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我国法律和有关司法解释,检察机关依法对拐卖妇女儿童犯罪行为批准逮捕、提起公诉,审判机关依法审判拐卖妇女儿童犯罪行为以及买卖、包办婚姻的侵权案件。买卖、包办婚姻,则被排斥于婚姻无效、婚姻撤销制度的适用范围之外。鉴于目前行政机关侧重于以妇女为受害人的买卖、包办婚姻的法律适用,应准确理解婚姻法禁止买卖、包办婚姻的立法意图,依法将以男子为受害人的买卖、包办婚姻纳入买卖、包办的结婚禁止的法律适用范畴。...
2023-08-10 理论教育
依照我国法律和有关司法解释,检察机关依法对拐卖妇女儿童犯罪行为批准逮捕、提起公诉,审判机关依法审判拐卖妇女儿童犯罪行为以及买卖、包办婚姻的侵权案件。买卖、包办婚姻,则被排斥于婚姻无效、婚姻撤销制度的适用范围之外。鉴于目前行政机关侧重于以妇女为受害人的买卖、包办婚姻的法律适用,应准确理解婚姻法禁止买卖、包办婚姻的立法意图,依法将以男子为受害人的买卖、包办婚姻纳入买卖、包办的结婚禁止的法律适用范畴。...
2023-08-10 理论教育
血缘关系的结婚禁止作为一种法律现象,必然对与之密切联系的人、婚姻以及由人和婚姻构成的社会秩序产生一定的效用或意义。尽管人口的爆炸也许是人口的灾难,但它无疑是血缘关系的结婚禁止维持人类种属繁衍基本效能的客观的、现实的有力证据。不宁唯是,血缘关系的结婚禁止对于人类社会的基本形态及其发展也往往产生至关重要的促动作用。不过,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矛盾集合体,血缘关系的结婚禁止也不例外。...
2023-08-10 理论教育
通常认为,血缘关系的结婚禁止包含禁止直系亲属和一定亲等的旁系血亲之间缔结婚姻关系。血缘关系的结婚禁止首先禁止直系血亲之间的婚姻关系。进入文明社会,直系血亲之间的结婚禁止成为历朝历代婚姻立法中不可逾越的雷池禁区。不仅如此,血缘关系的结婚禁止在特定社会条件下曾呈扩张滋蔓之势,直接波及法律拟制的血亲之间的婚姻关系或者可能发生的混血行为。...
2023-08-10 理论教育
诸如此类的客观事实无疑击破了传统的以无性行为能力为标准划定的结婚禁止的法定疾病的狭隘界限。所以,以“无性行为能力”为标准认定某些与之相关的结婚禁止的法定疾病仅是人类在充满谬误的诸多认识中偶尔捕捉的并非完全错误的微薄收获。绝大多数国家视精神病为结婚禁止的最严重的法定疾病。...
2023-08-10 理论教育
明律规定,凡同姓为婚者,杖六十,离异。诸如此类的结婚禁止规则似乎与原始社会基于自然选择的结婚禁止基本一致,孰知它已在自然选择之上悄然渗入文明社会的伦理道德因素。纵观整个近代之前文明社会,伦理道德犹如膨化剂那样不断扩展到亲属之间结婚禁止的区域。近代之前文明社会的等级制度率先表现为政治等级,不同政治等级的人各有其不同的通婚群体。...
2023-08-10 理论教育
不言而喻,买卖、包办的结婚禁止以买卖、包办婚姻行为及其与受害人缔结婚姻关系的内在意志发生严重冲突为不可或缺的必备要件。与之相应,买卖、包办的结婚禁止尚以买卖、包办婚姻行为造成男女当事人双方或者一方婚姻自由的严重损害后果为构成要件之一。...
2023-08-10 理论教育
一是创设法定疾病的结婚特许制度。结婚特许制度主要适用于结婚年龄和一定亲等的旁系血亲、姻亲之间结婚,而对于法定疾病的结婚禁止则未见,至少是鲜有特许结婚的法律规则。鉴于结婚禁止的法定疾病规定过于狭隘的事实,应以审慎、务实的态度适时创设法定疾病的结婚特别禁止制度。...
2023-08-10 理论教育
买卖、包办的结婚禁止是旨在防范和制裁买卖、包办婚姻行为,维护男女当事人婚姻自由的法律制度。其主体要件是男女当事人和第三人,其行为要件是买卖、包办行为及其与男女当事人双方或者一方缔结婚姻关系的内在意志的严重冲突,其结果要件是买卖、包办行为造成男女当事人双方或者一方婚姻自由的严重损害后果。...
2023-08-10 理论教育
(一)重婚的结婚禁止的认定标准关于重婚的认定标准,法国、德国、日本、英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婚姻法通常以男女单方为对象予以认定。面对我国重婚认定标准的明显缺陷,明智之举在于分别认定重婚行为。(二)重婚的结婚禁止的例外情形关于未婚男女与已婚异性结婚或以夫妻名义公开同居生活的情形,多数国家的婚姻法中未见将其认定为重婚的法律规则,而我国2001年婚姻法和有关...
2023-08-10 理论教育
重婚的结婚禁止历史悠久,可以溯源于原始社会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的交替时期。重婚的结婚禁止亦适用于姘合关系,有姘合关系的人不得同时姘合一人或者与他人之妻姘合。古印度《摩奴法典》实行宗教和种姓交融的、适用于妇女和首陀罗男子的重婚的结婚禁止制度。近代以来文明社会,实行男女平等、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的婚姻家庭制度,重婚被文明国家普遍视为结婚的禁止性要件。...
2023-08-10 理论教育
简而言之,结婚禁止以结婚为存在依据。一是近亲结婚的禁止。所以,图腾婚姻禁忌恰好反映了结婚禁止萌生于自然结婚的一般规律。罗马市民法规定,具有一定血缘关系的男女,禁止结婚。我国近代之前文明社会高度关注基于自然的结婚禁止。二是基于社会的结婚禁止空前绝后。除未达结婚的积极要件之外,尚有社会等级禁婚制、监临地域禁婚制、父母之命禁婚制、妇女待婚期禁婚制、宗教信仰禁婚制以及结婚仪式禁婚制等结婚的消极要件。...
2023-08-10 理论教育
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买卖、包办的结婚禁止始成真正的、卓有成效的婚姻家庭制度。罗马法、古印度《摩奴法典》以及我国《唐律疏议》《宋刑统》《大清律令》等古代法律制度均在极力维护男权社会婚姻关系的前提下轻描淡写地设置几条旨在调控可能严重冲击婚姻秩序的买卖、包办的结婚禁止的一般规则。...
2023-08-10 理论教育
只要透过表面现象进行深入考察,就会轻而易举地发现一般社会规则“禁止”的拘束效力过于狭窄、脆弱的不争事实。除此之外,此前曾有某些社会组织制定的结婚禁止规则。殊不知,某些社会组织内部的结婚禁止规则仅仅适用于该社会组织系统及其成员,超出该社会组织系统及其成员就丧失了结婚禁止的效力。...
2023-08-10 理论教育
由此可见,尊长意见的结婚禁止源于近代之前文明社会的宗法伦理观念和家长主婚权制度。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尊长意见的结婚禁止已是仅在当今世界一些国家继续存在的、相当独特的法律现象。尊长意见的顺序及其效力强弱,是尊长意见的结婚禁止的关键要素。若男女已达法定结婚年龄,则无须征得尊长同意即可自主缔结婚姻关系。此种情形下,征求尊长的意见仅仅具有法定的形式意义,而对子女自主缔结婚姻关系不产生实质性的阻碍效力。...
2023-08-10 理论教育
因而,人类结婚禁止制度的第一次更迭性调适难以逃脱人性与兽性的激烈交锋,以及由此交锋所赋予的人的兽性的法律效力。其第148条至第153条规定男女双方应征得父母尊长的同意,取得结婚证书。其第13条规定,收养人与被收养人之间、监护人与被监护人之间不得结婚。...
2023-08-10 理论教育
现阶段,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婚姻法仍然固守一定亲等的姻亲、法律拟制的血亲之间结婚的禁律,似乎与结婚禁止制度“源于自然、归于自然”的变迁规律有所冲突或者有失协调。彼此之间的对立统一在不同领域、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的盛衰消长各不相同,而一方对于另一方的排斥又总以对方为其存在的依据,犹如主流旁边必有支流一样,势必留下社会关系所决定的结婚禁止的伦理规则继续存在的适度空间。...
2023-08-10 理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