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北庭之后,西州也曾被吐蕃攻陷。关于西州陷落的相关过程,学者们已有清楚的讨论,此处仅略述之。《元和郡县图志》载西州贞元七年陷蕃[205]。其经去年西州顷陷,人心苍忙,收拾不着。[206]由此可知,西州陷于吐蕃的时间实际上是贞元八年[207]。然而吐蕃可能很快就退出了西州。这一观点无疑是正确的。虽然北庭和西州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维持了唐朝统治时期的秩序,但唐朝却与之形成了彻底的隔绝,唐朝也就此退出了西域。...
2023-10-03 理论教育
继北庭之后,西州也曾被吐蕃攻陷。关于西州陷落的相关过程,学者们已有清楚的讨论,此处仅略述之。《元和郡县图志》载西州贞元七年陷蕃[205]。其经去年西州顷陷,人心苍忙,收拾不着。[206]由此可知,西州陷于吐蕃的时间实际上是贞元八年[207]。然而吐蕃可能很快就退出了西州。这一观点无疑是正确的。虽然北庭和西州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维持了唐朝统治时期的秩序,但唐朝却与之形成了彻底的隔绝,唐朝也就此退出了西域。...
2023-10-03 理论教育
于是唐朝决定出兵西域,高昌则成为了打击目标。薛延陀的请求也得到唐太宗积极的响应。在这种局势下,唐朝对高昌的征讨就十分顺利了。侯君集率大军继至,进兵高昌。随后唐朝在高昌之地设立了西昌州,旋即改为西州。存在了一百四十余年的麴氏高昌国,也就此变为了唐朝的州县。[93]唐灭高昌之后,乙毗咄陆西走,可汗浮图城的西突厥叶护便投降了唐朝。...
2023-10-03 理论教育
伊州、西州、庭州及安西都护府建立之后,唐朝一举控制了天山东部地区,取得了通往天山以南绿洲国家的门户,并通过设立州县的方式在西域建立起相对稳固的前沿阵地。可以说,唐朝的西域经营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然而,唐朝的强势介入只是稳定了西域东部的局势,西突厥战乱的格局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贞观十五年十一月,又发生了薛延陀袭击突厥的事件,北方草原再次出现动荡。...
2023-10-03 理论教育
可能是因为失去了吐蕃的支援,咸亨四年十二月,在萧嗣业行军的打击下,弓月、疏勒二国王入朝请降。至迟在上元二年,唐朝又逐渐恢复了对四镇的统治[178]。刘安志先生则通过对吐鲁番出土文书的考证指出,在咸亨二、三年间龟兹仍称安西;咸亨三年至上元三年间,安西都护府并未迁回西州[181]。那么在咸亨元年罢四镇到上元二年前后恢复四镇的这段时间里,安西都护府是否迁回了西州呢?...
2023-10-03 理论教育
如果按《唐会要》、《沙州伊州地志》的说法伊吾军为景龙四年五月置的话,那么伊吾军创立不久后,就立刻被朝廷纳入到了针对东突厥默啜的战略计划中。关于伊吾军驻地,诸书皆载在伊州西北的甘露川。从这种地理形势来看,伊吾军移至伊州西北的甘露川,可以更好地抵御东突厥的西侵。通过吐鲁番出土文书,可以看到伊吾军的一些实际状况。但在具体运作过程中,伊吾军有其具体的地界,应当就是在其驻扎的甘露川一带。...
2023-10-03 理论教育
此外,还需要注意到唐朝内部的制度变革对于伊、西、庭三州军政体制发展的带动。放在整个唐帝国的视野中看,伊、西、庭三州的军政体制也是具有典型意义的。这也是进行伊、西、庭三州军政体制研究的旨趣之一。伊、西、庭三州军政体制发生的二些重要变化,基本都是与安西四镇联动的。...
2023-10-03 理论教育
仪凤三年正月,唐高宗以李敬玄为洮河道行军大总管,正式出兵吐蕃。仓曹参军、兵曹参军皆为都督府之僚属,而州的诸曹长官应称司仓参军、司兵参军,可知仪凤二年至三年西州仍然保持了都督府级别的建制。(二)裴行俭平西域前后的西州、庭州与安西唐朝先前授予阿史那都支以匐延都督,原本是想让他安集五咄陆部落。此时大食已经占领波斯,送泥涅师回波斯显然是不现实的。裴行俭的建议中明确提到因李敬玄、刘审礼兵败,不宜再度出师。...
2023-10-03 理论教育
然而,唐朝有效控制区域的边界,实际上远在玉门关、阳关以西。唐朝成功地在传统上的“西域”地区最东端建立起伊州、西州、庭州,这三州之地也就成为了唐朝的“域内”,而非“域外”。说明唐朝建立西州之后,西州已西方可称为“西域”。可以说,唐朝在西域的成败,与整个帝国的历史命运息息相关。从交通上说,唐代的伊、西、庭三州,正是中原进入西域的门户。唐代的伊州在汉代为伊吾,西州为汉车师前国之地,庭州为汉车师后国之地。...
2023-10-03 理论教育
控制了伊吾之后,唐朝只是夺取了进入西域的第一道门。隋亡唐兴之际,麴氏高昌国已经在西域立国超过百年。由于其在丝绸之路的特殊地位以及在各方势力之间的微妙关系,高昌国不幸成为了西域政治风暴的中心。面对西突厥的内乱,唐朝一度采取不介入的政策。身为译语人的揖怛然纥出使,显然就是侦查西域情况。无论如何,从贞观六年七月派出使节册封泥孰开始,原来保持中立的唐朝正式介入了西突厥的纷争。...
2023-10-03 理论教育
三府实际上是镇抚了高昌的三个军政要地。关于西州初置时的州治,似乎并没有十分明确的记载,依情理推断应当是设在原高昌国的军政核心高昌城。这一说法无疑是正确的。县以下,唐朝又按国家律令在西州全面推行了乡里和邻保制度。这提示我们,西州的乡里制度极有可能是在西州初创之时就随州县一并设立。因此,并不能据此认定存在永安乡“洿林里”。这表明,在高昌国五郡改制为西州五县的同时,原高昌国的部分县,也被改制为西州的乡。...
2023-10-03 理论教育
乙毗咄陆可汗的强势给唐朝新建立的伊、西、庭三州造成了很大威胁,同时西州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人力紧张状况[389]。故此,唐朝在对西州进行进一步安抚的同时,也开始通过徙死罪、流徒之人及招募戍守士兵的方法,来加强伊、西、庭的防御。戊辰,募戍西州者,前犯流死亡匿,听自首以应募。大量中原人口来到西州,无疑会为西州提供更多的人力资源,缓解人力紧张的状态,保证作为伊、西、庭核心的西州的防御力量。...
2023-10-03 理论教育
贞观十四年,唐朝在西域建立起自都护府至州、县、乡、里的行政建制,与此同时,以安西都护府为核心的军事体系也构建起来。安西都护及诸州刺史,既有行政职责,又有军事职责。尤其是安西都护府,是当时伊、西、庭三州的最高军事机构。这批随侯君集远征而来的内地兵士,就应当是西州、庭州建立以后最早在其地驻防的镇兵。...
2023-10-03 理论教育
不仅是文书,吐鲁番地区还出土了很多唐代墓志,例如《武周张怀寂墓志》、《唐天山县南平乡令狐氏墓志》、《唐高耀墓志》等,为唐代伊、西、庭三州历史的研究提供了关键的史料。除了针对出土文献的研究以外,唐代西域经营史的研究方面,还有很多非常重要的论著。有丰富的出土文献可资利用,西州行政体制的研究也得以深入开展。...
2023-10-03 理论教育
安西都护府是唐朝在西域设立的军政领导机构。因为西州特殊的战略地位,安西都护府最初是设在西州的。此说已为大多数学者接受,现在一般认为安西都护府迁龟兹是在高宗显庆三年。故贞观十四年安西都护府初设时,并不是以统领羁縻府州为主。当时安西都护府的主要职责,应当就是统领这些镇兵,负责伊、西、庭三州的军事,进而处理一些西域事务。安西都护府对伊州的军事统属关系,由此可见一斑。...
2023-10-03 理论教育
当时隋朝或也曾计划巩固其在伊吾的统治。然而不久之后,隋王朝在一系列的政治危机中轰然崩塌,唐帝国继之而起。隋唐交替之际,已经一分为二的东、西突厥都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空间,西域地区也一直在突厥的势力范围之内。根据《沙州伊州地志》后文所记之“以财多为贵”的风俗、立有袄庙以及当地的神名、地名、首领姓氏判断,隋末唐初占据伊吾七城的胡人,主体应当是粟特人[19]。与伊吾类似的是南道鄯善的情形。...
2023-10-03 理论教育
北庭都护府设立之后,庭州的建制就已经不存在了。则北庭都护府所属马坊,有可能是管理北庭长行马等相关事宜的机构。这里已经不见有庭州,北庭都护府实际上是作为当地的行政机构来处理长行马的事宜。这表明在承担起军事任务的同时,北庭都护府也负责当地的民政事务。北庭都护府成立后的情况则不同,庭州建制取消,北庭都护府成为当地唯一的州府级军政机构。其中前4人分别为府、史,显然就是北庭都护府的主典胥吏。...
2023-10-03 理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