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观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历史,都城布局有三次重大的发展变化。春秋时代,随着天子权力的衰落,诸侯中大国势力逐渐强盛,中原的大国都城有采用“城”“郭”连结布局的。春秋战国时代中原大国都城,先后出现宫城连结大郭的布局,但是形成的过程不一样。此后曹魏、西晋、北魏建都洛阳,还是在这个布局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和调整。隋唐以后的都城,都采用东西对称、南北向的中轴线的布局,这是在东汉都城坐北朝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023-10-12 理论教育
综观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历史,都城布局有三次重大的发展变化。春秋时代,随着天子权力的衰落,诸侯中大国势力逐渐强盛,中原的大国都城有采用“城”“郭”连结布局的。春秋战国时代中原大国都城,先后出现宫城连结大郭的布局,但是形成的过程不一样。此后曹魏、西晋、北魏建都洛阳,还是在这个布局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和调整。隋唐以后的都城,都采用东西对称、南北向的中轴线的布局,这是在东汉都城坐北朝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023-10-12 理论教育
在今湖北宜城东南7.5公里有个楚皇城遗址,当是楚的别都鄢和汉代宜城县所在。到战国时,鄢仍为楚的别都。当时人把鄢和郢一起作为楚的国都,同时对楚国大臣也称为“鄢郢大夫”。“楚皇城”遗址即是鄢故城。这和文献上记载此地是楚的鄢和汉代宜城县是一致的。这是鄢为军事重镇性质的别都的重要证据。可见这个小城与楚别都鄢无关。...
2023-10-12 理论教育
同时随着城市经济的大发展,商人各种行业的联合组织“行”“市”得到成长,从而使得适应时代需要的沿河近桥及城门口的新的各种“行”“市”的勃兴,在这个基础上又发展成了繁华的街市。这些“行”也可称为“市”,如“药行”或称“药市”。行头作为同业商人组织的首脑而总管本行的事。...
2023-10-12 理论教育
根据上面的叙述,可知春秋战国时代中原各诸侯国的国都,都推行着西“城”连结东“郭”的布局。到春秋时代,中原诸侯中的一些大国,在相互争霸的过程中,为了增强国都力量,有采用这种布局的。春秋战国时代战争十分频繁,建筑城郭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加强军事上的防守设施。春秋时代各国纷纷修筑城郭,都是为了防御。文化区的设置,也是战国时代都城的一个特点。...
2023-10-12 理论教育
春秋战国时期中原许多诸侯中的大国,先后采用这种布局,同样具有加强统治力量的目的。王充这样的评论,是以礼制为标准的,是依据礼制来反驳当时的迷信风尚。看来这种西南方有利和“西益宅不祥”的迷信,是不理解古代礼制而产生的,是把古代礼制看作神秘的规定而产生的。我们认为,西汉以前的都城采用坐西朝东的布局,把宫城或者宫室造在西南部而以东方、北方为正门,是依据古代礼制而设计的,并不是出于什么“厌胜之术”。...
2023-10-12 理论教育
北宋定都东京,继续沿用五代末年后周重新扩建的这个都城,是由于新的政治和经济发展形势所造成的。前面讲新的行市形成过程时已经谈到,后周世宗在东京扩建的外城,比原来的里城扩大了四倍,并且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作出了新的设计和规划。这对以后东京的发展是有重大贡献的。后周世宗在扩建外城的同时,还曾扩展和拉直里城原有的街道。至于后周世宗所扩建的大于里城四倍的外城,完全是个新城,是按新的规划而设计建筑的。...
2023-10-12 理论教育
雍是春秋时期秦国的都城。按照秦国礼制,秦王到二十二岁,必须要到雍的祖庙举行成年的“冠礼”,举行“冠礼”以后才能亲自处理政务。所说“悼公城雍”,可能是扩大建筑雍的城垣。图20 陕西凤翔秦国雍城遗迹平面图雍的主要宫殿和宗庙建筑,都在城内偏西南的中部地区。秦都雍城以西南作为君主和贵族的居住区,是很明显的。就这点看来,雍的布局是和中原各国都城制度一致的。...
2023-10-12 理论教育
鲁国故城内,墓葬基本上分布在西部三分之一强的范围内,东半部未发现墓地。值得注意的是,墓葬有甲乙两组不同的类型,有不同的墓圹、礼俗以及随葬品,很明显属于两个不同的部族。两组墓葬各有其特点。有两座墓出土有铭的铜器,墓主人叫鲁伯悆和鲁仲齐,后者官为司徒,肯定是鲁国宗室成员。...
2023-10-12 理论教育
商代把整个王畿看作一个“大邑”,称为“大邑商”,除了中央的国都以外,周围广大地区,包括许多城邑在内,称为“郊”。当武王率领大军进抵牧野的时候,因为牧野是商郊的一部分,所以连称为“商郊牧野”。可知牧野即在商郊的范围内,可以通称“商郊”。“于”是“往”的意思。商郊就是指包括牧野在内商代都城的“郊”区。有人根据“牧外谓之野”来解释“牧野”是错误的。...
2023-10-12 理论教育
图15 临淄齐国故城平面图图16 临淄齐国古代的小城东门、北门及其城濠宫殿基址在小城的北部偏西地方,以所谓桓公台为中心。当齐国最早都城临淄时,只筑有一个大城,他们仍然沿用商代的礼制,把宫殿造在城内东北部,所以大城的东北部文化堆积层最厚。目前有一种看法,认为东北部的韩信岭高地就是齐国都城营丘[46],这只是一种推测,还有待于作进一步考古调查来解决。...
2023-10-12 理论教育
辽是东北部落契丹所建立的王朝。辽兴宗更于重熙十三年升云州为西京大同府,合称五京。辽上京是契丹最早创建的都城,始终作为政治上的中心。据《辽史·地理志》,上京城高二丈,幅员二十七里,共有南北两城。西楼当对峙的市楼之一。综上可知辽东京的结构,大体上与上京相同,都以契丹城与汉城并立,而在汉城中设市,并设有“看楼”作为管理机构。...
2023-10-12 理论教育
东汉都城洛阳遗址,即所谓汉魏故城,在今河南洛阳以东15公里。东汉洛阳的布局,显然和西汉长安不同。东汉洛阳主要宫室是南宫和北宫,南北纵列,以南门为正门。由于洛阳城坐北朝南,储备粮食和兵器的太仓和武库都造在城内东北角,位于北宫东北。尽管东汉洛阳与西汉长安布局不同,然而城的性质没有改变,洛阳城依然属于内城性质。...
2023-10-12 理论教育
汉惠帝时建筑长安城墙,是陆续筑成的。从整个长安城的结构来看,属于内城性质,相当于秦都咸阳西部的“城”,也相当于战国时代齐都临淄、韩都新郑、赵都邯郸连结在大“郭”以西的小“城”。西汉长安城内,宫室、宗庙和官署占全城面积三分之二以上。总之,规模巨大的皇宫、宗庙、官署、附属机构以及达官贵人、诸侯王、列侯、郡主的邸第,占据了长安城的绝大部分,因此长安城属于内城性质是很明显的。这正说明长安城以东门为正门。...
2023-10-12 理论教育
根据文献记载,秦惠王灭蜀以后,命令张仪等人修建的成都城,是按照咸阳国都的格局建筑的,因此我们弄清楚成都故城的形制,就可以用来推断咸阳的布局了。张仪等人设计建筑成都,确是仿效咸阳的布局的,所以成都有“小咸阳”之称。既然成都有“金城石郭”,说明这个故城确是采用小“城”和大“郭”相连的布局。秦国都城咸阳的布局,是模仿中原大国的。...
2023-10-12 理论教育
北宋东京在行政上属开封府管辖,城内外分属开封、祥符两县统治。北宋东京也采用与州县相同的制度,设有县尉。望火楼的设置,是北宋东京的创举,这是繁华的街市兴起以后防火的必要措施。当时京城驻军很多,军官很方便迅速地调集大量人力用于扑灭火灾。随着众多居民的需要,服务性行业也开始兴起。这种“各有地分”的“四司”服务性行业,到南宋临安更有发展,成为所谓“四司六局”。...
2023-10-12 理论教育
汉武帝时,在西城外建筑建章宫,在长乐宫以北建明光宫,未央宫以北建桂宫,增修北宫等等。所谓“朝堂承东”,就是说未央宫的朝堂是用来接待东来朝见的诸侯的。武库之所以要造在长乐、未央两宫之间,就为了便于皇帝亲自控制。这样从东到西,太仓、长乐宫、武库和未央宫,形成一横排的大小建筑群。武帝在西边城外建造的建章宫,和未央宫一样设北阙和东阙[68]。...
2023-10-12 理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