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来还给我一个任务,要查找湄水桥旁边一处民房是当年哪位教师住过的。湄水桥湄水路7号现在的小杂货铺杂货铺内即原教师住宅我家住的这条街现在叫作浙大北路,我家离七星桥约100米左右,隔壁是周本湘先生和母亲、弟弟;再过去是祝汝佐先生家。...
2023-10-07 理论教育
天来还给我一个任务,要查找湄水桥旁边一处民房是当年哪位教师住过的。湄水桥湄水路7号现在的小杂货铺杂货铺内即原教师住宅我家住的这条街现在叫作浙大北路,我家离七星桥约100米左右,隔壁是周本湘先生和母亲、弟弟;再过去是祝汝佐先生家。...
2023-10-07 理论教育
祖父虽离开了竺津仍在服役的预二师,但竺校长仍一直在关注着祖父。章士钊先生是促成湖南和平起义的关键人物。程颂云即程潜将军,是领衔湖南和平起义的两个人之一。最终,祖父和竺可桢均选择了脱离旧政权,投向人民。竺可桢文中提及的“陈明仁讲反正经过”,即祖父讲述他在湖南和平起义的全过程。...
2023-10-07 理论教育
父亲在世时,我们聊过这段“车轮贴桥压浊浪,雨势汹汹跨乌江”的经历,他说记得是坐轮渡过的,但我清楚地记得是从桥上过的,为了这次行文准确,我上网查资料,又求助了湄潭文联主席浙大校史专家张宪忠先生,证实了1946年我们东归是从桥上过的。周西成主政期间修筑的川黔公路是桂黔滇进入重庆的唯一大动脉,交通运量十分巨大,一直到1939年前尚无桥过乌江,靠轮渡接驳。当局鉴于抗战形势,投巨资修筑了这座跨江大桥。...
2023-10-07 理论教育
带我们去观音洞的司机非常热情,陈老师问他木水车是否还有?观音洞有点偏僻,我们怕耽误司机生意就让他先走,他却说等一下,因为天冷,洞里面更冷,人待不住的。有回忆资料说当年浙大学生曾想探寻观音洞暗河源头、测量地下水文情况等,结果均未成功。洞边有观音寺,20世纪60年代曾为养老院,现在恢复为寺,幸事。出洞路过“观音寺和尚墓群”,墓葬塔共六座,最早建于清嘉庆八年,最晚建于光绪二十四年,有一座修建年代不详。...
2023-10-07 理论教育
浙大由广西迁往贵州,爸爸所在的史地系图籍典册众多,均由陆路运送,师生竭力配合,经过艰难跋涉,终使教学资料安全运抵遵义。这里,遍布浙大人西迁的足迹,脑海中不断浮现起爸爸妈妈教书、上课生活的模糊身影,虽然时间太过久远,可我们竟在西迁路上再次重逢了!浙大西迁宜山纪念馆里,我(右)和姐姐以平(左)在父亲像前合影...
2023-10-07 理论教育
在宜山,浙大确定了“求是”校训,并请马一浮先生和应尚能先生完成了校歌的创作。从此,校训和校歌就真正成了浙大师生的精神财富。而“求是精神”所代表的“奋斗精神、牺牲精神、革命精神和科学精神”就成了浙大师生的共同追求。宜山的山山水水留下了浙大师生的忙碌身影,宜山的百姓记住了浙大的“求是”精神。...
2023-10-07 理论教育
回迁复员是由学校组织进行的,永兴、湄潭的师生员工家属先要到遵义集中再分批编组,安排日期车次及同车人员,每车是师生混编以利相互照顾。次日坐长途车去遵义,汽车在山间公路转来转去,花了大半天。...
2023-10-07 理论教育
2007年6月在首访浙大西迁终站永兴、湄潭后,我即萌生要重访西迁各站及1946年东归复员杭州之路。6月即去江西泰和,么弟志平来昌接我后先去吉安,后转大巴去泰和。2008年6月在杭州见到泰和县博物馆馆长肖用桁先生,经他指点,方知此屋是临清书屋,是萧氏族人子弟的私学,是竺校长当年的办公室。中午一时许回到泰和车站,中餐在店主推荐下,吃了当地名产乌骨鸡,从现杀到炖成汤,半小时多,其味真的鲜美,餐后三时哥俩去了赣州。...
2023-10-07 理论教育
“湄潭·浙江大学西迁二代座谈会”记2017年11月11日,“湄潭·浙江大学西迁二代座谈会”在浙江大学的灵峰山庄如期举行。最后她把珍贵的护身物当场捐给了湄潭浙大西迁陈列馆。经过近半年的筹备,在陈天来、朱荫湄、周志强、王宽福、周黔生、马衡等西迁二代的协助下,“湄潭·浙江大学西迁二代座谈会”如期举行。在西迁二代座谈会召开前,陈列馆的同志就早已发出倡议,也得到了西迁二代们的积极响应。...
2023-10-07 理论教育
浙大迁到宜山后,校本部设在城东近郊标营。由于广州、武汉相继沦陷,宜山的空袭警报逐日增多。上午10点左右,警报响了,大家立即停止打球,分散观察,发现一群飞机分两排从标营上空飞过,机声渐渐远去,大家不以为然,继续打球。日机那天对标营的浙大教学区进行了三次轰炸。学校经过清理、排查,仅有二位同学受轻伤,其他全部安全。房子炸坏了可以再造,最可惜的是从杭州带到宜山的唯一的一架钢琴被炸坏了。...
2023-10-07 理论教育
为亲身感受浙大西迁办学的环境,寻找形成我父亲这种高尚品质的外在因素,2016年11月12日晚,我和我爱人、大舅夫妇回到了我的出生地湄潭,次日一早就到文庙参观浙江大学西迁历史陈列馆。这样我认识了茶城中学校长李远洪,他是一位对浙大怀有深厚感情的湄潭人,当他听说要送浙大一位老校友去永兴,就开车过来了。...
2023-10-07 理论教育
1937年夏开始全面抗战,我们全家十口人跟随父亲执教的浙大,一段段向西南迁徙,一路上颠沛流离,终于在1940年到达遵义,1941年又转至湄潭、永兴,终于到了大后方,不再听到警报声、敌机轰炸声,我们的生活逐渐趋于安定,小孩子又可以正常上学了,湄潭的生活虽然艰苦,但有身处世外桃源般的感觉,这就有了童年的第二段美好回忆,这平静生活来之不易,所以我格外珍惜且记忆深刻。湄潭之美是自然独特的。...
2023-10-07 理论教育
通过数次集体寻访活动,我们感受到当年父亲求学的不易与艰难,目睹了那些西迁后代一辈子都不能忘怀的抗战时期浙大西迁的历史和人文情怀,收获满满。我们深切地体会到这一年多来的寻访活动意义非凡,同时也真正感受到了西迁后代重温和传承浙大求是精神的执着与兄弟姐妹般的情谊。2018年6月13日,重走西迁之路的浙大后代,怀着对前辈的崇敬之情踏上了寻根之路的第一站——湄潭。...
2023-10-07 理论教育
湄潭文庙是那一代浙大人心中温暖的记忆,真诚感谢湄潭政府为保护文庙所做出的贡献!今日文庙已成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全部用来展示浙大在湄潭的一段西迁历史,欣慰感恩之余又觉得对不起湄潭和文庙本身!文庙,是湄潭文脉延绵不断的象征;文庙,是湄潭人的珍宝与骄傲!...
2023-10-07 理论教育
同年8月,国民党拘捕中共川东支部领导的绥阳县地下党员及进步人士多人,何柱承是其中之一。所幸同年11月20日,在解放军挥师西进、大兵压境的形势下,监狱看守闻风而逃,何柱承与其他六名同志于半夜越墙而出,成功脱险。浙大与遵义的深情厚谊延续多年,值得永久纪念。他热爱、关心浙大,主编了《浙江大学在遵义》这一宝贵史料,促成了“可桢大桥”的命名,这两件大事足以载入浙大史册,浙大人应该记住何柱承这个名字。...
2023-10-07 理论教育
是年不到18周岁的长子竺津执意要投考军校,报效国家,于1月17日乘船赴南昌入学。临行前,竺校长亲自给竺津拍照留念,并写上:“希文初从军廿七年一月。”竺津从军前留影预二师师长陈明仁浙大西迁期间,竺校长日理万机,他还毅然送儿子参军去抗日前线,这是大义。祖父为了提高部队素质,大量招收热血报国的知识青年,充任基层干部,其中就有竺校长的长子竺津。十四天后,竺津结束假期,即将返回部队。...
2023-10-07 理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