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结构,又称饮食结构、膳食结构,是指人们饮食生活中食物种类和相对数量的构成。三是在中国的饮食制作和格局上,形成了养与助、益、充结合的传统。在用粮食作为主要原料的饭、粥、面点中加入肉食品和蔬果,成为中国人约定俗成的食品制作方式。另外,对蔬菜原料进行粗菜细做、细菜精做、一菜多做、素菜荤做,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一大特色。需要指出的是,中国传统食物结构也存在着不足,主要涉及它的模糊性及由此而来的随意性。...
2023-08-30 理论教育
食物结构,又称饮食结构、膳食结构,是指人们饮食生活中食物种类和相对数量的构成。三是在中国的饮食制作和格局上,形成了养与助、益、充结合的传统。在用粮食作为主要原料的饭、粥、面点中加入肉食品和蔬果,成为中国人约定俗成的食品制作方式。另外,对蔬菜原料进行粗菜细做、细菜精做、一菜多做、素菜荤做,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一大特色。需要指出的是,中国传统食物结构也存在着不足,主要涉及它的模糊性及由此而来的随意性。...
2023-08-30 理论教育
中国是56个民族的大家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比较独特的日常食俗。总体上看,直到今天,一日三餐食制仍是中国人日常饮食的主流。(二)少数民族的日常食俗中国的少数民族众多,由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不一样,使得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了各自独特且丰富多彩的饮食习俗,主要表现在饮食品的选择、烹调加工、饮食爱好等方面。朝鲜族日常的主食是稻米,也有麦面等。...
2023-08-30 理论教育
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失去其天下共主的地位,“礼崩乐坏”,诸侯并立,竞相争霸,连年兵战。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大变革局面,诸子蜂起,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文化大发展的时期。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裂变致使文化教育得到普及和较大发展,打破了以往少数贵族垄断文化知识的格局,由“学在官府”走向“学在民间”。自先秦以降,儒家学说不断发展,最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
2023-08-30 理论教育
学习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是为了加强对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所形成的民族智慧、民族精神的系统了解,并批判地继承,以便清楚地认识我们所处的时代,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这就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深刻地认识和把握中华民族精神。建设中国特色新文化体系,必须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道路,必须立足于中国的现实。...
2023-08-30 理论教育
在前文中提到汉字的特点之一便是汉字富有音乐性与娱乐性,汉字的音乐美便是汉字富有音乐性。唐诗宋词之所以朗朗上口,表情达意如此透彻,散文、游记之所以生动易于记诵,都是因为与汉字的音乐美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71]汉字有着独特的韵律和优美的语感,所以中国古人很早就用汉字“宫、商、角、徵、羽”来标示音乐了,并且用汉字来区别各类乐器。...
2023-08-30 理论教育
义利之辩是中国伦理思想史上讨论和争论最多也最为激烈的问题之一。百姓人民之利,就是墨子认为的最高的“义”。由于直接秉承儒家尚义反利思想传统的宋明理学把义与利绝对割裂了,特别是“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之类的说法显然是有悖情理的。因为义利皆属人为,庄子认为它们有累自然的心性,必须摈弃。其二是欲理(道)之辩。...
2023-08-30 理论教育
明代是小说和戏剧时代,长篇章回小说达到了创作的高潮,《三国演义》《水浒传》为主要代表。在元成宗元贞、大德年间,元杂剧的创作和演出达到了鼎盛时期,出现了被后人称为“元曲四大家”的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以及王实甫等著名的元杂剧作家。《金瓶梅》是一部世情小说,作者为“兰陵笑笑生”,它围绕西门庆发迹、得势到衰败的过程,揭露了明代晚期的社会现实生活。...
2023-08-30 理论教育
正是以上两个方向、两种风格的无所不食,造成了中国历史食文化民族性的食物原料选取的异常广泛性。饮食不满足于习常,力求丰富变化,是中国历史上上层社会的主要饮食习惯。关键在于,这种量化操作忽略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质的差异。我国疆域辽阔,各地气候、自然地理环境与物产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加之各区域民族、宗教、习俗等诸多情况的不同,在中国版图内历史上形成了众多风格不尽一致的饮食文化区。...
2023-08-30 理论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集中体现,对中华民族的每一个成员都有着强烈的激励功能,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心理和价值追求的思想纽带,是唤醒人们为民族统一、社会进步而英勇奋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源泉。近代中国人民为了救亡图存和民族自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2023-08-30 理论教育
中国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及其祖先在自己的领土上创造出来的让世人瞩目的文化总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相继与邻国缅甸、尼泊尔、蒙古、巴基斯坦、阿富汗、印度等签订边界条约,中国的疆域最终定位。中国文化则是指在此地域范围内所创造的文化。中华民族,是创造中国文化的主体,是现今中国境内由华夏族演衍而来的汉族及55个少数民族的总称。中国文化的空间、主体特征如上所述。...
2023-08-30 理论教育
汉字的传承与传播功能是显而易见的。传承功能是就时间角度而言的,是一种纵向的传递;传播功能是就空间角度而言的,是一种横向的传递。汉字传承与传播的主要特点是跨时空,从古至今不间断,且能永续绵延;由内而外无阻隔,可以到达世界上的任何地方。(一)汉字的传承功能从时间角度看,汉字超越了几千年时间长河的限制,载着先民们的智慧一路踏歌而来。...
2023-08-30 理论教育
要了解中国历史,了解中国的传统史学,首先要理解“历史”一词的含义。有学者猜测,“历史”一词可能来自日本学者。日本学者用“历史”一词来翻译西方的“historia”一词,“历史”这个词舶来中国后,我国的学者才开始使用“历史”一词来翻译西方学界具有双重含义的“history”。了解过去是研究历史的一小部分内容,更重要的是历史研究的现在指向和未来指向功能。中华民族是具有深刻历史意识的民族。...
2023-08-30 理论教育
宋明理学是以儒学为主体,融合道、佛两家,建立了包括理气论、心性论为中心的哲学理论体系。在宋代,就有人用“理学”来命名该时期的哲学。[57]宋明理学发轫于北宋,创始人主要有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南宋后期的王守仁是宋明理学中“心学”的集大成者。宋明理学达到了思想发展史上的新水平,它提出的范畴、命题,所讨论的问题是新的,它探究的学术理论的广度和深度是前所未有的。...
2023-08-30 理论教育
在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体系中,人性善恶问题是伦理思想家们建构伦理道德理论的出发点。和孟子相反,荀子则明确主张人性本恶。北宋的王安石也认为性本无善无恶。但告子却未能进一步阐发,故龚自珍有《阐告子》一文,对人性无善恶的思想予以继承弘扬。庄子认为人性是无法用善恶来界说和解释的,因为人性乃是超善恶的东西。...
2023-08-30 理论教育
(二)科举制的流弊1.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科举制度成为专制君王控驭士人的工具。详见《科举制度起源辨析》。...
2023-08-30 理论教育
[16]中国古代建筑既属于科技上的重要成就,也表现出卓越的艺术性。它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浩大的古代宫殿建筑,也是世界古代建筑群体的精品。故宫是一座辉煌的建筑艺术殿堂,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最高成就。苏州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初年,位于苏州城东北隅,占地5.2公顷,与北京颐和园、河北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小沧浪”的北面架设一道略呈拱形的风雨桥“小...
2023-08-30 理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