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艺术作品看成是一种意象或意境的创造,源于《周易》知识系统。随着西方美学在20世纪传入中国,传统的艺术意象观得到了进一步阐释。宗白华是借鉴西方美学阐释艺术意象的重要代表。以此为基础,叶朗进一步肯定艺术创造就是意象的生成,是通过材料、形式、意蕴三个层次来创造意象世界,并呈现给观众。叶朗还将中国美学较为关注的意境、境界概念纳入意象范畴下,表明艺术意境或境界是在意象基础上形成的。...
2023-08-22 理论教育
把艺术作品看成是一种意象或意境的创造,源于《周易》知识系统。随着西方美学在20世纪传入中国,传统的艺术意象观得到了进一步阐释。宗白华是借鉴西方美学阐释艺术意象的重要代表。以此为基础,叶朗进一步肯定艺术创造就是意象的生成,是通过材料、形式、意蕴三个层次来创造意象世界,并呈现给观众。叶朗还将中国美学较为关注的意境、境界概念纳入意象范畴下,表明艺术意境或境界是在意象基础上形成的。...
2023-08-22 理论教育
随着伦理主义与玄学主义艺术美学的发展,基于表现主义立场的艺术美学观念逐渐成长。比如庄子崇尚体悟山水、抵达天道,而其“体道”蕴含了超越工具或技术手段的表现主义精神与审美境界。这决定了表现主义必然成为任何艺术美学观念所依赖的基础。显然,“六法”论是兼容哲学、美学与技术的表现主义法则。明代普遍重视艺术之“象”及其审美表现问题。...
2023-08-22 理论教育
《诗经》田园山水意象指的是劳动场面中的山水意象。如《诗经·周南·卷耳》描画有田园山水景象: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其中的田园山水意象不似前述《卷耳》《汝坟》那样充满思念牵挂之情,而是表达对不劳而获者的质疑与愤恨。此种叙事描写与直陈胸臆的抒情更加体现了《伐檀》诗的起伏、承转意蕴,使田园山水意象充满内在的张力,仿佛在惯常平静的田园山水场所中积蓄着一种随时可能爆发的巨大力量。...
2023-08-22 理论教育
虽然儒、道思想中的山水观念都包含审美意识,但真正把山水图像纳入哲学系统的先锋人物应该首推宗炳。作为晋末南朝时期的重要画家,宗炳对山水的喜爱更是达到了狂热的程度。看来,宗炳所说的卧游山水体现了山水审美的新时尚。根据其《画山水序》一文,宗炳将儒、道二家思想融入佛教义理,提出了“山水以形媚道”的基本观点。在这里,宗炳所论山水,既涉及其哲学奥义,也涉及其形式美特征。...
2023-08-22 理论教育
艺术领域普遍使用空间意象,构成特殊的艺术空间。由于艺术的性质与目的不同,空间意象的应用方式可能存在显著差异。同为民宅,由于材料与技术的不同,其空间意象也有明显差异。如汉江流域传统民居常见两间三进式、两间五进式、三间两进式、五间两进式等开间结构,现代民居建筑常见两室一厅、三室一厅、三室两厅、四室两厅等结构形式,后者在功能空间划分上更能体现人居的便捷性、舒适性。...
2023-08-22 理论教育
正是这种差别意识,才使得处理天人关系的山水图像变成了抵达天人境界的重要途径。汉代画像砖石也体现了这种美学传统,用农耕、狩猎等主题呈现了人类面向自然山水世界的乐观生活境界。一方面,它以神仙人物为主题,明确了神仙世界或理想世界不可缺少的山水环境。无论是野土、乐土、仙境,都是汉代山水图像境界的表达方式。...
2023-08-22 理论教育
山水诗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展示了独特的自然景象及其审美经验。我们通过考察孟浩然的山水诗将会发现,山水诗具有集艺术与哲学于一体的话语传统,旨在通过诗话的方式阐述人的生存环境理想,或称人居理想,而不是单纯为了描述自然美或艺术美。这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诗话的环境美学。...
2023-08-22 理论教育
先秦以来,如何言说世界本质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山水画尤其致力于建构“言—象—意”结构系统。首先,山水画被看作是能够体现世界本质的图像系统。那“自然之性”即世界本质是什么样子的?宋元以后,将诗、书、画结合一体便成为山水画的一种时尚。因此,“一画”法代表世界本质显露于人的根本途径,即只有依靠笔墨表达的山水意象系统或山水图像系统,才能呈现世界本质,显露天地万物法则。...
2023-08-22 理论教育
除开乡土气息、自然情怀之外,孟浩然的山水诗也有面对天地世界的问道精神,面对人世沧桑的淡然处之,体现了独特的山水人生境界。孟浩然对人生的现实主义态度在《田家作》中有明确的表达。在孟浩然眼里,山水田园世界是人生、学问、精神境界的基础。孟浩然的这种山水人居环境意识不应该被单纯地理解为他对仕途失意的一种消极情绪反应,而是体现了现实主义的转型,具有升华古代山水田园人居理想的特殊意义。...
2023-08-22 理论教育
对焦点透视与散点透视的不同理解和运用,会造成绘画构图模式及其审美特征的明显差异。古典主义绘画似乎谨慎使用倒三角形构图法,可能是因为它容易产生明显的运动感,造成动荡不安的意向与气氛。不过,单纯的正三角或倒三角构图不会形成所谓的稳定性或动态性,这实际上源于人们对画面构图方式与其他视觉元素的组合关系的特殊体验。...
2023-08-22 理论教育
在这种情况下,自然及其山水环境不可能成为西方文化及其生活方式的美学或精神根基。当然,对早期中国文化来说,自然山水的意义并不只是限于日常的物质生活与社会管理需要,它已经上升为山水信念,成为整个物质与精神生活系统的根基。在舜帝时期,人们相信山川具有控制雨水、影响收成的神力,山川祭祀活动十分盛行。...
2023-08-22 理论教育
但是,孟浩然所歌咏的自然山水景象蕴藏了鲜明的乡土情结。乡土情结源于以自然环境为基础的农耕文明与田园生活,但并不是对纯粹农业田园世界的依恋,而是对现实的城市与村庄、市井与山林彼此连通、自由往来的世俗生活世界的依赖。孟浩然的乡土家园感包含如下重要因素。显然,故乡更能维护孟浩然的安居心理。...
2023-08-22 理论教育
爱情山水意象在《诗经》中也占有重要位置,甚至可以说是《诗经》中至关重要的题材内容,也是非常重要的意象山水审美资源。这两个基本特点体现了人文山水意象的基本特质,是《诗经》山水意象的重要构成要素。《诗经·国风·山有扶苏》中的爱情意象山水同样富有生动的情意内涵:山有扶苏,隰有荷华。《诗经·国风·汉广》提供了另一则更加经典的爱情山水意象:南有乔木,不可休息。...
2023-08-22 理论教育
如果说前述的道德主义与神化主义诠释,都是从精神上显露游女形象的崇高与神圣色彩,使得游女形象高居神坛之上,凌驾于人性之上,那么,另外一种旨在直面人性、唤醒人情的人本主义诠释方式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苏轼在这里将过去广泛传唱的汉江游女转借为江南游女,表达还归旧居的心念,表明女性角色构成了精神与心灵回归的载体。这种独特的女性叙事视角同样存在于王维的作品。...
2023-08-22 理论教育
例如,山水画常用的点画法,在名义上称作“点”,实际上是较短的线条或较小的块面。这也导致山水画的造型特点与整体画风发生了重大改变,山水画的审美模式也随之改变。这表明,山水画的点画方法具有特殊的形式美感与视觉魅力。画面使用了一种新的点画法,即分色点彩绘手法,美术史上习惯简称为点彩法。如此看来,点画已经具有独立的绘画语言地位与形式美学价值。...
2023-08-22 理论教育
文化结构是艺术风格形成的长时段的因素,体现在艺术家的技术手法及其作品形式对长期形成的文化传统的适应性。教育或训练模式是艺术风格的短时段的构成因素。对艺术风格的形成而言,教育或训练模式具有奠基意义,它导致一个学员或艺术家熟悉并习惯使用某种艺术表达方式,形成包括题材、语言、工具、技法等因素在内的特定创作模式。...
2023-08-22 理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