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科学领域,Wilson对用户研究和信息需求问题进行了专门论述,他的研究对信息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在Wilson的研究出现之前,大量的用户研究将重点集中在人们搜寻信息的方式上,也就是说,用户应该如何搜寻信息,而不是将重点集中在信息搜寻行为的最终目的上。[103]从图2-3中可以看出,用户信息搜寻行为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这些需求,因此,Wilson提出将“信息需求”这一专业术语改为“满足需求的信息搜寻”会比较合理。...
2023-08-03 理论教育
在信息科学领域,Wilson对用户研究和信息需求问题进行了专门论述,他的研究对信息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在Wilson的研究出现之前,大量的用户研究将重点集中在人们搜寻信息的方式上,也就是说,用户应该如何搜寻信息,而不是将重点集中在信息搜寻行为的最终目的上。[103]从图2-3中可以看出,用户信息搜寻行为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这些需求,因此,Wilson提出将“信息需求”这一专业术语改为“满足需求的信息搜寻”会比较合理。...
2023-08-03 理论教育
图2-6更新后的信息系统成功模型资料来源:DeLone和McLean,2003[161]Babalhavaeji等[162]认为质量可以反映卓越的程度。本书在DeLone和McLean于2003年提出的更新后的信息系统成功模型基础上考察社会化媒体质量及其影响作用。[165][166]在信息系统成功模型中,DeLone和McLean未提及服务质量可以测量信息系统哪个方面的成功,但Zha等[167][168][169]认为服务质量可以用来测量信息系统的应用成功。...
2023-08-03 理论教育
本章通过一对一面谈与一对一在线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访谈资料收集。其中,时间维度涉及信息获取的时效性和及时性;数量涉及满足信息需求的信息量;任务涉及问题或特定任务驱动的信息需求;内容维度涉及满足信息需求的内容质量、信息类型;对应马斯洛的需求层次,信息需求又可以归纳为生理层面的信息需求、认知层面的信息需求和情感层面的信息需求等。...
2023-08-03 理论教育
表5-4基于学科分组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注:*p<0.05;**p<0.01。从系统质量的感知上看,自然科学领域的用户的样本均值为5.301,低于其他两个学科领域用户的样本均值,表明自然科学领域的用户更可能认为社会化媒体的系统质量较低,而社会科学领域用户的样本均值为5.734,在3个分组中最大,表明社会科学领域的用户更可能认为社会化媒体的系统质量较高。...
2023-08-03 理论教育
为了比较具有不同学术研究经验的用户对社会化媒体学术信息搜寻行为及其影响变量的感知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对其进行比较分析。从服务质量的感知来看,学术研究经验小于1年的用户的样本均值为4.658,小于其他分组用户的样本均值,表明该组用户更有可能认为社会化媒体提供的服务水平不高,而学术研究经验为5~10年的用户的样本均值为5.731,大于其他分组用户的样本均值,表明该组用户更可能认为社会化媒体提供的服务水平较高。...
2023-08-03 理论教育
本书发现对于不同年龄的用户,他们在信息需求、学术信息搜寻行为、信息有用性、信息质量、服务质量、系统质量以及信息源可信度方面的感知都存在显著差异,这与Zha等[16]的研究结果部分一致,他们认为不同年龄的用户在虚拟社区服务质量和系统质量方面的感知存在显著差异,而对信息质量的感知不存在显著差异。...
2023-08-03 理论教育
图中不同信息需求水平下,系统质量对信息有用性的影响作用表明社会化媒体的系统功能对用户学术信息搜寻行为态度变化的外围性影响作用受用户信息需求水平的影响。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认为精细加工可能性水平对边缘路径与用户态度变化之间的关系具有负向的调节作用,据此,本书假设信息需求对系统质量与信息有用性之间的关系具有负向的调节作用。...
2023-08-03 理论教育
Kim等[2]研究发现不同性别、年级、学科和性格的学生在使用不同的平台搜寻信息的频率和使用目的方面有显著差异。Sin[3]研究了性别—年级、问题解决方式等特征对留学生的信息源使用以及日常生活信息搜寻的差异性影响。基于社会化媒体学术信息搜寻行为影响因素调查所收集的273个样本,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统计分析方法对分组样本进行比较。...
2023-08-03 理论教育
从表中结果可以看到,对于不同性格特征的用户而言,所有潜在变量的样本均值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表明不同性格特征的用户对信息需求、学术信息搜寻行为、信息有用性、信息质量、服务质量、系统质量以及信息源可信度的感知存在显著差异,因此,零假设H21被拒绝。...
2023-08-03 理论教育
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刻画了当个体接触一条消息时,该消息的特征如何影响个体态度的形成,继而如何影响个体行为。[137]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研究的是个体特征,特别是“动机、能力和人格特征”[138],如何决定人们加工处理信息时所选择的路径。目前,基于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的研究主要来自信息系统领域和电子商务领域,表2-1列出的文献都是以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为理论基础,解释用户的动机和能力如何影响认知态度和行为选择。...
2023-08-03 理论教育
信息需求对信息质量与信息有用性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表明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用户学术信息搜寻行为的特殊性以及社会化媒体中学术信息对于用户需求的潜在影响作用。图4-3信息需求对信息质量与信息有用性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认为精细加工可能性水平变量对中枢路径与用户态度变化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据此,本书假设信息需求对信息质量与信息有用性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但结果发现研究假设不成立。...
2023-08-03 理论教育
1.满足我的信息需求是容易的2.信息需求的出现会让我感到不知所措和焦虑3.我所拥有的信息在一段时间内能满足我的信息需求4.工作/学习中需要进行的信息活动与我的需求是相关的5.我的信息量可以满足我的工作/学习任务所需6.我经常需要大量的信息以解决我所面对的任务7.我经常需要高质量的信息以满足我的任务需求8.我认为我应该了解周围关于我的工作/学习任务的所有变化9.我会关注可能与我的任务相关的任何信息1...
2023-08-03 理论教育
根据对已有的信息需求研究相关文献的分析以及从访谈资料中抽取的用户对于信息需求的认知,把信息需求作为一个潜在变量,本节将对信息需求的测量题项进行编写,以设计测量用户信息需求水平的量表。在这些已掌握的资料的基础上,本节拟定了用于测量用户信息需求的测量题项,初步拟定的题项共36个,形成初始量表,详见附录2。...
2023-08-03 理论教育
为了比较具有不同社会化媒体使用经验的用户对社会化媒体学术信息搜寻行为及其影响变量的感知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分析。...
2023-08-03 理论教育
从图4-2中可以看到,五大性格特征不同程度地影响信息质量、服务质量、系统质量和信息源可信度。随和型性格正向显著地影响信息质量和信息源可信度,性格随和的用户对待人和事物通常持宽容的态度,他们在社会化媒体中搜寻学术信息时对学术信息的质量和学术信息源的可信度会比较包容和容忍且不太关注服务质量和系统质量,因此,性格随和的用户认为信息质量和信息源可信度的水平较高。...
2023-08-03 理论教育
为了进一步分析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这里将信息有用性作为固定因变量,系统质量作为固定自变量,其他变量单独或两两同时进入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如表4-7所示,可以看到,当服务质量和信息源可信度同时进入回归模型后,系统质量对信息有用性的影响不再显著,如表4-7中的模型7所示,说明用户在判断社会化媒体中学术信息有用性的时候,系统质量会因为用户重视服务质量和信息源可信度而对用户判断信息有用性不再有明显的影响。...
2023-08-03 理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