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抗战爆发前夕,财政部虽已在全国各地广设开征所得税的税务机关,但正式开办之后,果真如学界所预测的,对于涉外税源无能为力,而且只限于沿海各省的大城市内推动,税收成绩并不理想。理由是,战前财政部门因避免被批评为重复课税,免征财产所得税,但是既然公司商号在已经负担营业税的情形下,又缴纳营利事业所得税,这也有“复税”之嫌,显然出现双重标准的不公平待遇。...
2023-08-10 理论教育
全面抗战爆发前夕,财政部虽已在全国各地广设开征所得税的税务机关,但正式开办之后,果真如学界所预测的,对于涉外税源无能为力,而且只限于沿海各省的大城市内推动,税收成绩并不理想。理由是,战前财政部门因避免被批评为重复课税,免征财产所得税,但是既然公司商号在已经负担营业税的情形下,又缴纳营利事业所得税,这也有“复税”之嫌,显然出现双重标准的不公平待遇。...
2023-08-10 理论教育
战时利得税在直接税体系之中是一项特殊的税制,在西洋各国的税政理念上被视为是因战争而起的临时体制,在征课手续上,它则以所得税的辅弼姿态出现。中国制定本税之前,日本已经以战时利得税的名目开征新税,四川省政府也以战事需要为由,开征战税。四川境内中外人民凡是经营工商业者,均应缴纳战时利得税,税率为战时利益超过资本额10%开始课征30%,依次累进至超过资本额30%以上者即课税70%,并成为四川省境内的一项地方税。...
2023-08-10 理论教育
同时,为解决中央财政问题,北洋政府希望从整顿印花税、烟酒税和盐税入手,估计可增加6,000万的岁入。在此期间内勉强得以实施的直接税,包括营业税、印花税与所得税三项税目。实际征收过程之中,印花税也遭到民间的强烈反对。这项被推崇备至的良税,引入中国时面临缺乏税籍数据,产生税源无从撷取的困境,筹办工作并不顺利。财政部估计,全面开征后,可获税额达500万元。...
2023-08-10 理论教育
此项交涉成败与否,不仅攸关直接税是否能够顺利于全国境内推行,更是现代国家执行完整租税主权的表征,故不论朝野均极重视此关键问题。财政部虽已表示将秉持最大决心及坚决意志,行使完整的租税主权,但各国未予正面响应。因此,与直接税相关的各项税目,从印花税、营业税到所得税,实施历程均受到外力的强烈掣肘,政府虽然努力进行交涉,租税主权的争取总是以失败告终。...
2023-08-10 理论教育
在五省裁厘会议中,对于应该对那些特定货物开办特种消费税,各省代表根据当地贸易情况提出可行项目,预估收入数额,并与厘金额作比较,提供国府实施裁厘时的参考。商民质疑改办特种消费税的做法,事实上只是局部裁厘,与过去国人主张加征关税作为抵补的诉求大相径庭。商界扬言,国府应该召集全国裁厘会议,采纳多数商会代表意见,在未得政府回应之前,商界决定全面杯葛国府开征特种消费税的决策。...
2023-08-10 理论教育
各地工商业界大为不满,纷纷致电财政部,以政府在战后准许农业所得者免缴田赋一年,工商界在战时亦受重大损失,理应比照办理,免缴所利得税一年。接着,《特种过分利得税法》制定完成,于1947年1月1日颁布实施,国府明令废止《非常时期过分利得税》,然而在此之前,经过查报应缴纳的利得税税款仍须完纳。...
2023-08-10 理论教育
直接税的税务体系,在抗战时期接办与商业税相关的印花税、营业税与统税之后,业务大幅成长,机关快速扩充。除了因应战争调整税务的考虑之外,国府内部的人事纠葛,应是促成战后直接税体系衰落的主要因素。高秉坊一直被视为孔祥熙的嫡系人马,在孔祥熙主政时期获得极力维护,得以放手展开税政活动。因此,直接税的税务在抗战期间的极力扩充,到国府进行税务整并作业时,失去发挥的作用,贯穿其间的是国府政治与人事上的纠葛与角力。...
2023-08-10 理论教育
首先,中央政府要求各省调查当地的厘金现况,呈报其评估实施裁厘时可能引发的问题。中国政府在获得列强同意修订税则的表示之后,在上海成立“修改进口税则委员会”,从1918年1月5日到12月20日,与14个国家先后展开谈判。1920年2月初,财政总长李思浩提出,关税自主案交涉不易,此时可先争取裁厘加税。...
2023-08-10 理论教育
[23]财政部认为,保证税收的先决条件是必须掌握各地的工商业收入情况,遂向行政院提出透过货运登记来控制税源的议案。征收机关在各重要通商据点实施货运检查,并且有权处分未经登记的商货。各地政府选择后方各货运中心,指定据点,由当地所得税主管稽征机关办理货运登记,规定对各地进出境堆存代理买卖及批销承购商货之调查登记办法,据以跟货寻税及杜绝逃漏。...
2023-08-10 理论教育
国府对于上述的战时财政缺陷并非毫无所知,他们在战前已不断尝试调整中国的财政体质,最主要的工具即是推动直接税制度,冀望以现代化的税制增加税收,达成建设国家目的。[8]大后方学界在抗战期间发表许多关于直接税制度与对开拓税源作用的论著,为国府推动税制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于是,国人寄望国府实施直接税,发挥筹措税源的作用。...
2023-08-10 理论教育
[9]北洋时期由于各地军阀割据,地方形成财政独立之势。政变连年不绝,中央号令不行,而政府更迭的主要原因即是出于财政困窘。[10]1923年间,财政整理委员会会长颜惠庆和财政总长王克敏,先后对于国家财政困境提出解决方策。[12]北洋政府的执政者对于旷日废时的税政改革,并无太高的兴趣。为及时汲取财政收入,将税政目标转向于进行可能快速获得成效的裁厘加税活动,试图借裁厘加税案的进展,改善财政入不敷出的困境。...
2023-08-10 理论教育
民国虽已成立,尚未取得各国承认,条约能否修改,实无把握,只能作为未来增加收入的参考。财政部为筹划进行裁厘加税事务,设置“改良关税委员会”。这个委员会赞同前一年召开的工商会议的结论,认为若欲裁厘,必须先妥善筹划抵补,并以本国货物的出厂税与销场税为宜。[16]1914年初,财政部向国务院提出裁厘加税的咨文。...
2023-08-10 理论教育
民国初建时期的财政规划情况及税政改革历程,与政局的稳定与否密切相关。政局动荡之中,仍然有一些政府官员试图为新的政权规划可资长治的财政体系,周学熙及熊希龄即是其中要角。熊希龄及周学熙二人在袁世凯主政期间,轮流担任财政总长,负责规划财政,然而,在袁的强势统治之下,财政总长能够发挥的空间,事实上受到极大限制。...
2023-08-10 理论教育
由于营业税的成败关系到国府进行裁厘运动的评价,当代的研究者如曼素思认为,裁厘是国民政府的主要政纲,1931年后厘金税在法规上被废除,代以营业税。但是,评断国府裁厘改办营业税的得失,并不能完全从收入多寡或是中央财政控制权的角度出发。厘金的征收对象是行商,营业税则是坐贾。...
2023-08-10 理论教育
从现实环境看来,此时中国仍然未具备推行所得税的客观条件。财政部门当然必须加以解释,现时环境已与民初极大不同。例如,李权时认为,甘末尔报告中提到中国为税政的试验而实行部分的所得税体制,可以给予“相对的赞同”。政府此时应该考虑如何借用他国先例与经验,在缺乏成熟的资本主义经济组织的现实环境之中,争取可能的潜在税源。在征收税率上,力求从轻,并且采取累进税制,以适应纳税者负担能力。...
2023-08-10 理论教育
1915年,财政部在周学熙主持之下,先后提出《整理财政各项法规意见书》及《整理财政总计划书》。[8]其中,《整理财政各项法规意见书》偏向于学理上的阐释,《整理财政总计划书》则是实际的税务项目。现即根据此二份文书,整理其中与租税制度相关的部分内容,借以说明周学熙的税政理念。...
2023-08-10 理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