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杰华和黄匡时认为,在人口均衡发展视角下,传统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有和目前的公共政策组合体系融合的趋势,并认为:人口均衡型社会建设是对当前分散的人口政策进行整合的绝佳机会。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视角下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主要指导向政策,而导向政策应具有前瞻性。人口内部均衡是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前提,中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在内部面临的主要是人口总量大规模下降、人口红利不复...
2023-08-10 理论教育
陆杰华和黄匡时认为,在人口均衡发展视角下,传统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有和目前的公共政策组合体系融合的趋势,并认为:人口均衡型社会建设是对当前分散的人口政策进行整合的绝佳机会。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视角下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主要指导向政策,而导向政策应具有前瞻性。人口内部均衡是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前提,中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在内部面临的主要是人口总量大规模下降、人口红利不复...
2023-08-10 理论教育
40岁以上人口占比则呈现出城市、镇、乡村和全国都保持了上升的趋势。三大城市群成为人口的重要集聚地。2010年“六普”时全国流动迁移人口达到2.21亿人,三个城市群合计流动人口为6111.93万人,占到全国流动人口的27.66%;同时三大城市群流动人口占到三大城市群总人口的71.17%,特别是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半城镇化要更严重些。...
2023-08-10 理论教育
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是指政府对积极响应国家计划生育号召的家庭在生产、生活和生育上进行奖励、优待、帮扶和保障,使他们能够享受到多方面的优惠和关照,并对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家庭给予一定的经济限制和行政、党纪方面的处分,使他们能够受到一定的约束和惩罚的政策。20世纪80年代以来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正式与我国人口控制工作相结合。...
2023-08-10 理论教育
综合来说,人口老龄化带来人口系统内部在人口结构和人口分布上的不均衡发展,以及人口老龄化对国民经济增速的影响和对社会养老体系的更高要求,都是人口系统外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影响。以上这些由人口老龄化带来人口的内部发展不均衡和外部发展不均衡,都给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影响机制见图4-1。...
2023-08-10 理论教育
据表中数据显示三类居民都以医疗保险入保率最高,分别占到49.13%、27.86%和90.70%;城—城流动人口和城市户籍人口都以养老保险为第二高的入保率,分别为43.19%和80.74%,而乡—城流动人口则是工伤保险,为22.57%,养老保险只有21%,这么低的养老保险参保率怎么能保证未来的养老。然而城—城流动人口和城市户籍人口的工伤保险参保率也不低,分别占到34.64%和42.63%。...
2023-08-10 理论教育
表7-6显示了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在5个维度上的分布情况。一级指标指人口均衡发展度、人口均衡协调度和人口均衡可持续度,最终获得2010年人口均衡3个综合值的全国空间分布图。总体发展度与总体协调度对比分析知,各地区在5个维度的得分不均衡。所有地区在人口数量这个维度上得分均非常低,由此,基于总体协调度来看,贵州、广西在五个维度方面得分均较低。...
2023-08-10 理论教育
(二)计划生育职能部门工作重心应向“人口健康与发展”转变2013年3月10日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出台,国务院正式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从这一举措来看,计划生育职能部门的工作重心已逐步转向“人口能力健康与发展”。可以说,国家层面的计划生育职能部门全面将工作重心推向了“人口健康与发展”,尽管在各地方特别是基层贯彻落实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但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向“人口健康与发展”发展乃大势所趋。...
2023-08-10 理论教育
此后一系列的有关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的召开和国际协议的签署,大大加快了可持续发展观在全世界的传播。由此可见,可持续发展理论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具有十分强烈的人文主义色彩。可持续发展理论带领人类重新认识自己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增强环保意识实质上是摆正自己对待自然态度的一种表现。...
2023-08-10 理论教育
2013年我国31个省市老龄化水平可以分为6类。上海是31个省市中老龄化水平相较于2000年唯一一个下降的地区,降低了0.89%,老龄化程度由于大量流动人口的进入得到了缓解,但老龄化程度仍旧十分严重。图4-122013年31个省市聚类树第3类包括广东、福建、内蒙古和浙江4个省份,其经济发展水平处于第三位,但老龄化水平相对较低,处于倒数第二位。表4-42013年全国31个省市聚类分析结果...
2023-08-10 理论教育
而城乡之间的这种差异也使我国形成了特有的城乡迁移过程。这种城乡之间的迁移是我国城镇化增长的主要力量。从新增人口和净迁入人口的平均值来看,以上三个阶段呈先增加再下降的趋势。表5-10从性别、年龄和户籍三方面分析了落后地区迁入到三大城市群地区的人口状况。对比分析了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半城镇化率,发现半城镇化率越高的城市,流动人口就越多。半城镇化率最高的5...
2023-08-10 理论教育
中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外部均衡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东西部地区人口分布不均、人口发展与城市化进程不相协调、人口发展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有限。目前,我国在主体功能区划背景下,开展人口发展功能分区工作,引导人口合理流动,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协调,实现区域人口均衡。...
2023-08-10 理论教育
自实行计划生育以来,我国大陆地区的总和生育率持续下降,近十年以来,一直稳定在1.8以下,充分表明我国人口呈现低生育水平。虽然人口一直处于增长的趋势,但是增长幅度一直在缩小,总和生育率偏低,但由于人口基数庞大,人口增长惯性势头依然强劲。近年来,虽然国家加大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力度,我国大陆地区的总人口性别比有所下降,但是出生人口性别比依然超出正常水平。汉族人口仍然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人口增长较快。...
2023-08-10 理论教育
计划生育是通过晚婚、晚育、少生和优生,有计划地对人口进行控制的过程。2015年1月,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计划生育内涵的不断完善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人口条件。...
2023-08-10 理论教育
国家颁布了一系列导向政策引起社会对女孩的重视和关爱,有效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势头。我国在2000年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形成了巨大压力。计划生育导向政策虽然没有直接作用于老龄化现象,但是计划生育导向政策对生育率的引导会使得出生人口数量下降,与缓解人口老龄化存在一定的矛盾。计划生育导向政策内涵亟待转变以适应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需要。...
2023-08-10 理论教育
隐性城镇化指中国乡村劳动力在非农转化过程中由于城乡迁移政策的限制,未能实现地域转移的一种人口状态。这类人口在职业上和生活方式上已具有相当程度的城镇特征,只是其居住地域仍为乡村。而后来又颁布了很多法律完善户籍制度,直到1958年,我国开始对公民的自由迁徙进行限制,逐步建立起城乡隔离分治的户籍管理制度。随后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和人口流动进一步加大,基于公平和效率的考虑,户籍制度面临着不断改革的期望。...
2023-08-10 理论教育
(二)城乡社会保险规模状况社会保险包括失业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及生育保险四个方面。(三)城乡社会救助规模状况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城市与乡村最低生活保障参保人数以及农村供养的五保人数、救济人数是全面反映城乡社会救助规模的有效数据。表6-192001—2014年城乡最低保障的有关概况续表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5年数据整理。...
2023-08-10 理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