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塘栖别墅园亭中有“南楼”“柳堂”“鹤隐楼”园第,其主人为镇上望族胡家。可证明胡心得在福建任职时的活动。塘栖历史上,明代官至巡抚的有二人,胡心得和钟化民,两人逝世后都赠受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正三品)。经巡按御史吴楷告变,万历皇帝命鄂境严兵戒备,防止击杀大臣的罪犯外逃。闹事诸人自忖难和官军抗衡,事态始未扩大。凶犯和带头“劫杠”者因而落入法网。事件平息后,胡心得又提出建议分别处置,不可滥杀无辜。...
2023-11-01 理论教育
明代塘栖别墅园亭中有“南楼”“柳堂”“鹤隐楼”园第,其主人为镇上望族胡家。可证明胡心得在福建任职时的活动。塘栖历史上,明代官至巡抚的有二人,胡心得和钟化民,两人逝世后都赠受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正三品)。经巡按御史吴楷告变,万历皇帝命鄂境严兵戒备,防止击杀大臣的罪犯外逃。闹事诸人自忖难和官军抗衡,事态始未扩大。凶犯和带头“劫杠”者因而落入法网。事件平息后,胡心得又提出建议分别处置,不可滥杀无辜。...
2023-11-01 理论教育
金峤庵与友人唱咏,写有《卧渔楼小集诗》若干首,以下摘录数首:清代奉真观故址《卧渔楼》:木末云归雁阵寒,故人樽酒此相欢。据此推测金峤庵逝世于康熙廿年以前。此奉真观,一名斗姥宫,因区别于水北西街的北圣堂又称为南圣堂。至明代洪武年间,天师张某过塘栖,又将奉真观之名题为“显教院”。至弘治中,道观已年久失修,并已坍圮。...
2023-11-01 理论教育
明代塘栖乡贤沈楠,家有洛诵楼、独可亭园第。楠单骑诣贼,贼皆面缚悔罪,愿归农。而其直指秦也限例严,酷暑中南北万里,与日争路。妻徐氏早夭,不再娶。正在待命,终因高温劳累,竟一病不起。秦民悲思,士无贤愚共伤之。生死诚有数,亦自有地,独慊慊不获所慕而死耳。由此,我们可知沈楠是1578年7、8月间逝世于陕西耀州府的,时年仅42岁,那么往上再推42年,可推出沈楠生于1536年。故沈楠之生卒年为1536至1578年。长子沈朝焕,字伯含。...
2023-11-01 理论教育
当年塘栖绿雪堂的那棵白杜鹃花是十分稀有的异种,它与鹤林种像无异,而条干苍秀,别具一等姿格。一般杜鹃分春鹃、夏鹃,但这株白杜鹃花十分奇特。《绿雪堂唱和稿》中有胡天牧写的《白杜鹃花诗序》:余曩年抵会稽,游览诸胜,转至五泄,过桐江,访子陵钓台及皋羽西台遗址,振衣千仞,独啸大江。...
2023-11-01 理论教育
明代塘栖学人卓入斋倾慕这千古绝唱,将自己的读书、藏书、著述的别墅园亭取名为“水一方”。水一方是塘栖卓摢(hù)于明万历年间所建的别业,并曾颜其读书的草堂曰“传经”。明崇祯十一年逝世于南京,享年52岁。据此可推知,万历三十九年卓摢年已45岁左右。此后,直至万历四十八年庚申,历时9年方才回到塘栖,此时长子珂月已是15岁的翩翩少年了,与父亲聚首,读书于水一方中。...
2023-11-01 理论教育
清代乾隆年间,塘栖镇东里仁桥北侧有牧牛村舍园林别业,园中有小山堂诸胜。著《牧牛村舍集》《学古集》。其《茗香诗论》,已刊入《知不足斋丛书》。诗画名应满,神仙路已通。有一天,是月明之夜,才华横溢又风流不羁的宋茗香饮酒大醉,不觉诗兴大发,欲仿效李太白醉捞明月故事,在昭庆寺前放生池中捞那水中之月,不慎堕入寺前水池之中,溺水身亡。据此可知,宋大樽是死于意外事故的。家人将其葬在塘北落瓜树桠埭。...
2023-11-01 理论教育
塘栖传经堂故址大抵位置说起清代初年塘栖知名度最高、名声最响亮的园亭别墅,应数卓天寅的传经堂。卓天寅的“传经堂”即为清代康熙年间三吴两浙[1]地区最为著名的传播经学的场所。卓亮庵以祀入斋、左车、珂月三先生,并藏卓氏遗书,有《传经堂集》行世。今其孙天寅移官塘口,并筑石坊,旌其母节。文中卓亮庵即卓天寅,字火传,明末清初塘栖人。...
2023-11-01 理论教育
民国初年超山宋梅,韩一飞供图福王赵与芮是宋理宗皇帝的胞弟,因理宗无子嗣,过继了福王儿子孟启为太子,赐名禥,赵禥继位后,世称宋度宗。是年十二月,亭子在古宋梅西首建成。此诗中即确认此古梅树与赵宋王朝之关系,意指这株宋梅正是宋室遗物。其联意是说超山的宋梅与北宋林和靖所种植的孤山梅花同属宋代,如亲眷一样。此联意是说超山这株宋梅和绍兴宋六陵之上的古老冬青树一样,见证着皇朝兴衰存亡,以此来寄托对故宋的怀念。...
2023-11-01 理论教育
明清两朝塘栖有望族张氏。据方志记载,栖水张氏,先世凤翔,自宋循王俊扈驾南渡,世历显仕。张俊逝世后,子孙迁居黄鹤山南之槎溪。囚犯羁押所居的牢房,污秽潮湿,染病多死。后由他事波及,罢职。张家在塘栖曾有过多处园亭别墅。而张家最早的别墅园亭则是竹素堂。竹素堂,一名三径园,旁有深斋,内有大雅堂。徐士俊有《过竹素堂见桐花落地》诗,后注“即姚致和祠堂”:闲来剥啄未开门,深巷桐花覆短垣。...
2023-11-01 理论教育
明代末年,塘栖北小河有清轨堂园第,堂在后世姚致和堂区域内。明末清初塘栖有女诗人贞女吴柏。幼年时,父母将其许配给永泰三峰山陈允璧为妻,17岁未婚而允壁病死,吴柏知诗文,明大义,决意不改。清轨堂是吴柏在塘栖镇上的住宅,清代中叶以后吴家后嗣将清轨堂卖给经商崛起的姚姓人家,即后来塘栖人所熟知的姚致和堂。寒食节过将谷雨,海棠白得像梨花。此诗证明了清康熙年间清轨堂尚属吴氏,并尚存于栖水。...
2023-11-01 理论教育
20世纪30年代塘栖界河图清代康熙间,塘栖有名士宋琦,王同《唐栖志》有其传。宋受谷居界河云深草堂,堂内有橘颂轩,面山环水,古木交荫。宋氏为栖水望族,其族自宋末元初即已迁居塘栖。烛跋更阑人未静,烟云落纸为余留。篱外屐因寻菊至,邻家船为采菱开。此外,李邺嗣《杲堂诗文集·杲堂文续钞》卷四载有《宋母某太夫人五十序》一文,这是一篇为塘栖宋受谷母亲50寿诞所写的寿序。从以上记录“云深草堂...
2023-11-01 理论教育
砚祥的次子褒仲入赘于塘栖沈洪芳家,遂寓居塘栖。历史上塘栖镇南的那一片清碧的湖水,因其东西宽南北窄,绵延横陈在镇子前面,故里人形象地称其为横潭。翻阅塘栖的几本旧志,便能串连起横潭草堂的兴衰史。他又喜爱著述,撰写成《栖里景物略》十二卷、《神仙通记》百卷,还汇辑成《横潭草堂诗》《遂初草堂集》传于后世。张半庵在碧波荡漾、景色清旷的横潭东侧建造了横潭草堂和卧痴楼园第别业。...
2023-11-01 理论教育
吕律与当时塘栖名士徐士俊、王廷璋、丁介、金峤庵等人相友善。徐士俊曾受聘为吕家的家庭教师,并写有《系槎楼记》一文,文曰:水山先生,吕氏之豪杰士也。戊戌端阳后一日野君徐士俊撰记。从此文之中,我们还可读出徐士俊当时的情况。各地义士纷纷起义抗清,残存的南明小朝廷尚在苟延残喘,作为明朝遗民的徐士俊自然是拒绝与满清合作。此后,徐士俊又因友人邀请去了西安、河南、湖北等地,时间有六七年之久。...
2023-11-01 理论教育
崧斋系卓明卿时所建,后为其第二子卓尔昌(字仲期)之别业。翁绍欣其人事迹不详,卓方水即卓回,他是卓尔昌之子,卓明卿之孙,明末清初塘栖人,祖上卓贤创下的家业,东园属于卓明卿一房的部分,被他卖给了邻人吴家。莫道闻歌人不见,荷花深处荡舟来。...
2023-11-01 理论教育
雁楼是徐野君晚年读书生活的居所,崇祯初年野君参加复社,并在塘栖组织文人诗会,在雁楼中接待四方学士同道。孙尔焜有《至栖水访徐野君兼订社约》诗。纪伯紫有《寄徐野君》诗:三十年来别旧游,天涯风雨梦悠悠。徐野君在文中说自己家境贫寒,所谓雁楼,仅是局促狭窄的一间小楼,他自称“雁楼之外无他地,读书之外无他事”。这是真正的人与自然之和谐,而这也是野君要将小楼命名为“雁楼”的原因了。...
2023-11-01 理论教育
文中所述“樾馆之书,竹里之著述”正是指吕氏樾馆藏书楼及卓尔康在界河村竹里馆之著作。今天的我们,只能凭借前人留下的诗文和典籍中的零星记载,试着来寻找塘栖吕氏和吕园的有关史迹和故事。塘栖吕氏始祖吕义,字仲伯,号东谷,明初官修职郎。吕义逝世后,当时统领东南军政,被朱元璋封为信国公的汤和为他书写了墓碑。镇志称其是“吕氏之豪杰士”。...
2023-11-01 理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