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意识发展趋势看,当前中国主流意识形态正在逐步做大做强。一是十八大之前,在意识形态领域,马克思主义与各种社会思潮的斗争阶段;二是十八大之后,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逐步巩固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继续进行理论创新,更加注重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2023-10-06 理论教育
从社会意识发展趋势看,当前中国主流意识形态正在逐步做大做强。一是十八大之前,在意识形态领域,马克思主义与各种社会思潮的斗争阶段;二是十八大之后,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逐步巩固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继续进行理论创新,更加注重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2023-10-06 理论教育
大学生的需要,只有同国家社会需要相统一,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大学生认同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意识。思政课实践教学,有助于大学生把道德修养统一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需要。通过思政课实践教学,社会生活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不断改变、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不断自我革命能够更清晰地呈现给大学生,从而使得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更加鲜明。...
2023-10-06 理论教育
(一)创新点提出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周期理论。研究中,探讨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的趋势和引导时,由于条件限制,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的样本局限于笔者所在高校。[1]吴晶,胡浩:《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光明日报,2016年12月9日,第1版。[26]苏志宏,康厚德,廖子夏:《思想道德的创新与认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代特征》,《社会科学研究》,2013年第3期。...
2023-10-06 理论教育
思政课实践教学,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态度分化具有一定影响。思政课实践教学,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把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转化为实践逻辑,大学生在实践逻辑中进一步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和信仰。第三种态度,大学生形成对马克思主义正向偏中性的态度,这种正向态度的初衷有可能是基于政治正确的考量。...
2023-10-06 理论教育
从态度形成过程看,大学前阶段,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对思想政治课多以功利之心对待,把它视为影响高考分数的课程,并无明显态度倾向。大学期间,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则从赞同为主到态度出现分化。再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过程具有层次性。在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周期内,大学生的需要和能力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2023-10-06 理论教育
多年以来,天津科技大学一直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工作。把思政课实践教学设置为独立的课程,体现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如下理念。虽然实践性是实践教学的基本原则,但是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一般课程实践教学还存在一定的差别。思政课实践教学,强调通过实践活动,掌握理论、验证理论,进而改造学生的主观世界、改造学生思想。思政课实践教学,旨在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实现对大学生的育德和育心。...
2023-10-06 理论教育
(二)思政课课程体系及其相互关系决定了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密切相关从高校思政课课程体系及其相互关系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5门思政课程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和指导性地位。这一特点,决定了各门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密切相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有助于把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与具体的思想领域、道德领域和法治领域结合起来,进一步深化...
2023-10-06 理论教育
自我认同强调认同的内在性和连续性。社会认同,倾向于把认同视为通过个体和社会交往后天形成的。与这条路径不同,另外一些学者在讨论认同问题时则从社会视角出发。社会认同指个体对其归属社会群体的成员资格的知识,以及基于群体成员的价值准则和情感态度[9]。例如,郑晓云在1992年提出,文化认同是人类对于文化的倾向性共识与认可。...
2023-10-06 理论教育
从目前观察看,大学生在通识课教育阶段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经历了从以赞同为主的态度到态度分化的过程。随着对马克思主义的系统认知,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分化。上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种态度,是对第二学年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态度分化的粗略划分。虽然在专业课教育阶段,大多数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基本定向,但并非没有态度转变的发生。...
2023-10-06 理论教育
实际上,判断大学生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状态,既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一)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同的实践标志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坚持,是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同的实践标志。因此,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权利与责任的统一,是大学生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同的实践标志。...
2023-10-06 理论教育
通过马依依的调查结果,可以做出大致判断,超过60%的本专科生对马克思主义是赞同态度。通过大范围的调查研究,两位学者得出了4个主要结论,其中两个反映了“90后”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同马依依针对“80后”的调查结果相比,对马克思主义明显持赞同态度的大学生比例有下降趋势,由六成左右下降到四成左右。关于“00后”后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笔者还没有发现相关调查数据。...
2023-10-06 理论教育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就高度重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思政课。这里,不难看出,高校开设思想政治课的目的就是为社会主义制度服务的,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自此之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思想逐渐成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思政课则是为这个根本目的服务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高等学校思政课有过诸多论述,从中可以总结出高等学校开设思政课的目的。...
2023-10-06 理论教育
(一)马克思主义认同与文化认同、政治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由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特殊地位,研究者们在讨论文化认同、政治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时都难以绕开对马克思主义认同的思考。研究认为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知识比较了解,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了解不够。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教育及传播的看法呈现多元化、差异化趋势。...
2023-10-06 理论教育
(一)应对大学生需要和能力的变化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的主体基础是大学生,他们的需要和能力决定了马克思主义认同的效果。当社会实践与理性认知发生不一致时,容易使大学生陷入马克思主义认同危机。尤其是理论自信,要求我们要看到、适应马克思主义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发展变化,这种变化甚至在一些领域达到领先于世界的程度。...
2023-10-06 理论教育
基础指事物发展的根本或起点,认同形成的基础即认同形成的起点。(一)认同主体与认同主体的特性1.认同主体是认同的基础泰勒对认同主体的探讨认同问题进入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之后,不同学科都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柏拉图认为,理性来源于理念世界,是理念进入人的灵魂形成的,这样理性就成了人的内在之物。泰勒进一步认为,笛卡尔在许多方面是地道的奥古斯丁式的:强调反省和我思的重要性。...
2023-10-06 理论教育
作为大学生与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关系,这种关系的对象即客体显然是马克思主义。有的大学生在对马克思主义低认知的情况下,基于一些道听途说或者敌对势力的有意引导,对马克思主义形成不赞同的态度。这种不赞同,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认知,属于盲目的不认同和无知的叫嚣。...
2023-10-06 理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