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天府之国”核心圈的前身,都江堰灌区为秦、汉大一统政权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刘邦为汉中王时,其统治区域内最为富饶的便是成都平原。为出击“三秦”,刘邦派人到巴蜀内地招兵买马,筹集粮食,其间成都平原贡献最大。迄至西汉中、晚期,全国已形成十大经济区。邸阁之称始见于三国,为朝廷直属的大型粮仓。这表明蜀汉政府是以都江堰灌区为中心筹粮基地。...
2023-09-30 理论教育
作为“天府之国”核心圈的前身,都江堰灌区为秦、汉大一统政权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刘邦为汉中王时,其统治区域内最为富饶的便是成都平原。为出击“三秦”,刘邦派人到巴蜀内地招兵买马,筹集粮食,其间成都平原贡献最大。迄至西汉中、晚期,全国已形成十大经济区。邸阁之称始见于三国,为朝廷直属的大型粮仓。这表明蜀汉政府是以都江堰灌区为中心筹粮基地。...
2023-09-30 理论教育
秦汉三国时期,巴蜀地区的地理位置,总的说来,属于当时的边疆地区。这里的“关中之地”包括巴蜀三郡在内,是把巴蜀作为关中经济区内的一个地区来处理。秦在统一六国前,曾先统治了巴蜀90多年,六国人士已经习惯把巴蜀与秦看成是同一地区了。但这并不等于说,巴蜀与关中为同一地区。事实上,秦汉的统治者都充分注意到了巴蜀地区的特殊性。在秦汉三国期间,巴蜀经济区内部发展极不平衡,差别较大。...
2023-09-30 理论教育
以后有关文翁穿湔江口的各种文献记载,莫不本于此。“穿湔江口”指开蒲阳河。蒲阳河即文翁所穿湔江,自灌县太平堤下鱼嘴与柏条河分水后东北流,再折向东南流入彭州,与由关口流出的湔水相会于石坝子。《华阳国志》说文翁“穿湔江口灌溉繁田千七百顷”。综观这一地区的水利建设资料,该人工渠的开凿时间,不会晚于汉代,可能与文翁“穿湔江口,溉灌郫、繁田千七百顷”,在这一带大兴水利的背景有关。...
2023-09-30 理论教育
刘焉年轻时,因系宗室,更系豪富之家,先后任州郡之吏,并很快被拜为郎中。这就促使朝廷采纳了刘焉的建议,用州牧之制代替刺史之制。正在刘焉加紧活动时,巴蜀地区的“黄巾”起义声势浩大,起义军捕杀了益州刺史郗俭。道路不通,刘焉暂住荆州东界。益州从事、犍为豪族贾龙镇压了义军后,即派官吏、军队前往欢迎州牧刘焉。中平五年秋,刘焉入蜀,即命贾龙为校尉,把州治从雒县徙居绵竹。...
2023-09-30 理论教育
秦入巴蜀后,很快掀起了第一次筑城高潮,普遍采用了关中地区的板筑法,按关中城墙规格在许多城邑新筑了土墙。这一时期巴蜀地区的县城以上的城邑,都筑了土城墙。东汉时期,一些重要城邑开始采用泥土夯筑、砖砌外层的城墙建筑方法。秦入巴蜀后修建的城市,一般是按照中原、关中传统城形,即大体方形或长方形进行设计。...
2023-09-30 理论教育
邛人,在秦统治期间,广泛分布于成都平原南部。该地邛人系农耕民族,习居平原或浅山。邛人又是川西南地区的主体民族。滇以北即越地区,图7-1西昌坝河堡子大石墓图7-2西昌大石墓出土铜发钗图7-3西昌大石墓出土部分秦汉时期陶、铜器图7-4四川会理出土的铜编钟这是西汉邛人的分布中心。东汉中期以降,邛人在当地的活动已骤然减少,但仍有踪迹可寻。可以认定这是当地邛人的乐器。...
2023-09-30 理论教育
李冰守蜀期间,曾多次对这一水路进行维修。可见“二江”首先是用于运输。李冰“穿”二江、“穿”石犀溪,建“七星桥”,皆有效地沟通了“二江”水陆交通,遂使成都西南成为成都交通枢纽,百货集散,物资云集,商业繁荣,人口增加,促进这一地区工商业高度发达。竹筏、木筏主要是用来运送自身物体,此外也可以运送少量货物。筏行至此,偶一不慎,撞击崖岸,危不可测。都江堰从根本上控制了岷江流入成都平原的水量,使其免于洪灾或...
2023-09-30 理论教育
都江堰灌区水旱灾害极少,民众生活稳定。近年出土的李冰石像等,虽是模仿李冰的做法,但主要是作为水神,所谓“镇水万世焉”,不具有水则功能。其实,后说是错的,发源于梓潼柏山的是梓潼水,又称驰水、潼水。对于洛水是否“出三危山”,他也“所未详”。沈君字子琚,其名不可辨。过去一些学者据“堋有左右口”,认为“堋”只是“堰”中的某一局部,即鱼嘴。此碑文进一步印证了此说。...
2023-09-30 理论教育
九月,人首领杜濩、朴胡率民到汉中附曹军。当七月曹操取得汉中之时,刘备正率蜀中大军奔忙于荆州。曹军控制汉中,对巴蜀构成极大威胁。刘备自率法正、黄忠、赵云等攻打汉中。曹军惊骇,自相踩踏,坠入汉水中淹死者甚多。经过约17个月的征战,蜀军遂攻占整个汉中。正由于汉中与巴蜀具有经济、文化上的一致性,地理上的连接性、依靠性,所以,刘备欲称雄巴蜀,必然要尽全力以夺取汉中。刘备为汉中王后,欲任用黄忠为后将军。...
2023-09-30 理论教育
秦汉时期巴蜀的官营手工业,以工室、工官为其代表。工室是工官的前身。秦在全国各郡府及部分县府中设置工室,承担朝廷、地方官府所需部分物品及军工品的生产。西汉早期,仍沿称“工室”,景武时期发展为工官。工室、工官皆是按照朝廷的计划进行生产。图8-12蜀汉“延熙十六年”铭文弩机秦汉三国工室、工官皆实行“物勒工名”制度。在考古工作中,不断发现当时的实物,为了解工室、工官的管理制度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2023-09-30 理论教育
从全国形势看,在刘秀攻打隗嚣的过程中,占据今甘肃北部地区的窦融,已归附汉政府,并多次出军助汉;其实力较小,所控地区经济、文化较落后,刘秀并不把他放在眼中。北方卢芳,眼见形势不利,便勾结匈奴以自保。汉军进,他则北退大漠,汉军退,他则进兵骚扰,短期内尚无制策。刘秀平蜀,势之必然。公孙述的战略部署是:他坐镇成都,居中指挥。...
2023-09-30 理论教育
东汉早期,为医治战争创伤,稳定社会,发展生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虽多系针对全国的,但在巴蜀地区同样执行。当时民爵的用处,主要表明身份、等级、从政的条件,以及判刑时可以抵罪。三老一般以经验丰富、德高望重的当地老年人任之,孝悌则以当地以孝顺为名的后生任之,力田则在精于稼穑、生产经验丰富、产量高的农户中选择。东汉早期,鉴于王莽法律残酷,滥杀无辜,乃至覆灭的教训,采取了一些减免刑罚的措施。...
2023-09-30 理论教育
从汉武帝进入越嶲地区开始,到东汉,政府对该地的统治已大大加强,其直接统治区域,已深入昭觉好吞乡这样的山区。此称当地民族为“丁众”,已改变了过去称“蛮夷”、“夷民”等说法,可见在政府眼里,当地民族与外地百姓无异。...
2023-09-30 理论教育
成都平原是秦汉时期巴蜀地区以至于整个西南地区中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在秦统治期间,一般来说,外来移民主要居住在城邑内及其郊区。这些都为发展农业提供了条件。在秦统一六国和刘邦统一天下的历程中,成都平原都充分发挥了战略后方、经济基地的作用,为统一战争提供了大量粮食、人力等。成都平原又是秦汉期间西南最重要的手工业区。成都平原各地,还是秦汉间盐业较集中的地区。...
2023-09-30 理论教育
蜀汉的政权组织基本上是承袭汉制。西汉武帝以后,州刺史遂成定制,并逐步由巡察监督官吏演变为一级政府机构,至东汉晚期又采纳刘焉建议,行州牧之制,州一级政权略似割据一方的诸侯。汉制,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县一级政权机构为道,蜀汉取消了道这种制度,但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仍借助该民族原有的部落、氏族、聚邑等形式实行管理,而不再设置乡、里等基层组织。...
2023-09-30 理论教育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李冰走上了西蜀的政治舞台,开始了创建都江堰和“穿二江成都之中”的特大型工程。李冰创建都江堰从渠首位置的选择,到渠首枢纽设计布置的指导思想,到鱼嘴、飞沙堰、凿离堆开宝瓶口等具体工程的设计等,都贯穿了乘势利导、因时制宜的天人合一观念。可知都江堰曾名金堤。李冰创建都江堰渠首的整个系统工程,《华阳国志·蜀志》、《水经·江水注》皆把其概称为“壅江作堋”。...
2023-09-30 理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