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战争,中国失败,向外乞援,予以不可多得之时机;列强外交家遂从事于秘密活动,总署大臣不善应付,几成瓜分之局势。及中国陆海军败挫,英始转而亲日,毫无反对《马关条约》之表示,拒绝参加干涉还辽之行动。九月,三国通知日本议定款额及撤退辽东驻军事宜,十月,外务省照复许之。三国以为大有功于中国,谋求经济上之权利.政治上之势力。...
2023-08-21 理论教育
中日战争,中国失败,向外乞援,予以不可多得之时机;列强外交家遂从事于秘密活动,总署大臣不善应付,几成瓜分之局势。及中国陆海军败挫,英始转而亲日,毫无反对《马关条约》之表示,拒绝参加干涉还辽之行动。九月,三国通知日本议定款额及撤退辽东驻军事宜,十月,外务省照复许之。三国以为大有功于中国,谋求经济上之权利.政治上之势力。...
2023-08-21 理论教育
约法凡五十六条,共分七章,规定人民享受之权利义务,参议院之组织职权,临时大总统之职权,国务员之责任,法院独立等。约法采用内阁制,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国务员,凡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之法律命令,均须由其副署。国务员之人选,须得参议院之同意,其受弹劾者,总统应免其职;但得交参议院复议一次。三十日,新总统下令委任,袁派掌握陆军海军内务实权。...
2023-08-21 理论教育
外使驻京解决于英法联军之役,英、法、美、俄使馆相继成立于北京,咸丰患其觐见,不肯返京。同治嗣位,外使要求觐见,总理衙门答称太后听政,不能照允。据恭亲王奕奏报,有饬其无庸谒见君主之语,据外人记载,蒲安臣谒见外国元首,称同治亲政,亦许外使入觐。一八七二年,同治大婚,筹备多日,礼极隆重。后《烟台条约》成立,关于入觐,虽有规定,而太后于归政前及光绪亲政之初,迄未准其进见。...
2023-08-21 理论教育
国内领土据今估计,凡四百余万方英里,世界陆地约五千七百余万方英里,亚洲一千五百万方英里,中国面积约占全球十四分之一,亚洲四分之一。世界人口凡一亿八万万,中国约逾四万万,殆占总数四分之一。人民耕种生活之情状,百余年内,未有剧烈之改变。其后朱元璋逐之,建国曰明,十七世纪,明室衰弱,满洲爱新觉罗氏乘机入主中国,凡二百六十七年。一六七三年,康熙下诏撤藩,三藩先后叛乱,郑成功之子经应之。...
2023-08-21 理论教育
清帝于统一中国之后,诏命沿海督抚严防日本。后中国太平军起,国中大乱,外则英法联军进攻津京,咸丰逃往热河,其事报于日本。一八六七年,将军上奏归政,明治天皇于是亲政,日本与中国之关系为之剧变。明年,李请许之,并派员驻日,保护侨民。八月四日,柳原致函应宝时等,陈说二国照西人成例定约,免生嫌疑。日商乃处于不利之地位。...
2023-08-21 理论教育
综观近百年来之史迹,中国之贫弱,人民之痛苦,为近代先进国所无之现象。中国对外,本于固有之思想,应付新环境之问题,徒供外人侵略之口实,造成现时国际间之局势;内则政治上积弊深痼,改革多为名词形式之更改,政府反为虐民榨取之机关。中国自秦以来,名为中央集权,而领土广大,交通不便,地方长官常握大权。中国民众未有政治组织,参加政治运动,宗法虽能协助政府维持治安,固异于自治团体。...
2023-08-21 理论教育
中外交通以来,文学受外影响,秦汉以前,固无论已。及佛教传入,其经典梵文本也,汉人能读者极少,汉末开始翻译佛经,高僧以其文法构造之不同,字义思想之悬隔,袭用文学上之旧语,不免于附会失真,后乃创造新语。近据日人《佛教大辞典》所收入之新语,凡三万五千,其少数成为我国文学中之习见语,如法界、果报、刹那等之类。戏曲亦为文学作品之一,说者疑其曾受外国影响。...
2023-08-21 理论教育
南方通电反对,上海海军独立,孙文及一部分议员至粤组织军政府。段氏主张用兵;对外则对德奥宣战,顾未遣兵参战,练兵仍为内争。其决定参战者,一谋增加中央权力,政府假参战之名,希冀统一军队财政。皖系一方操纵国会,把持政权,一面利用参战名义,向日借款,扩充军队。段氏向日购买军械,组织参战军。九月十日,孙文就职,任命六部长官,而元帅则未就职,反欲承认冯国璋为继任总统,转...
2023-08-21 理论教育
张彪亦遁,军队遂无主帅,先后加入,天尚未明,即行占据武昌。十一日,革命军渡江,未遇拒抗,占据汉阳兵工厂,其地官吏先逃一空,汉口清官亦然,陷于无政府之情状,十二日晚,土匪抢劫纵火,黎元洪始派兵士前往弹压,民军遂有三镇。朝廷闻报,十二日,诏命陆军大臣昌率陆军两镇援鄂,并饬海军提督萨镇冰统率舰队助战。...
2023-08-21 理论教育
据后传说,六月十八日,二人密奏局势阽危,拳民为白莲教之余孽,裕禄养痈贻患,以致杀人放火于京师,请求责成荣禄剿抚,予以便宜行事之权,收效必速。二人反对拳民,王公大臣自深嫉之,其称屡被参劾者,殆非虚语。联元为袁昶之友,初于御前会议,反对对外宣战,亦为载漪等所恨。八月十日,三人被斩于市,说者言载漪矫诏杀之。...
2023-08-21 理论教育
今者恭承慈命一意振兴,严祛新旧之名,浑融中外之迹。其言扼要盛称于时者,首为刘坤一、张之洞之会衔奏疏,七月,二人上奏三疏。第二疏论立国之道凡三,曰治富强。综观三疏之内容,不无可议之点,大体上则深切中国之积弊,迎合时人之希望,疏上,太后诏命督办政务处核议施行,顾其范围广大,绝非空言所能推行见效也。拳乱,太后原有重大之责任。...
2023-08-21 理论教育
考其原因,则通商输税例案,均在广州,势须据之酌量办理也。伊里布奏言和议由耆英同其议定,而今一人奉命办理善后,英夷将持异议。耆英奏称事毕,欲回两江总督原任,道光许之。耆英力称不可,后始放弃北上之意,国书由耆英代奏,专订商约。列强借之要求,争夺权利,往往破坏中国之主权。其范围则在华之缔约国人,及其财产,苟与华人或其他...
2023-08-21 理论教育
列强为保护商业人民及办理交涉事宜,于中国设置公使领事,其交涉事件,及中国状况,均有详细报告传递本国。关系重要者反不列入,如日本要求福建不得割让他国,为其势力范围,总署许而从之,往来照会,竟未见于中日交涉史料。私人选辑之史料,以蒋廷黻之《近代中国外交史资料辑要》为重要,书由《中国外交史料选录》改进而成,内容以新材料之公布,与前书颇有异同。...
2023-08-21 理论教育
公使抗议,欲调外兵入京保卫使馆,慈禧迫不得已,调之出京,更为缓和外使之意见,接见其夫人于宫中,赐以礼物,待之优渥。但据德龄女士之言,太后于拳乱后,尚无诚意待遇公使夫人,其违反心愿屈服至是,则徒增加其恨恶外人耳。总署俄应法使之请,议订章程,予以承认。其言足以代表大多数人民之思想,今日之怀有此见者,数尚不少。...
2023-08-21 理论教育
一八八一年,东宫慈安猝死,西宫慈禧独揽政权。及两宫太后听政,任命弈为议政王大臣。慈安死后,光绪生父醇亲王弈譞用事,礼亲王世铎、端郡王载漪、庆亲王弈劻等次第执政。其间三十余年之内政外交,兹分言之于下。二十一日,病势益危,载垣等入宫,称受顾命,皇帝谕载垣、端华、肃顺等八人为赞襄政务王大臣。嗣经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王大臣等,将各国应办事宜,妥为经理,都城内外安谧如常。...
2023-08-21 理论教育
太平军于内讧前之战绩,已见于前,兹言其思想制度等。其称洪氏为上帝次子,与耶稣教决不相容。天王重视礼拜,计划民间设立教堂,但未实行。太平天国发行之书,若《天命诏旨书》《颁行诏书》《三字经》《天父下凡诏书》《赞美辞》等,均可见其宗教思想。《天父下凡诏书》现存有二,其一详言天父指出周锡能之谋反,其一谕洪秀全优待女官等,其性质已言于前。洪秀全之称王也,谓奉天父天兄之命,为天下万国真主。...
2023-08-21 理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