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栘喜酸性红壤,根系深广,抗旱耐瘠力强,主要生长在云南中部和南部海拔1000~3000米的山谷、溪旁、灌丛中或路旁杂木林中。此外,云南栘果实还可加工果脯,果酱、果丹皮、果酒、果冻等。云南栘树皮具收敛止血和清热解毒作用,作药用可治烧伤、感染等症。野生的云南栘还可作为苹果及花红的砧木,不仅接口愈合好,且具早果、矮化、抗旱瘠作用。图5-11云南栘果实...
2023-09-29 理论教育
云南栘喜酸性红壤,根系深广,抗旱耐瘠力强,主要生长在云南中部和南部海拔1000~3000米的山谷、溪旁、灌丛中或路旁杂木林中。此外,云南栘果实还可加工果脯,果酱、果丹皮、果酒、果冻等。云南栘树皮具收敛止血和清热解毒作用,作药用可治烧伤、感染等症。野生的云南栘还可作为苹果及花红的砧木,不仅接口愈合好,且具早果、矮化、抗旱瘠作用。图5-11云南栘果实...
2023-09-29 理论教育
作为一种在古代社会最能获得稳定食物来源的方式,人类采集野生植物的历史已经延续了上百万年。直到今天,在一些野生资源丰富的地区,采集野生食用植物进行利用仍然是当地人重要的生计行为,有大量野生植物被认定为“救荒植物”。因为野生食用植物对于人民日常生活具有重要价值,所以对其的认知和利用也以各种途径和方式得到流传。...
2023-09-29 理论教育
一般来说,古人对用于染色的植物并没有太多限定,只要具有鲜艳色彩的植物均可作为染色原料,使用的部位也各异。乔木、灌木、藤本、草本均可成为染色的来源。然而,大潮虽然退却,仍有细流塘洼得以存之,值得庆幸的是在像云南这样的一些边远民族地区,因为植物资源丰富易得,民族传统文化氛围浓厚、影响力强等诸多原因,使得传统植物染色技术及其相关植物知识能偏安于一隅,沉淀在一些社区和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得以传承和保留。...
2023-09-29 理论教育
余甘子果实初入口时味道酸涩,之后啜水即能回甘,用其入药能清热、凉血、生津止渴,润肺化痰,可治疗风热、咳嗽、喉痛,慢性咽炎、腹泻等不适。除饮用之外,人们也将余甘子腌制、制成果脯、干果或者泡酒等,食用方法多种多样。图5-12余甘子余甘子对于在外云南人来说是一种隐喻的乡愁,它饱含了很多乡人难忘的记忆。,苦涩尽,甘甜来,这也是余甘子最让人称道的品格吧!...
2023-09-29 理论教育
红花含有丰富的红花色素和红花黄色素,可做红色和黄色染料。红花的红被誉为“真红”,能染出非常艳丽的效果,而且可以直接在纤维织品上染色,所以在合成染料出现之前是民间极为重要的红色染料。红花的红色素因为来源于天然,所以不但可以用来染制针织品,也可用来给食物染色。玫瑰茄花萼肉质红色,含有大量的花青素,是制备玫瑰茄红色素的主要原料。苏木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红色染料之一,我国使用苏木染色的历史十分悠久。...
2023-09-29 理论教育
在众多的山地民族中,彝族和苦荞麦的关系最为紧密。除了食用之外,彝族人很早就发现了苦荞的药用价值。夏枯草夏枯草为唇形科夏枯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有的地方也叫棒槌草、夏枯头等,是彝族民间常用的药用植物。葛根在彝族居住的山区比较容易获得,因此也是彝族民间常用的药用植物。彝族人喜欢喝酒,宿醉难受时会食用葛根醒酒或解酒,一般是嚼食鲜葛根,或是以葛根泡水饮用。彝药中称其为“尼迟色”,是一种重要的彝族药。...
2023-09-29 理论教育
,这些古籍成为中国古代食花文化传承的有力依据。在四时鲜花不断的云南大地上,以花入馔,秀色佐餐更是已经成为一种日常的生活习惯,深深嵌入了各民族传统文化当中。不同民族因为地理环境差异,花卉资源不同,利用方式各异而产生了各具特色的食花文化。比如,生活于滇西北地区的纳西族就是一个有着悠久的食花文化,擅长识花用花的少数民族,纳西社会古老的“东巴经”中记载有该民族认识自然,识别可食用花卉的起源故事。...
2023-09-29 理论教育
因雨热同期,降雨充沛,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终年为绿荫覆盖,树冠相连,遮天蔽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结构虽然不如热带森林那样复杂,但是依然林相整齐,植被茂密,生物多样性也非常丰富。云南西北部属青藏高原东南缘,处于中国地势结构最高一级台阶的边缘地带,其植被类型亦多样,空间分布十分复杂,这里是亚洲大陆最后保留下来的大片原始森林区,寒温性针叶林即分布于这一区域。...
2023-09-29 理论教育
藏语称小叶毛球莸为“帕毛囊宝”,在藏药中全草入药,是一种常用藏药,为80多种藏药处方中的重要配药。藏医药名著《月王药诊》和《医学四续》中均有菥蓂子配方使用的记录。图4-14滇西北高原的绿绒蒿绿绒蒿在藏区是常见的药用植物,历史以来应用都比较广泛。...
2023-09-29 理论教育
历代本草中将菊分为甘菊、野菊两种,历代药家认为入药必须要甘菊,野菊不宜入药。头状花序直径1.5~2.5厘米,多数在茎枝顶端排成疏松的伞房圆锥花序或少数在茎顶排成伞房花序。瘦果长1.5~1.8毫米,花期6~11月。过去,如果有人出现牙痛、目痛的上火症状,通常会采来野菊花晒干以后泡水喝,以达到清热解毒、疏风散热、散瘀、明目、降血压的目的。...
2023-09-29 理论教育
彝族“插花节”“插花节”又名“马缨花节”,是云南楚雄彝族地区的一个传统节日。插花节于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一般持续3天左右。每到花山节,来自四村八寨身着节日盛装的苗族群众扶老携幼聚拢到“花场”上。节日的第一个早晨,花杆头须赶早在太阳出山之前将准备好的花杆竖在场中,并要率众人举行庄重的祭祀活动。...
2023-09-29 理论教育
血藤在苗药中实际上是一类植物的统称,分属于不同的科属种,以下介绍几种苗药中血藤类典型药用植物。苗药中一般取大血藤的藤茎及根干燥后入药,四季均可采取。苗族药中取根茎干燥后入药,认为重楼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抗癌和止血等作用,对治疗蛇虫咬伤、跌打损伤、惊风抽搐等方面有显著疗效。相传苗族先民在捕猎时常使用弓弩,为了能及时、迅速捕杀猎物,他们会从一些有毒的植物中提炼“弩药”,涂抹在箭头上...
2023-09-29 理论教育
少数民族文身和染齿原料一般取材于自然环境中的染色植物、矿物甚至是一些动物的胆汁、血液等。图6-26楚雄地区“跳小豹子笙”除了文身之外,在人体的皮肤上用植物染料进行绘画以增加美感和神秘感的皮肤美饰文化也在一些民族中得到保留。云南少数民族植物染色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反映了人类生活方式与人类在不同的环境中为生存而采取的策略,不同人群对自然环境尤其是植物的依赖性以及价值取向,造就了多样的植物染色文化。...
2023-09-29 理论教育
云南是大山的故乡,全境国土面积有94%以上都是山地。一般来说,以元江谷地和云岭山脉南段的宽谷为界,云南高原可分东西两大地形区域。该地区向北有高黎贡山、怒山、云岭、玉龙雪山等险峻山脉以气贯长虹之势自北向南排列,海拔约3000~4000米左右,山高谷深。纵观云岭大地,正可谓“千峰叠嶂争奇秀,万壑纵横竞峥嵘”。...
2023-09-29 理论教育
图4-3美登木美登木为傣族民间常用的药用植物,傣族人采来美登木的茎、叶,切段,干燥后即可入药,一年四季均可以采集。粗叶木过去为西双版纳的林下野地间的常见植物,但是,近年来因为当地大量开发经济作物,植被遭到破坏及气候变化等因素,粗叶木的生长环境也受到了影响,目前已经被西双版纳州列为傣药濒危植物之一,亟待进行资源的保护和引种开发。...
2023-09-29 理论教育
皱皮木瓜为蔷薇科木瓜属的落叶灌木,又名贴梗海棠、贴梗木瓜、宣木瓜等,云南方言称其为酸木瓜。酸木瓜适宜生长的环境为阳光充足、土质肥沃、湿润且排水良好的地方。在乡间,老百姓将酸木瓜栽植于田边地脚、房前屋后的空闲地。酸木瓜在云南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其果实味道虽酸涩,但富含蛋白质、脂肪、有机酸、维生素和各类微量元素,营养价值较高。除了饮用之外,酸木瓜常被当地人用作烹饪的原材料。...
2023-09-29 理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