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第一次,就在于它是无法之法。这可以说是能否真正读懂《孙子兵法》的关键。兵家之道,贵一“奇”字。因“奇”无法可依,无典可循,故使敌手难以预料。所以孙子又下结语:“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老子更是说“以正治国,以奇用兵”。显然吴王对孙子的理论能否运用于实践心存疑惑,想让孙子现场演练,以观其成效。孙子不久率兵攻占舒城一例,显示了他“以奇胜”的用兵技巧。...
2023-08-30 理论教育
“奇”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第一次,就在于它是无法之法。这可以说是能否真正读懂《孙子兵法》的关键。兵家之道,贵一“奇”字。因“奇”无法可依,无典可循,故使敌手难以预料。所以孙子又下结语:“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老子更是说“以正治国,以奇用兵”。显然吴王对孙子的理论能否运用于实践心存疑惑,想让孙子现场演练,以观其成效。孙子不久率兵攻占舒城一例,显示了他“以奇胜”的用兵技巧。...
2023-08-30 理论教育
孔子的谋略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通达权变的思想中,这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毋必毋固”,即不绝对肯定什么,也不拘泥固执什么。孔子还将这种思想进一步提炼成四个字:毋必毋固。这种“毋必毋固”的观点显然已含有对任何外在权威的否定,这与孔子一贯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思想是一脉相承的,而这正是孔子思想的精华所在。...
2023-08-30 理论教育
文公刚一入宫,门外就有个自称是寺人披的人赶来求见。真正能使他有恃无恐的是,他此时手中已掌握了一条决定文公生死的情报。一个可以被判死罪的人,不但敢找上门来全无惧色,且口气如此强硬,文公知道寺人披手里一定握有他所需要的什么东西。这一举动使得过去与文公有旧怨的人大受鼓舞,头须于是也来叩响文公的宫门。封雍齿、用头须、不杀寺人披,表明了君主的好恶已不再是个人的好恶。...
2023-08-30 理论教育
从诗言志中不仅能窥探出个人的命运和前途,亦能从中洞晓一个国家的兴亡盛衰。我们知道《诗经》里的十五《国风》是各国的地方乐调,这里的言志者不是以个体而是以一个国家的整体出现的。因此,善观者便可从这些诗的情趣的雅俗、格调的高下、器度的宽狭、旨意的远近中看出其各自不同的前景。鲁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札(即季札)聘鲁,请观于周乐。自《郐风》以下再未作弹评了。...
2023-08-30 理论教育
二十年前在越国会稽山发生的一切,二十年后在吴国姑苏山“重演”,所不同的是胜利者与失败者、主宰者与被主宰者的角色正好易位,历史似乎在有意给吴越两国的君主出了一份同样的考卷。一份试卷,两种答案;同样的机遇,迥异的结局。人的选择的重要性在历史的活动中凸现出来,人的智慧与谋略就此也分出了高下优劣。发生在会稽山和姑苏山的一切再一次向我们显示了,历史并非是某种命定的必然,而是人在多种可能性中选择的结果。...
2023-08-30 理论教育
吴王夫差不听伍员劝阻急切地步入中原,致使他的后园是空虚的。吴王害怕会盟诸侯知道这个消息,影响他取得盟主的地位,先后手刃了七名来报信的使者。吴王在北伐前,知国内有人必会出来阻止,就下令国中说:“敢谏者死”。最后,太子友虽未能说服吴王,却能使自己免于祸害。公子庆忌因不善于保护自己,不顾吴王“敢谏者死”的禁令,单刀直入、直言相劝,所以终遭被害。...
2023-08-30 理论教育
子家于是写了封长信给当时晋国掌权的赵宣子,说明郑国身不由己而服楚的苦衷。四十年后,即襄公二十四年,子产亦有一封信给晋国的当权者范宣子,当时盟主晋国对诸侯的责求太多,使诸侯们难以承受,苦不堪言。...
2023-08-30 理论教育
本来楚灵王就不得人心,部队一听说有新王了,便作鸟兽散。“所有的都邑都反叛了,无处可去!”“不再是国君了,出去只能是自取其辱矣!”从这段对话中不难看出,楚灵王较之右尹子革又自明了许多。最后,楚灵王孤身一人在山林野泽中彷徨,一日他碰上了过去的亲信涓人畴,可怜巴巴地说:“给我弄些食物来吧,我已三天粒米未进了。”...
2023-08-30 理论教育
晋文公要想称霸,就得遏止楚人北上的势头。晋文公制服卫国后,急攻曹国,但久攻不下,伤亡很大。曹国人将晋军的死尸陈诸城墙之上,想以此来动摇晋军的军心,文公为此深感忧虑。文公从其议,移师曹人墓地。晋军破曹,可以说是利用死人来制服活人的一个战例。这样战斗的重心实际上已由金戈相接转为了一种心理战和精神战。...
2023-08-30 理论教育
能钓到整整一个封国的,当然不是太公手中的那根三尺鱼竿,而只能是太公胸中的那根智慧之竿。有的确实是未遇上“周西伯”,有的恐怕是缺乏太公这样的“垂钓智慧”,其所怀之“才”,本身就是一种缺陷之才了。太公由垂钓入仕,凭智谋兴周,从一个渭河之滨的老叟一跃为东海之滨的封君。齐国的出现,无疑是人的谋略智慧结出的硕果。太公至国后,垂钓的智慧亦用于治国之中。...
2023-08-30 理论教育
想来想去,越王勾践想出了个“奇”招来。“奇”,是无传之法,是战争用谋的精髓所在,是体现一个指挥员智慧的最重要的标志。勾践的“奇”字,就是在军事攻击前,先打击其心理,让敌人在从未见过集体自杀的恐怖情景前一下难以适应过来,从而一举击败对手。阖庐死后,夫差即位,为报槜李之仇,为使自己不忘杀父之耻,他设专人立于自己的庭院之中,一旦自己出入时,此人必须高声提醒他:“夫差,你忘了越王杀死你的父亲吗?”...
2023-08-30 理论教育
京,亦是一个大都,它超过了规定的制度,对郑庄公仍然构成威胁,故谋臣祭仲劝阻郑庄公不予答应。这对于不仅想稳固君位,而且想称霸诸侯的郑庄公来讲,实在是一着下招,最好的办法是让武姜和共叔段的野心逐渐昭著于世人。果然,共叔段到京后,首先使郑国西边和北边的城邑在接受郑庄公的统治时,也同时接受他的统治。武姜也积极行动,将届时开启城门在内策应。至此,共叔段的势力被彻底击溃。...
2023-08-30 理论教育
鲁昭公二十年,费无极见全线出击的时机已成熟,便对楚平王说:“太子建与伍奢将据方城以外之地叛楚,自成一国。齐、晋于外辅佐,其事将成。”楚平王听信了费无极所说的话,只是由于事关重大,于是他从老远的城父把伍奢召来查问,想得到进一步的证实,伍奢回答说:“君王纳太子建之妻的过错已经够重了,怎能又听信谗言而一错再错呢?”费无极在一旁催促平王说:“君王若不当机立断,就要束手被擒了!”...
2023-08-30 理论教育
尤其是在一个妇女地位已十分低下的男权社会里,对于一个妇女来说,能做到此更是难能可贵。定姜从全盘考虑,抛弃个人好恶,劝定公接纳孙林父,避免卫、晋之间的纠纷,从而使卫国避免了一场由此有可能引起的覆顶之灾。任何社会契约,任何公共道德,都是以人能退让、交出一部分权利和自由为先决条件的。只有各自退出一块共同的禁地,才有“三八线”,才有联合国公约。...
2023-08-30 理论教育
幸而有司马侯的劝阻,晋国才得以安宁。潞国恃有三俊才,宣公十五年,为晋灭。莱国恃己有“谋”,襄公六年,为齐灭。当时潞国的宰相酆舒就是以为自己拥有俊才,把堂堂的晋国不放在眼里,杀了晋景公的姐姐——潞国国君的夫人,又伤了潞国国君的眼睛。为此,晋国内部也为是否伐潞发生了激烈的争论,众大夫皆以为:“不可。酆舒有三俊才,不如待后之人。”酆舒仗着他的俊才不仅未能保住国家,甚至连他自己的性命也未能保住。...
2023-08-30 理论教育
狄君将其女季隗、叔隗两姊妹分别嫁给了重耳和赵衰,重耳与季隗生下伯儵、叔刘二子,赵衰与叔隗生下赵盾。没有想到这一切都让正在树上采桑的蚕女获悉,她马上将此事告诉了重耳之妻姜氏,姜氏恐机密泄露,杀了蚕女。姜氏见苦口婆心的劝说仍不能奏效,于是只好与子犯等人合计将重耳灌醉;用车载着他离开了齐国。...
2023-08-30 理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