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在于维护其宗法制度和君权、族权、夫权、神权,具有维护贵族的世袭制、等级制和加强统治的作用。籍礼是用来监督平民在“籍田”上从事无偿的集体劳动,以维护称为“籍”的办法的。冠礼是授予成年贵族种种特权,以维护贵族的利益和巩固贵族成员之间的关系。乡饮酒礼在于维护一乡之内贵族的宗法制度和统治秩序。婚礼和丧礼在于维护宗法制度和族权。...
2023-08-29 理论教育
目的在于维护其宗法制度和君权、族权、夫权、神权,具有维护贵族的世袭制、等级制和加强统治的作用。籍礼是用来监督平民在“籍田”上从事无偿的集体劳动,以维护称为“籍”的办法的。冠礼是授予成年贵族种种特权,以维护贵族的利益和巩固贵族成员之间的关系。乡饮酒礼在于维护一乡之内贵族的宗法制度和统治秩序。婚礼和丧礼在于维护宗法制度和族权。...
2023-08-29 理论教育
后期墨家的《墨经》的《经上篇》著作较早,对自然界物质结构和运动提出了一整套的看法,引起了名家的讨论和辩驳。物质粒子是否可以再分割的讨论 后期墨家提出万物由不可分割的物质粒子通过不同的组织结合而构成的学说。这是后期墨家通过具体分析,对物质粒子的不可分割性所作的具体说明。后期名家认为物质不断地可以一分为二,是朴素的辩证法的论断,要比后期墨家正确。...
2023-08-29 理论教育
养生之道和生理卫生的讲究 由于和人体疾病作斗争的迫切需要,战国时医学和生理卫生学都有了发展。这种“精气欲其行”、讲求“精气日新”的理论,是和当时著名的医学著作《素问》一致的。这具体地反映了经脉学说理论的发展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病方上的药名,据初步统计有二百四十三种,不见于《神农本草经》和《名医别录》的接近一半,说明当时药物学已有很大成就。这是寻求防治传染病的药物的一种尝试。...
2023-08-29 理论教育
牛耕的推广和耕作技术的进步 原来中原地区使用称为耒耜的脚踏耕具。古人的名和字往往有相连关系,孔丘的学生司马耕字子牛,冉耕字伯牛,可知当时牛耕已较普遍。对积肥、施肥的重视,这也是提高农业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农业产量的提高 随着铁农具的应用、牛耕的推行、耕作技术的进步、灌溉工具的改进和肥料的使用,农业产量自然也有了提高。当时各个地区由于地理条件和生产水平不同,产量是有差别的。...
2023-08-29 理论教育
黄老学派和它的代表作黄帝书 黄老学派产生于战国中期,流行于齐、韩、赵等国。它假托黄帝的名义,吸取《老子》哲学中“虚静”、物极必反等思想加以改造,形成一个重要思想流派。战国中期的法家申不害和战国后期的法家韩非,都曾接受黄老学派的思想并加以发挥。这时黄老学派提出这样的政治主张,不是偶然的。...
2023-08-29 理论教育
春秋战国间,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发展,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密,商品经济的比重就一天天加大。商业和交通的发展 春秋战国间由于生产力的提高,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商业也发达起来。当时商业和手工业的经营者,一般可以取得十分之二的利润。由于各个诸侯国和各个地区间商品交换上的需要,交通工具有了进步。黄河上常设浮桥,是从战国中期开始的,这是商业和交通重大发展的结果。...
2023-08-29 理论教育
阴阳五行学说的发展 阴阳五行学说是一种解释宇宙万物构造和发展变化规律的学说。阴阳五行学说在战国时代十分流行。阴阳家的著作,普遍为人民所采用的就是《月令》一类的作品。《礼记》的《月令》,是战国后期阴阳五行家为即将出现的统一的中央集权王朝制定的行政月历。就是说,所有国家大事必须顺应阴阳五行的变化。这是把“天人感应”的说法进一步运用到政治上。阴阳五行家著作这部《月令》,是适应即将出现的统一王朝的需要。...
2023-08-29 理论教育
春秋、战国间,随着社会制度的变革、阶级结构的变动,文学也有了发展。很明显的,这话是模仿古文的,和当时一般人的口语完全不同。这种模仿古文的官样文章,已经成为毫无生气的东西了。到战国时代,这种文体的应用更广泛了,除了某些官样文章以外,几乎已完全代替了过去典雅的古文。“兮”字的有无是区别当时贵族文学和民间文学的标准之一。...
2023-08-29 理论教育
数术的来源和特点 《汉书·艺文志》以为数术来自“明堂、羲和、史卜之职”,著作分为六类,即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形法。战国是连年战争的时代,有不少依托鬼神的数术被用于双方战斗之中。这种式盘由上下两盘构成,上盘圆形,象征天,以北斗星居盘中心,四周环列十二月和二十八宿,称为天盘。下盘方形,象征地,由内向外,以天干、地支、二十八宿排列三层,称为地盘。...
2023-08-29 理论教育
农本理论的产生 随着小农经济的发展,小农经济成为各国君主政权立国的基础,保护和发展小农经济成为首要的政治任务,相应地,政治家和思想家就提出了以农为“本业”的主张。管理农业生产的政策 战国时代各国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已实施一些管理农业、林业、渔业、畜牧、狩猎等生产的政策。这一系列的规定,就是当时政府管理农业生产的主要措施。...
2023-08-29 理论教育
张仪兼为秦、魏之相后,确实开始“以秦韩与魏之势伐齐、楚”的行动。自从公孙衍得到东方各国的支持而做魏相,合纵的形势便形成了。当时秦军已深入到韩、魏的交界,结果韩惨败。秦灭巴蜀 自从公孙衍的合纵失败以后,秦、齐两大国又开始各谋兼并土地。蜀相陈壮把蜀侯杀死,该是与蜀侯发生冲突的结果。秦灭巴蜀后,在巴蜀进行改革,实行优待征收赋税制度,规定巴族人民相当于不更的爵位,用土产的布和鸡羽纳赋。...
2023-08-29 理论教育
各国为了争取在兼并战争中的胜利,就普遍地实行征兵制度。郡县征兵制度 县原来有一套征赋的制度。晋楚等国由于县的陆续设置,到春秋后期,县的军队已成为很有力的部队了。战国时代,各国边地都已分设郡县,中区也已普遍设县,征兵制度已推行到全国,郡县成为征兵的地区单位。这时各国常备兵大都是经过考选的,有特殊待遇。军队的编制和军中赏罚的规定 随着郡县征兵制度和常备兵制度的建立,各国的军事制度就确立了。...
2023-08-29 理论教育
史官的历史记载 远在商周时代,史官原是当时天子和诸侯的秘书性质。所有政治上的重要文件,都是由史官起草、书写和管理的。有关农业生产的时令和历法,也是由史官制订和掌管的。按年按月的国家大事,又是由史官记录的。贵族把历史书作为重要教科书,目的就在于从历史上吸取经验教训,作为他们进行统治的借鉴。春秋时代历史书的编著 现存的《春秋》,原是鲁国史官所编的编年体的大事记。...
2023-08-29 理论教育
[1]古代的井田制度由原始社会末期的村社制度演变而成。当春秋中期以前,广大农村地区依然保留有村社的组织形式,保留有这种村社的土地制度,被各级贵族用作“分田制禄”的手段,成为所谓井田制。十分明显,这种平均分配份地的办法,是从原始的村社制度蜕变而来。这种井田制是从原始村社的土地制度转变而来,很是明显。在这种井田制的基础上,依然保存有村社共同生活的习俗。...
2023-08-29 理论教育
齐、魏桂陵之战 在魏国进一步强大的同时,齐国由于齐威王进行改革而强大起来,秦国由于卫鞅变法而强大起来。等到魏国迁都大梁,各大国纷纷活动,争取与国,并迫使小国入朝,以谋扩张势力。这一战役,魏因主将被擒而失败,但是实力损失不大。秦国因此越过洛水,收复了一部分过去被魏国夺去的河西地。齐、魏马陵之战 公元前三四二年,魏国向韩进攻,韩向齐求救。...
2023-08-29 理论教育
韩昭侯起用申不害进行改革 战国初期,韩国曾进行过政治改革,但是由于改革不彻底,政治上造成了一些混乱。公元前三五五年韩昭侯起用申不害为相,实行进一步的改革。申不害不但主张国君要用术,而且要求各级官吏只能做职权范围内的事,不能越职办事;凡不属于职权范围内的事,即使知情也不能讲。申不害所讲的术,客观上是君主专制统治体制下官僚制度推行后必然的产物。申不害这样用术来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成效是比较差的。...
2023-08-29 理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