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松是杨时弟子罗从彦的学生,自小培养了朱熹对二程学术的兴趣。吕祖谦在丽泽书院制定了详细的学规,将儒家道德规定为人际关系的准则,强调在儒家生活规范中体认道德修养。朱熹借鉴吕祖谦的学规并进一步修订,制定了更加精致系统、规范简约的《白鹿洞书院学规》,成为后世书院学规的典范。...
2023-08-29 理论教育
朱松是杨时弟子罗从彦的学生,自小培养了朱熹对二程学术的兴趣。吕祖谦在丽泽书院制定了详细的学规,将儒家道德规定为人际关系的准则,强调在儒家生活规范中体认道德修养。朱熹借鉴吕祖谦的学规并进一步修订,制定了更加精致系统、规范简约的《白鹿洞书院学规》,成为后世书院学规的典范。...
2023-08-29 理论教育
事实上,朱熹在吕祖谦祭文中除了暗示自己将继承道学领袖的位置外,也的确提出了道学团体的政治、社会使命,表明道学团体并非完全专注于学术而不关心政治。[17]在吕祖谦去世后,朱熹以及道学成员们更积极地参与到国家政治中,与反道学的官员发生了激烈冲突,对道学乃至南宋以后学术的发展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唐仲友与宰相王淮是同乡,且有姻亲关系,因此朱熹对唐仲友的弹劾目的并不单纯,矛头直指以王淮为首的反道学官僚群体。...
2023-08-29 理论教育
完颜亮被弑后,金人试探性地要求恢复和约。这次惨败宣告孝宗即位后朝野瞩目的北伐以失败而告终。在对金政策方面,宋高宗与宋孝宗有根本性的分歧,宋高宗倾向于维持和好,而宋孝宗锐志于恢复。汤思退主张答应金人要求,尽快达成和议;而宋孝宗对此断然拒绝,双方和谈一度停顿。这一安排清楚地反映出南宋高层的权力结构及政策分歧,汤思退是宋高宗主和路线的代表,张浚则象征着宋孝宗的恢复志向。...
2023-08-29 理论教育
同时党项乘机割据夏、绥、银、宥等州,成为当时西北部的一个藩镇势力。李继迁死后,其子李德明继立,继续巩固与辽朝的关系。北宋大多数官员无法接受党项与北宋平起平坐,主张立刻出兵讨伐西夏,兴师问罪。于是宋仁宗于当年六月下诏削去元昊官爵,停止互市,募人擒杀元昊,宋夏关系恶化。李元昊认为夏与辽联姻通使多年,宋若出兵西夏,辽方必定不会坐视。...
2023-08-29 理论教育
接下来,金军的两次入侵又导致宋军伤亡惨重,开封陷落后,曾经雄极一时的宋朝禁军完全崩溃,溃兵余卒成为“兵匪”,流浪于江淮之间。两人率兵一举杀死了王渊和众宦官,在闹市张贴榜文,宣称为民除害。主导这一事件的张浚立刻遭到罢免,故相赵鼎被疾速召回朝廷。张浚被罢相,其所主张的积极恢复政策破产,宋高宗原本已经被张浚说服,移跸到建康,以展示进取的姿态,却于兵变后很快返回杭州。...
2023-08-29 理论教育
而围攻鄂州的蒙军长期屯兵于坚城之下,后方补给不足,再加上军中疫病流行,战斗力减弱。成功挫败蒙古大军对鄂州的包围,贾似道功不可没,他在给宋理宗的捷报中大大夸耀了自己的功绩,故意隐瞒了曾经向蒙古忽必烈求和的事实。客观而言,钓鱼城之战是此次战争的转折点,但对于不甚了解蒙古内部状况的南宋朝野而言,鄂州之战才是扭转乾坤之举。贾似道作为鄂州之战的南宋军队统帅,并无失职的表现。...
2023-08-29 理论教育
鄂州是军事重镇,它被蒙军围攻的消息使南宋“中外大震”。鄂州之战紧急时,南宋援军陆续到达。忽必烈顺水推舟,与贾似道达成停战协议,解除了对鄂州的包围,北归而去。忽必烈撤军只是为了北归争夺汗位,并非被南宋军队战胜,因此“鄂州大捷”名不副实,贾似道还朝后又向包括理宗在内的南宋中央政府隐瞒了私下求和的行为。随着形势的发展,这种虚构的“功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023-08-29 理论教育
[10]在宋人笔下,似乎宋朝自诞生之日起便一扫前代重武轻文之弊,确立起崇文抑武之风,常被他们引以为据的,便是宋太祖“宰相须用读书人”与“欲武臣尽读书”两句名言。朝堂上话题的转换,令人觉察到时代变迁的迹象,太祖“欲武臣尽读书”究竟意味着什么,每个人有不同的理解。宋太祖不但说“宰相须用读书人”,多次表示“欲武臣尽读书”,自己也勤于读书,尤其喜欢阅读历代史书,经常读书至深夜,称读书能增广见闻。...
2023-08-29 理论教育
南宋史学家将宋高宗赵构重建赵宋王朝及南宋初年宋军抵御金军入侵的这段历史称誉为一次“中兴”。在“中兴”过程中,很多文臣武将屡立战功,其中有四位军事统帅,抗金功绩最为突出,他们是韩世忠、张俊、岳飞、刘光世,合称“中兴四将”。南宋画家曾根据四位将领绘有《中兴四将图》,由此今日人们仍能一睹这四位名将的风采。建炎四年正月,金军整兵再次进攻明州,张俊与知州刘洪道坐城楼上,指挥军队掩击,再次将金军击退。...
2023-08-29 理论教育
南宋绍兴七年十一月,挞懒和兀术率兵至开封,将刘豫废为蜀王。从绍兴八年开始,宋金迅速展开缔结和议的行动。赵鼎等人对和议的反对,给了秦桧可乘之机。绍兴八年第一次宋金和议非常粗略,金使张通古十二月抵达杭州时说:“先归河南地,徐议余事。”在金人看来,国书的接受已经可以视为和议的成立。因此,绍兴八年和议的最大争议,就在于宋朝应该以何种礼法接受金朝国书。...
2023-08-29 理论教育
南宋理宗端平元年,宋蒙联合攻破金朝最后的“都城”蔡州,金哀宗完颜守绪自杀身亡,金朝灭亡。后来的杨谊部尚未到达洛阳,在城东遭蒙古军的伏击,几乎全军覆没。蒙古军队趁机掩击,宋军大部被消灭。“端平入洛”对南宋政局产生了深远影响,使蒙古有了进攻南宋的口实,同时由于入洛宋军损失严重,削弱了宋军的战斗力。入洛失败加剧了南宋政权的内部纷争,导致人心涣散。...
2023-08-29 理论教育
在这样一个以“守静”为要旨的大环境中,任性使气的寇准显得格格不入,宋真宗对他的性格心知肚明,并未急于把他召回中枢。寇准重返权力核心,有赖于时代的推动,契机就是北部契丹的威胁。面对来势汹汹的契丹军队,北宋朝堂议论纷纷。宋真宗抵达澶州后不久,辽军统军萧挞凛外出督战,被宋军用床子弩发射箭矢,击中额头,伤重不治。辽军临阵折将,士气大落,于是与宋朝商议求和。...
2023-08-29 理论教育
三月,授赵璩开府仪同三司、判大宗正事,称皇侄。史浩对赵玮力言率师前驱之非,告诫其危难之时父子不可跬步相离。宋高宗退居德寿宫,自称太上皇帝。此外,在位的最后三四年中,宋高宗受到一些精神上的打击。雪上加霜的是,完颜亮撕毁和议,金人铁骑卷土重来。宋高宗的政权建立在和议的基础上,为了缔结和议,他忍受了巨大的屈辱,但最后仍几乎再次成为丧家之犬,这无疑是对他的威信和政策的严重打击。...
2023-08-29 理论教育
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总揽事权。宋神宗与王安石虽志同道合,但在权力世界,却分处君权和相权的中心,周围各自形成了不同的权力集团。在宋神宗与王安石合作的后期,双方的权力意识都已出现。王安石“非常相权”的取得,在宋代政治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士大夫与皇帝共治天下的权力得到了皇帝的正式承认,也意味着宋代士大夫政治的定型。溯其源头,仍是借用王安石条例司的办法。...
2023-08-29 理论教育
寻找时机消灭辽朝,成为一个隐藏在北宋君臣内心深处的秘密与渴望。以宋徽宗、童贯、蔡京为首的北宋朝廷,认为辽朝内部虽然出现了种种危机,但辽朝元气未丧,尚有一定的实力。这一消息对宋朝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北宋君臣害怕辽与女真讲和,对自己不利,决定不派朝廷使者携带诏书前往金国。北宋境内由于爆发方腊起义,迟迟按兵不动。正当北宋君臣欢庆收复燕云之际,金朝已经磨刀霍霍,准备灭亡北宋。...
2023-08-29 理论教育
朝中一些官员,如翰林院直学士留梦炎等,认为度宗此举处置失当,上书请度宗收回成命,挽留贾似道总理朝政,但度宗并未采纳这些意见。有了这次的经验,贾似道以后又多次故技重演,以辞官回乡为名要挟度宗,以此保证自己对朝政的绝对控制。度宗百般挽留,甚至不顾君臣身份差别,竟然给贾似道下拜,恳求他留在朝廷主政。贾似道本人靠外戚身份飞黄腾达,但对干政的外戚却毫不手软。...
2023-08-29 理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