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在化解社会矛盾中的作用。...
2023-08-06 理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