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其钢协奏曲创作中,借用单二部曲式和单三部曲式在传统曲式概念中的基本意义,将其概念扩展延伸,甚至附加一定的哲学意义,从而形成复杂的具有现代美学意义的“二部性结构”或“三部性结构”,由于宏观的结构仍然控制在“二部性”和“三部性”的范围,因此,沿用“曲式结构”一词对其结构进行分析,也合情合理。...
2023-10-21 理论教育
陈其钢协奏曲创作中,借用单二部曲式和单三部曲式在传统曲式概念中的基本意义,将其概念扩展延伸,甚至附加一定的哲学意义,从而形成复杂的具有现代美学意义的“二部性结构”或“三部性结构”,由于宏观的结构仍然控制在“二部性”和“三部性”的范围,因此,沿用“曲式结构”一词对其结构进行分析,也合情合理。...
2023-10-21 理论教育
鉴于此,本章节综合了音高材料、织体、节奏、音色、调性、力度、音乐情绪等因素对陈其钢协奏曲曲式结构进行分析。由于陈其钢协奏曲的曲式结构和传统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有一定的异同,传统概念中以终止式、调性等划分依据对音乐陈述结构进行划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2023-10-21 理论教育
随后,木管组的长笛、双簧管和巴松管声部又分别在F宫系统C徵调、B宫系统#F徵和E宫系统B徵调上同步演奏该民歌主题音调的第二乐句,此时,再次构成了新的三个五声调性的纵向叠置,而三个调性的主题音调平行进行使音乐张力倍增。...
2023-10-21 理论教育
在速度布局上作品也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典型速度布局——散、慢、中、快、散。...
2023-10-21 理论教育
[3]陈其钢协奏曲中大量引用了“重复”“变奏”的原则,将其作用于曲式段落与段落之间,使作品出现重复性、变奏性段落与基本段落并置在一起构成相对意义上的“传统曲式结构”,如“二部性结构”“三部性结构”等。古琴曲《梅花三弄》以泛声演奏主调,并以同样曲调在乐器不同徽位上重复三次,故称为“三弄”。陈其钢借用“三弄”的词义,将作品布局为复合三部性曲式结构。...
2023-10-21 理论教育
陈其钢的协奏曲中,还运用了模仿与对比并置的复调手法,有时以模仿为主,有时以对比为主,有时对比和模仿处于同等地位,甚至还有运用了基于节奏的综合式复调手法。直到谱例第341小节,第Ⅱ小提琴与中提琴bA宫调上演奏了琴曲《梅花三弄》主题音调,与此同时,主奏大提琴声部再次拉奏出一条跳动颇大且富有弹性的旋律与之对比,从而构成对比与模仿相结合的复调写作。即第一层模仿与对比并置的综合式复调现象。...
2023-10-21 理论教育
例如《道情》第241小节,两组全音阶片段性的交替进行,不但没有凸显印象主义音乐的色彩,反而给多重调性的音乐环境带来了个性化的色彩对比。谱例1-6:《万年欢》451—453小节(三)全、半音阶相结合有时出现前后衔接的全音阶、半音阶交替运用,例如《道情》第344小节,主奏双簧管的三十二分音符上行全音阶在第344小节第三拍九连音的后半部分转为了半音阶的结构,构成了不同色彩的瞬间对比,刚柔并济地将音乐推至力度的g2音。...
2023-10-21 理论教育
谱例1-1:《一线光明》第59—60小节二、小音程环绕与大音程跳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音程的环绕式进行,在陈其钢协奏曲创作中,以五声性三音组为基础构成的小音程环绕式进行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旋律运动形态之一。例如《一线光明》第77—81小节、《逝去的时光》第33—38小节,以及《道情》第236—237小节等都是小音程环绕式进行的例子。...
2023-10-21 理论教育
(一)第一阶段作品第一部分的第一阶段,主奏声部运用中音长笛进行了四次主题陈述。这种“音墙”将转化为作品第二部分的整体律动的动力,构成了作品第二部分的主要动力依据和素材。随后进入了作品第二部分的第二阶段。...
2023-10-21 理论教育
谱例6-8:《一线光明》第184—190小节(四)以“点”引“线”—由“线”构“面”的织体以“点”引“线”—由“线”构“面”的织体可以认为是上述几种织体结构的复合运用,这种织体的运用在陈其钢协奏曲中有大量的例子,这也是陈其钢配器织体较为完整地呈现之一。谱例6-9:《万年欢》第105—108小节二、持续性织体持续性织体是陈其钢协奏曲中一个比较独特的现象。...
2023-10-21 理论教育
(一)音色交替《道情》第80小节,在弦乐组声部与木管组声部及铜管组声部轮流演奏的和弦持续音中,第一组是弦乐组拉奏的音色,第二组是木管组和铜管组吹奏的复合音色,两组音色轮流演奏了五个和弦持续音,每当一组音色将交替到下一组音色时,下一组音色必然会在上一组音色力度达到 f 时以 p 的力度浸入,形成短暂的复合音色。此时,新一组的音色是不能及时被听觉察觉的,因为听觉器官此时正被上一组力度为 f 的音色所吸引。...
2023-10-21 理论教育
在第三章第三节所论述的五声调性横向交替也是在“淡出—淡入”力度控制的伴随下而促成的。因此,双调性复合音响色彩在“淡出—淡入”的力度控制下自然平稳地过渡与转换。因此,陈其钢对“淡出—淡入”力度控制的运用是多方位、多元化的,可以是音色交替的“催化剂”,亦可以是调性交替的“触媒”。...
2023-10-21 理论教育
在中国古典美学史上,“东方神韵”无疑是一个异常重要的审美范畴。在“东方意识”上,《逝去的时光》中循序了天人和谐的美学境界。在东方音乐中调式的五声性正是“东方神韵”的体现,也是“东方神韵”中单纯、简洁、返朴归真的审美韵味。《逝去的时光》中的“东方神韵”体现在东方的山水文化方面,而《道情》的“东方神韵”体现在乡土文化方面。“东方神韵”与“东方意识”在《道情》这部作品的创作形式上也有着深刻的体现。...
2023-10-21 理论教育
持续进行一般是发生在一个和弦上的持续,而交替进行是以交替的两个和弦为单位构成持续。谱例3-10a:《二黄》第125—126小节谱例3-10b:《二黄》第125—126小节和弦图示三、线性进行线性进行在《万年欢》中比较常见,通过半音化的语言,将和弦进行连接。《二黄》第111—112小节主奏钢琴和弦乐组构成的bG宫调五声性三音组和弦以模进的方式被整体移高了大二度。...
2023-10-21 理论教育
模仿是陈其钢发展音乐主题的主要手法之一,而模仿复调也是陈其钢协奏曲中使用最多的复调手法。《道情》第244小节主奏双簧管的九连音下行音乐材料,在间隔两拍之后,单簧管在开始音乐材料的下方大二度进行了一次节奏略带变化的简单模仿[3]。双簧管在间隔两拍后,对其第一个片段进行模仿,钢琴间隔三拍对其第二个片段进行模仿。同时,第70小节也可看作钢琴与长笛构成间隔半拍的片段性模仿关系。...
2023-10-21 理论教育
综上所述,我们更清楚地意识到《逝去的时光》所蕴含的东方文化意蕴之强大。《道情》在标题上所包含的东方文化意蕴与《逝去的时光》所包含的意蕴是截然不同的。首先,其标题本身就显示出东方文化在作品中的体现。再者,作曲家陈其钢的一席话也可以看出其创作《道情》的本意。由此而言,所蕴含的传统美学观赋予了音乐诗人陈其钢先生在《二黄》创作中音乐表现的“写意”和“传情”。...
2023-10-21 理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