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雏形就是游戏。人们不都是艺术家,但每一个人却都做过儿童,对于游戏都有几分经验。所以要了解艺术的创造和欣赏,最好是先研究游戏。一个人可以当马骑,一个竹帚也可以当马骑。儿童在拿竹帚当马骑时,心里完全为骑马一个有趣的意象占住,丝毫不注意到他所骑的是竹帚而不是马。就这个意义说,它们确实是一种“消遣”。...
2023-09-30 理论教育
艺术的雏形就是游戏。人们不都是艺术家,但每一个人却都做过儿童,对于游戏都有几分经验。所以要了解艺术的创造和欣赏,最好是先研究游戏。一个人可以当马骑,一个竹帚也可以当马骑。儿童在拿竹帚当马骑时,心里完全为骑马一个有趣的意象占住,丝毫不注意到他所骑的是竹帚而不是马。就这个意义说,它们确实是一种“消遣”。...
2023-09-30 理论教育
美感与快感之外,还有一个更易惹误解的纠纷问题,就是美感与联想。类似联想和接近联想有时混在一起,牛希济的“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两句词就是好例。我的“火”字的联想线索如此,换一个人或是我自己在另一时境,“火”字的联想线索却另是一样。多数人觉得一件事物美时,都是因为它能唤起甜美的联想。在“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的人看,芳草是很美的。据一派心理学家说,这都是出于联想作用。在音乐方面,联想的势力更大。...
2023-09-30 理论教育
把快感认为美感,把联想认为美感,是一般人的误解,此外还有一种误解是学者们所特有的,就是把考证和批评认为欣赏。现在英国的学者最重“版本的批评”。此外他们也很重视“作者的生平”。“法官”要有“法”,所谓“法”便是“纪律”。这种“法官”式的批评家和上文所说的“导师”式的批评家常合在一起。他们最好的代表是欧洲假古典主义的批评家。(“刀”字的批评出诸约翰逊,不是我的杜撰。...
2023-09-30 理论教育
有些人物生来就美,有些人物生来就丑。黑格尔以为美是在个别事物上见出概念或理想。托尔斯泰以为美的事物都含有宗教和道德的教训。从此可知物须先有使人觉到美的可能性,人不能完全凭心灵创出美来。美之中要有人情也要有物理,二者缺一都不能见出美。这里我们很可以见出在觉美觉丑时心和物的关系。预料而中,自然发生一种快感。懂得这两层道理,我们就可以进一步来研究美与自...
2023-09-30 理论教育
艺术和游戏都是意造空中楼阁来慰情遣兴。艺术作品也不能不用再现的想象。艺术既是创造的,就要用创造的想象。创造的想象也并非从无中生有,它仍用已有意象,不过把它们加以新配合。王昌龄的《长信怨》精采全在后两句,这后两句就是用创造的想象做成的。具体的意象才能引起深切的情感。从理智方面看,创造的想象可以分析为两种心理作用:一是分想作用,一是联想作用。不过创造大半是旧意象的新综合,综合大半借“联想作用”。...
2023-09-30 理论教育
我们三人的反应态度也不一致。你和我如果也想见到它的美,你须得把你那种木商的实用的态度丢开,我须得把植物学家的科学的态度丢开,专持美感的态度去看它。实用的态度起于实用的知觉,实用的知觉起于经验。注意力的集中,意象的孤立绝缘,便是美感的态度的最大特点。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科学的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高目的。...
2023-09-30 理论教育
我本有许多话要说而终于缄默到现在者,也并非完全由于疏懒。这话太突如其来了!现在一般借党忙官的政治学者和经济学者以及冒牌的哲学家和科学家所给人的印象只要一句话就说尽了——“俗不可耐”。人心之坏,由于“未能免俗”。这里所说的话大半在那里已经说过,我何必又多此一举呢?在那部书里我向专门研究美学的人说话,免不了引经据典,带有几分掉书囊的气味;在这里我只是向一位亲密的朋友随便谈谈,竭力求明白晓畅。...
2023-09-30 理论教育
“七绝”是一种格律。《长信怨》的意象是王昌龄的特创,这种格律却不是他的特创。文艺革命的首领本来要把文艺从格律中解放出来,但是他们的闻风响应者又把他们的主张定为新格律。格律既可“敝”,又何取乎格律呢?但是提倡不要格律也是一桩很危险的事。创造不能无格律,但是只做到遵守格律的地步也决不足与言创造。情感是心感于物所起的激动,其中有许多人所公同的成分,也有某个人所特有的成分。...
2023-09-30 理论教育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假如庄子不是鱼就无从知鱼之乐,每个人就要各成孤立世界,和其他人物都隔着一层密不通风的墙壁,人与人以及人与物之中便无心灵交通的可能了。这种心理活动通常叫做“移情作用”。“移情作用”是把自己的情感移到外物身上去,仿佛觉得外物也有同样的情感。换句话说,乐调只能有物理而不能有人情。这也是由于移情作用。...
2023-09-30 理论教育
总而言之.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总而言之,正身和实际人生没有距离,倒影和实际人生有距离,美的差别即起于此。它们在当时和实际人生的距离太近,到现在则和实际人生距离较远了,好比经过一些年代的老酒,已失去它的原来的辣性,只留下纯淡的滋味。这些人都是不能在艺术品或自然美和实际人生之中维持一种适当的距离。...
2023-09-30 理论教育
聪明人说,我有天才,有天才何事不可为?迟钝人说,我没有艺术的天才,就是下功夫也无益。这种证据固然有相当的价值,但是它决不能完全解释天才。我承认遗传和环境的影响非常重大,但是我相信它们都不能完全解释天才。最容易显出天才的地方是灵感。杜工部常自道经验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兴”也就是灵感。此外还有许多精神病人现出“两重人格”。灵感就是在潜意识中酿成的情思猛然涌现于意识。...
2023-09-30 理论教育
所谓“式”就是标准,就是常态,就是最普遍的性质。通常所谓“自然美”和“自然丑”,分析起来,意义不过如此。这个普遍的误解酿成艺术史上两种表面相反而实在都是错误的主张,一是写实主义,一是理想主义。写实主义是自然主义的后裔。自然主义起于法人卢梭。写实主义最盛于十九世纪后半叶的法国,尤其是在小说方面。这种理想主义和古典主义通常携手并行。这种理想主义似乎很能邀信任常识者的同情,但是它和近代艺术思潮颇多冲突。...
2023-09-30 理论教育
创造与格律的问题之外,还有一个和它密切相关的问题,就是创造与模仿。技巧可以分为两项说,一项是关于传达的方法;一项是关于媒介的知识。这是行为派心理学的创见,现在已逐渐为一般心理学家所公认。声本于气,所以想得古人之气,不得不求之于声。艺术家对于他所用的媒介也要有一番研究。这就是对于媒介欠研究。在各门艺术之中都有如此等类的关于媒介的专门知识,文学方面尤其显著。诗文都以语言文字为媒介。...
2023-09-30 理论教育
英国十九世纪有一位学者叫做罗斯金,他著过几十册书谈建筑和图画,就曾经很坦白地告诉人说:“我从来没有看见过一座希腊女神雕像,有一位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的一半美。”英国姑娘的“美”和希腊女神雕像的“美”显然是两件事,一个是只能引起快感的,一个是只能引起美感的。美感与实用活动无关,而快感则起于实际要求的满足。至于看血色鲜丽的姑娘,可以生美感也可以不生美感。...
2023-09-30 理论教育
即景可以生情,因情也可以生景。生命像柏格森所说的,时时在变化中即时时在创造中。王昌龄既不是班婕妤,又不是“闺中少妇”,何以能感到她们的情感呢?所以我们读他们的作品时,觉得它深中情理。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总之,主观的艺术家在创造时也要能“超以象外”,客观的艺术家在创造时也要能“得其环中”,像司空图所说的。...
2023-09-30 理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