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功是木偶戏演员操纵木偶的基本技巧,是木偶戏演员创造人物的基本手段,也是木偶戏演员必备的条件。这二者是举偶的基本要求,是表演各种身段的基础。甩发、抖须、耍翎、摇翅等功夫,皆出自举偶,故举偶实为杖头木偶戏表演技巧之基础。由于木偶戏表演艺术特点所致,其步法更为夸张。木偶的水袖功夫木偶戏表演戏曲演员走台步,必须保持一定的重心,否则非摔跤不可。...
2023-08-16 理论教育
基本功是木偶戏演员操纵木偶的基本技巧,是木偶戏演员创造人物的基本手段,也是木偶戏演员必备的条件。这二者是举偶的基本要求,是表演各种身段的基础。甩发、抖须、耍翎、摇翅等功夫,皆出自举偶,故举偶实为杖头木偶戏表演技巧之基础。由于木偶戏表演艺术特点所致,其步法更为夸张。木偶的水袖功夫木偶戏表演戏曲演员走台步,必须保持一定的重心,否则非摔跤不可。...
2023-08-16 理论教育
台湾的木偶戏,考其源流,是从大陆移植过去的。傀儡班即演提线木偶戏,又称嘉礼戏、家里戏、加里戏、大笼。掌中班即演布袋木偶戏,又称小笼。台湾的布袋木偶戏主要来自福建泉州、漳州和广东的潮州一带,这与历史、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台湾彰化鹿港的布袋木偶(清代)台湾的风俗习惯与大陆相似,每逢迎神赛会、婚丧喜庆,逢年度节,都喜求演戏来热闹一番。...
2023-08-16 理论教育
甘肃地处西北偏远地方,但清代木偶戏演出也较为普遍。由此可见,清代木偶戏流播地域之广。传统布袋戏《武松打虎》清代乾嘉年间,陕西合阳提线木偶戏在民间获得很大的发展。这样,既满足了中下层人民的需求,又促进了提线木偶戏的发展和班社的壮大。总之,清代,特别是清代中晚期,全国各地民间几乎都有了木偶戏的班社,这些民间木偶戏班社大都是家族传承、师徒传承,各种表演技巧、特技日趋丰富。...
2023-08-16 理论教育
清代山西省《徐沟县志》“祥异”中有这样的记载:顺治十三年六月,飞蝗食苗,处处以木偶戏祭赛后,禾不为害。除过祈福免灾以外,清代节庆日木偶戏演出也逐渐多了起来,特别是在乡村的一些传统节日中,经常有木偶戏演出。清代地方志中关于木偶戏的记载显然比前代史志中要多一些,这表明清代木偶戏的发展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社会生活,如禳灾、庆典等,并且在其中担任了比较重要的角色。...
2023-08-16 理论教育
广东木偶戏大约在元代由中原传入,种类丰富,有杖头木偶、铁枝木偶、提线木偶、布袋木偶等,流行于广东各地。到明清时期,粤西杖头木偶和广东提线木偶已十分兴盛。大型杖头木偶广东提线木偶戏主要流行于兴梅、潮汕地区,潮语地区又叫柴头戏,据说是明朝初年由闽南传入广东潮州,而后在兴宁、梅州及东江一带流行。兴梅及东江一带的提线木偶造型精致,高度为65至75厘米,其中五华县的木偶形体较大,高度为109厘米。...
2023-08-16 理论教育
或许正源于这种非常便利的舞台形式和便于操纵的杖头木偶,杖头木偶戏也成为在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类偶戏形式。随着杖头木偶戏班规模的增大,民间演出杖头木偶也会使用形制较小的人戏舞台。杖头木偶戏表演湖南杖头木偶的传统舞台比较讲究,通常用三十六根竹、木质地的棍搭成八尺宽、九尺高、七尺深的台架。...
2023-08-16 理论教育
像唐、宋、元代一样,明代许多诗词中也有关于木偶戏的内容。这一天传统上会有一些民间文娱活动,明代春社有木偶戏演出。这种与民俗活动紧密结合的演出,使木偶戏在乡村广为流布。另外,在明代史志、笔记中也会记载木偶戏。明代末期,木偶戏艺人不但可以在祭祀时、节庆日演出,也可走村串户常年演出,有的富豪大户在自家园林组织的演出中也有木偶戏。……...
2023-08-16 理论教育
在传统剧目中,还有一种不是以角色身份出现的动物形象,如玩龙灯、狮子灯、虾子灯、蚌壳灯、鱼灯、马灯等,作为玩具出现在舞台上。兔子木偶,2011年兔年央视春晚道具木偶动物的造型,习用了民间玩具和民间灯彩的形式,形象甚为夸张,它同样地具备木偶造型艺术的特点。另外前面所提到的龙灯、狮子灯等动物形象,它们都是作为剧目中的道具,故不属此类。...
2023-08-16 理论教育
木偶的制作与装置,是木偶艺术的基础,往往一个木偶制作的好坏,决定一个剧目的成败。木偶的制作,分头像、盔帽、服装、肢体、靴脚和操纵装置等六个部分,虽品种不同,但其制作方法,基本上大同小异。分雕刻成形、装置机关、着彩勾画、打磨上装等四个工序。...
2023-08-16 理论教育
木偶戏班多数是由家族成员组成实行家传世袭的班主制。江苏扬州地区的木偶起源较早,唐代韦绚的《刘宾客嘉话录》中有过相关记录,说明扬州在盛唐时期就已有在市井中演出的木偶戏。...
2023-08-16 理论教育
现在,他又接受了魏明帝交给他的改进百戏木偶的任务。机关一停,戛然中止。精彩绝伦的水上木偶戏需要说明的是,在此时期关于机关木偶的各种故事中,无论是木偶的制作者,还是偶戏的欣赏者,基本上都是来自当时的北方地区。这当然是北齐各代帝王对偶戏的热衷所致,并非事实。因为所谓的郭公,一名郭秃,在古代偶戏中是一个滑稽调笑的人物形象。这种艺术领域的拓宽,使中国偶戏正式形成了用角色进行表演的代言体特征。...
2023-08-16 理论教育
而甘肃木偶作为甘肃古老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隋唐时期,甘肃一带就有木偶剧的演出活动。甘肃以永登木偶较为著名,当地人把木偶称为“肘猴子”。它的出现,为木偶戏增添不少光彩。永登木偶戏在新中国成立后得到了党和人民政府的重视保护,并得以挖掘、整理。木偶表演在唱腔、剧目、服装、表演等方面均与秦腔程式相同,因此,能演木偶戏的人也能登台演秦腔。...
2023-08-16 理论教育
提线木偶,古称悬丝傀儡、悬线傀儡,即以线索牵动偶像,使之做出相应的动作,模仿真实的人情物态,营造逼真的戏剧场面。提线木偶由提线板、线索、木偶人三部分组成。《骷髅幻戏图》明代以来,提线木偶戏已经能够敷衍大戏。个别地区的提线木偶,甚至拥有专门大戏以应付民间需要。...
2023-08-16 理论教育
当时福建派去的代表队,仅木偶戏艺人就多达有三百余个,居全国之首位。这说明南宋时代福建的木偶戏,已达到了历史上的一个高峰,并驰名全国。现在,福建尚存在的木偶主要有提线木偶、布袋木偶、铁枝木偶和幔帐木偶四种。泉州地区每逢民间婚嫁、寿辰、婴儿周岁、新建屋厦奠基上梁或落成、迎神赛会、谢天酬愿,都必须演提线木偶戏以示大礼。...
2023-08-16 理论教育
俑的历史命运,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秦汉以后,中国进入封建社会,俑的社会职能也开始变化。当然,丧葬的礼仪成本也变本加厉,更加奢华,但俑的娱乐职能却更令人注目。据记载,有一种汉俑,手足能够活动。关于汉俑在当时的社会功用,也留下了一些历史记载。在西汉,已有能活动的歌舞俑,但主要是丧葬之家举行祭献仪式时作为丧乐的活动形式之一出现的,直到汉末,才用于“嘉会”,作为喜庆娱乐活动的一种方式。...
2023-08-16 理论教育
杖头木偶,古称杖头傀儡,民间多称作托戏、肘偶、托偶戏等。这正是明、清两代杖头木偶的基本演出面貌。这种偶戏形式介乎杖头木偶与布袋木偶之间,广泛活跃于河北民间。湖南的湘剧老艺人甚至称木偶班艺人为“大师兄”,以示偶戏的生成历史之早。解放以后,湖南的杖头木偶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国内外颇有盛名。石阡木偶戏是贵州东北部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杖头木偶,又称傀儡戏。...
2023-08-16 理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