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帝萧衍在位时,常有朝廷的使者带着皇帝的信件风尘仆仆地前往茅山,得了回书又急匆匆赶回。有时遇有重大事件,往来频繁,前头刚刚派人捧着诏书、敕告出发,马上又加派使者去催办。人们称他为“山中宰相”。后以“山中宰相”比喻隐居的高贤。这是陶弘景写给其友谢征一封信的一部分,仅六十八字,就生动地描绘出江南山水的美丽,流露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
2023-07-03 理论教育
梁武帝萧衍在位时,常有朝廷的使者带着皇帝的信件风尘仆仆地前往茅山,得了回书又急匆匆赶回。有时遇有重大事件,往来频繁,前头刚刚派人捧着诏书、敕告出发,马上又加派使者去催办。人们称他为“山中宰相”。后以“山中宰相”比喻隐居的高贤。这是陶弘景写给其友谢征一封信的一部分,仅六十八字,就生动地描绘出江南山水的美丽,流露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
2023-07-03 理论教育
《黄鹤楼》一诗历来为人称道,据说李白曾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艺术特色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作,为之敛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这一来,崔颢的《黄鹤楼》的名气就更大了。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而得名。诗人这几笔写出了那个时代登黄鹤楼的人们常有的感受,气概苍莽,感情真挚。...
2023-07-03 理论教育
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逍遥游指没有任何束缚、自由自在地活动。艺术特色《北冥有鱼》充分体现了庄子文章浓厚的浪漫色彩。...
2023-07-03 理论教育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以乌台诗案为界,苏轼的诗词作品在创作上有继承也有明显的差异。很多追问,直逼文本,而文中只有“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数语,别无铺陈渲染,但苏、张友谊已不容漠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023-07-03 理论教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992年4月3日,全国人大七届五次会议以1 767票赞同、171票反对、664票弃权、25人未按表决器,近三分之一的人反对或者弃权的结果,通过了《长江三峡工程决议案》。三峡工程于1994年正式动工兴建,2003年开始蓄水发电,2009年全部完工。如果你以“00后”的身份穿越回现场,你会投出什么票?请查找资料,说说你的投票理由。...
2023-07-03 理论教育
旧时文人罢官、遭贬、落第时常用“采薇”表示隐退之志,以示自己的高洁。艺术特色这是一首描写山野秋景的五言律诗,是王绩的代表作之一。首联两句交代了时间、地点,为我们推出一个薄暮中兀立东皋举目四望的诗人的影子,“欲何依”体现出诗人彷徨无依的心绪。着力刻画视野所见山野放归的生动场景。原来作者的“举目四望”并非想看美景,而是想看看远处来人是不是自己的朋友,寂寞孤独之感跃然纸上。...
2023-07-03 理论教育
都是从视觉与听觉结合,或动静结合等多角度写景。①《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创作的纸本水墨画,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富春山居图》所画内容约百分之八十是桐庐境内富春江的景色,百分之二十是富阳的景色。《富春山居图》被誉为“画中之兰亭”,属国宝级文物。2011年6月,前后两段在“台北故宫博物院”首度合璧展出。第四步,确定费用,统计此行关于门票、交通、住宿等各方面大概的费用,做到心中有数。...
2023-07-03 理论教育
而惠子认定庄子不可能知道“鱼乐”,故无疑而问“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故意刁难,咄咄逼人。惠子让步后以庄子逻辑反攻,一句“全矣”气势汹汹又胜券在握。最后善辩的庄子机智地偷换概念,将辩论拖回原点,巧妙胜出。②支持庄子或惠子均可,只要言之有理。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侥幸胜出,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庄子并非无情之人。...
2023-07-03 理论教育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古诗十九首》是一组五言古体诗,约产生于东汉末年,被南朝梁时萧统收录在《文选》中。关于这首诗,张庚《古诗十九首解》认为是“臣不得于君,而托兴于奇树也”;陈沆《诗比兴笺》以为是“(枚乘)在梁闻吴反,复说吴王之诗”。第一句由庭院中的树写起,落笔于最熟悉的事物。此诗的感情流程则是:由庭而树,由树而花,由花而思,由思而折,折而赠人,赠人而路远难达,难达而感别。...
2023-07-03 理论教育
由于发起反唐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乱”。诗以“望”统摄全篇。开篇四句写春望所见所闻:长安沦陷,城池残破,只有山河依旧;春天已经降临,城中乱草遍地,林木苍苍。“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对举,给人以强烈的震撼之感。后四句由望景转向望亲人。自安史叛乱以来,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的迫切。...
2023-07-03 理论教育
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繁花凋落无可奈何,檐下归燕似曾相识,我在小园的落花小径上独自徘徊。这一句应上“几时回”。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的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
2023-07-03 理论教育
世外桃源里“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与大同社会的“老有所终,幼有所长”是相似的,都说明了老人与小孩得到社会的关爱。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帮助同学也应该像孔子那样掌握这个时机。...
2023-07-03 理论教育
作者先用类比论证和比喻论证,以“嘉肴”为喻,指出“弗食,不知其旨”,并与“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进行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全文逻辑严密,论证有力。句式,将“嘉肴”和“至道”作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继而又用两个“……然后知”进行对比,说明“学”与“教”的困境;再用两个“知……然后能……”,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终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读来文气贯通,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2023-07-03 理论教育
惠子曾仕于魏,主张合纵。《汉书·艺文志》载“《惠子》一篇,与庄子并时”,被列为“名家”七家之一,但著作已佚。庄子、惠子在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反复辩难中,尽现思想、性格、气质的差异:一尚美,一求真;一超然,一拘泥;一巧辩,一力辩……(二)鼓盆而歌《庄子·至乐》庄子妻死,惠子吊之①,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②。...
2023-07-03 理论教育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靖康之乱,金人侵占中原,士绅四处逃散,什么时候收复国土?这首词一开始即写登楼所见。“垂地”,说明正值日薄西山,余晖黯淡,大地很快就要被淹没在苍茫的暮色中了。朱敦儒就是带着浓厚的国亡家破的伤感情绪来看眼前景色的。“簪缨”,是指贵族官僚们的帽饰。中原沦陷,北宋的世家贵族纷纷逃散。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收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
2023-07-03 理论教育
④孟子说理散文善用排比,句式长短错落。比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第一段以“必先”二字领起“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构成一组排比,读起来一句紧似一句,非常有气势。《孟子》的语言特点主要是善用排比和比喻,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因受父亲邀请而代替父亲训诲,所以孟子说“父命之”。...
2023-07-03 理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