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制约的不同主体的需求、利益不同,其对自身利益、与他人之间利益关系的认知也会有不同,从而形成不尽相同的价值观、公平正义观。阶级分析是一种深刻的社会学理解,基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尤其是社会生产方式制约利益格局来理解社会关系、主体的利益诉求。...
2023-07-17 理论教育
由于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制约的不同主体的需求、利益不同,其对自身利益、与他人之间利益关系的认知也会有不同,从而形成不尽相同的价值观、公平正义观。阶级分析是一种深刻的社会学理解,基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尤其是社会生产方式制约利益格局来理解社会关系、主体的利益诉求。...
2023-07-17 理论教育
因为,中国传统的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继承自所谓缺乏中立性和科学性的苏俄刑法理论,其理由有三个层面:一是,直指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建立在偏执的政治意识形态之上。[9]三是,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在犯罪成立条件之外建立了“社会危害性”这一标准,以此突破法律。国内刑法学界的其他一些学者虽然没有直接从政治意识形态的角度对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进行批判,但他们所持的理由基本上与陈兴良教授所持的最后一种理由相同。...
2023-07-17 理论教育
(一)垂直思考与水平思考1.传统法律逻辑思维的垂直思考特性“以规则为中心”很强调“逻辑”。〔2〕Bent Flyvbjerg,Making Social Science Matter:Why Social Inquiry Fails and How it Can Succeed Again,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pp.10-24续表“以规则为中心”的法教义学依赖概念、抽象规则,注重对规则和具体案例的个别情境、特定要素进行分解性的分析,这种去背景化的、片段式的教学方式适合初级阶段的学习,但不适宜于培育持续性的、深度的思维能力。...
2023-07-17 理论教育
法理学相关课程一向被认为是“务虚”的课程,有时会遭到部门法学教师的贬抑,暗讽“多谈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对现行的学术型学位和专业型学位的区分是有异议的,我不认为以“实务”界定专业型学位乃至所谓的“法律”专业是合适的。在教育“科层制”下,无论是定位为精英导向的教育还是职业导向的教育,都是碎片化的。...
2023-07-17 理论教育
要说清楚“以规则为中心”的实质,就不得不回顾历史上一些具有影响力的思想观点。这种倾向造成的直接结果是,法学专业的理论课程十分不受重视,首当其冲的就是探讨法哲学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讲述历史的法理学、法律思想史、法制史等课程,这些课程被认为是无用的、与“专业”关系不大的。长此以往,不但造成自诩“专业”的人对这些“受排斥”课程的浅薄化理解,还造成对法学专业定位的浅薄化理解。...
2023-07-17 理论教育
(一)法官因何错判合理断案,充分说理,需要摒弃“以规则为中心”的立场。作为研究法理的人,我对“法律人”这种称谓抱有质疑。法学教育中“以规则为中心”的倾向恰恰十分有利于塑造信奉“理性”的法律实证主义式“法律人”。几个人抢劫她丈夫后将其杀害,某地中级法院判处犯罪人死刑。据其描述,犯罪人患有重病。这两年,有关正当防卫的案件引发了很多争议。有些人认为,其中的争议在于司法工作人员对于法律条文本身的解释...
2023-07-17 理论教育
美国环境学家作过研究,身体脆弱的儿童、上下班通勤坐班车时间更长的人受到空气污染的伤害更大,土地密集高效使用的地区污染更少,对人们身体的负面影响更小。而那些不依赖私家车出行,又对环境、健康问题极度敏感的人,或许更倾向于认可优良环境的权利、生命健康权应优先获得保护,通过限行,给机动车使用者施加义务来保障环境权、健康权的实现是正当的。已有两会代表提案讨论控制三手烟的问题。...
2023-07-17 理论教育
舆论中出现反对女性专车的声音。由以上言论可见,社会上有很多声音把矛头、责任施加给受害者,对女性的歧视可谓根深蒂固。穿着暴露也是女性的错,穿着严密也是女性的错。一名男子把手伸入16岁女性的牛仔裤前裤裆,被控性骚扰未成年少女,地区法院裁定罪名成立,上诉法院维持原判决。最高法院没有采纳这个理由,判决其罪名成立。要求女性穿贞操带的观念在世界各地都存在。...
2023-07-17 理论教育
在强调资源不对称、权力支配关系和博弈格局对于不同主体行动自由纪律的界限、社会变化发展方向起着关键作用的同时,马克思主义展现出其价值倾向:改变这种不对称、不对等、不公正的关系,才能营造良好的社会条件,保障每个人全面自由的发展。社会公平正义的标准。我将社会公平正义摆在突出位置,并非因为它的意义高于自由等其他价值目标,而在于法、法治与社会公平正义的关系。...
2023-07-17 理论教育
而在我看来,这一问题在法理上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公私划分、私法优位显然与上一章中说到的个人权利和国家权力对抗的理念有关。私家车限行措施刚开始实施时,确实有一些程序上的瑕疵,北京市之外的河北省等地,也经常出台临时的限行措施,引发人们的质疑。在一次学术会议上,我遇到某位环境保护法学者谈及限行问题,他认为不应该为了环保而限制人们开车的欲望。...
2023-07-17 理论教育
前面已提到过,“马克思主义法学方法论”的研究是孙老师的未竟事业。在“马克思主义法学方法论”提纲中,也只谈了方法论本身的价值取向问题,并未突出价值问题。[26]在我看来,孙老师最后几年着力研究价值问题,大概是意识到这个问题应是马克思主义法学方法论的重要内容,作为课题一部分的“马克思主义关于公平正义的科学理论”主要就是在法的本质的层次中展开价值问题的研究。...
2023-07-17 理论教育
近年来,不同领域的学者渐渐发现当前的法学教育和研究中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即以现行的法律规则界定学科边界,忽视基础理论的深入探讨。上述学者关注的主要是,遵循“以规则为中心”的标准来界定学科范围造成人们认识上的疏漏、偏差、浅薄。...
2023-07-17 理论教育
我国国内“法教义学”和“社科法学”的争论也算是前述两条“法律科学”道路的争论。目前考取法学专业研究生的学生中,也有很多本科是理工科专业的学生,他们进入法学院学习后,会面临思维转换的问题,迫切需要这方面的引导。秉承“决定论”的自然科学家们与他们自认为的权威地位有关,“决定论”不过是权威的附庸。以相对论、量子力学对牛顿力学的突破为例。...
2023-07-17 理论教育
导言部分专门讨论了法学教育中“以规则为中心”的倾向及其产生的原因。正是因为接受了“法律无非是规则”的观念,许多人认为法学(法律)专业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操作规则以适用于具体案件的技能,并把这种技能定义为法律职业能力。囿于上述视界的人常常会提出疑问:法理有什么用?举个例子,曾有一位美国司法系统官员受邀来我所在的学院访学讲课。问出“法理有什么用?”...
2023-07-17 理论教育
公私划分、公权不得侵犯私权这一政治法律理念,源于资产阶级经济上的诉求——私领域的主导规范优于国家制定的规则,维护私领域的主导规则是公权的宗旨。在他们看来,私法至上才是核心,公私划分是以私法至上为基础的。自由主义宣扬排除国家干预的主要目的是避免资产阶级逐利的自由被限制。然而,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并未丧失其主导地位,危机高潮过后,其依然认为危机是因为国家干预过多导致。...
2023-07-17 理论教育
本案争议在于,王某应被定职务侵占罪,还是诈骗罪。陈兴良教授认为法院以行为人的主观心理态度推导出赵某的行为符合故意伤害罪的客观要件,并由此定罪。在他看来,这种根据四要件犯罪理论进行的定罪是错误的,因为,按照三阶层犯罪论,赵某的追赶行为不符合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定罪过程应该就此结束。...
2023-07-17 理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