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与《前赤壁赋》都是表达了中国古时文人的一种世界观,即儒道释的混合世界观,在这里,主要是由儒而释道的世界观。让我们先比照一下《潇湘》与《前赤壁赋》。这几句,可比《潇湘》之第三至第四段,更与《潇湘》之第十二至十四段相似。犹同第十七段《潇湘》雷声过后,对所有这些人间之风云一扫而空而产生的疑问、惆怅与落寞。...
2023-11-25 理论教育
《潇湘》与《前赤壁赋》都是表达了中国古时文人的一种世界观,即儒道释的混合世界观,在这里,主要是由儒而释道的世界观。让我们先比照一下《潇湘》与《前赤壁赋》。这几句,可比《潇湘》之第三至第四段,更与《潇湘》之第十二至十四段相似。犹同第十七段《潇湘》雷声过后,对所有这些人间之风云一扫而空而产生的疑问、惆怅与落寞。...
2023-11-25 理论教育
音乐、舞蹈、绘画的特点是弥补“言之不尽”。那种认为“音乐在人类的思想形式中最为精详,远胜于言语”的说法,只是音乐人的自我陶醉而已;而《松弦馆》所谓“声音之道,微妙圆通,本于文而不尽于文,声固精于文也”,也尽一面之辞。更不用说佛家之“明心见性”之类的语言,丰子恺所称“最为精详”的音乐又如何来描述?不惟音乐,即使将音乐、绘画、舞蹈加在一起,恐怕也无法表达。...
2023-11-25 理论教育
另外,联想范围可广可窄,而分析的内容就相对比较固定,为此,在《潇湘水云联想》之外又写一篇《试析》。《潇湘》一曲是古琴音乐中最受欢迎的琴曲之一,近来我一直试图用一个弹琴者的感受来对其进行尝试性分析。《潇湘》的第一段用泛音演奏,不过不像其他古琴曲那样将泛音段主要用作引子。本段水云声是《潇湘》创作上的一个特色,也只有古琴才能充分予以表现[1]。...
2023-11-25 理论教育
古琴关于律制与调名的理论十分混乱复杂,要去理清真不容易,师兄黄耀良先生经过多年研究,对此作了总结,写了两篇非常好的论文:《中国律制》与《传统古琴谱中的琴曲调名探讨》,分别刊登在《琴道》第二期与第五期上。又通过三分损益之隔八相生法产生十二个律,这种律制称之为三分损益律,律即音名,或称调名。由于琴谱中调名比较混乱,下表列出一些,以便对照。...
2023-11-25 理论教育
如是1190年,则郭沔享年七十多岁,这在当时,已属古稀,且五十岁成名也属正常。但1320年的《题徐天民草书》又曰“东嘉郭楚望始绍其传”,查唐高祖武德五年,曾以永嘉县地置东嘉州,东嘉即永嘉,故郭沔为永嘉人无疑。前面说过,《琴操补》的编纂工作在罢官以前已完成,郭参与此工作,就不可能在张罢官以前不在张家。有人说,据《琴谱正传》,张岩曾随郭沔学《乌夜啼》,...
2023-11-25 理论教育
我之所以选择打《庄周梦蝶》,其原因同样是因为《五知斋》所说“其精微可作本谱之首曲”,在后记中又说:“梦蝶音韵,出于诸操之上。若洞天,乃天地之正音,宛在仙岛琼谷之中,如阳春竞秀,万卉增荣,体致欲仙,至梦蝶,乃庄叟寓意,机神活泼,飘然羽化,又潇洒出群者也。”及打谱,发现谱本中,虚虚实实,实实虚虚,令人无法着手。宋·刘贯道《梦蝶图》第八段“恍如桃源深处”。九九归真,天人合一,是《庄周梦蝶》的尾声。...
2023-11-25 理论教育
谈到传统古琴音乐,首先想谈一下中国传统古琴音乐的属性。并且中国传统古琴音乐本身就直接脱胎于中国传统文学,特别是古典诗词歌赋。按照西方音乐的概念,中国传统古琴音乐应属于标准的标题音乐范畴,具有标题音乐的一切属性,甚至可以说是标题音乐的鼻祖。了解了中国传统古琴音乐的属性,我们再讨论另一个问题,在理解与评论传统古琴音乐时,是否可以像对诗词小说那样,对琴曲的内容与结构进行文学性的评论?...
2023-11-25 理论教育
刚进了读书里一号另辟的小门,便见到一位五十岁左右的慈样长者已在小厅等候,经介绍才知道他就是我们平时极其仰慕的吴景略先生,现在北京工作。吴先生此次来常熟,是为了安排他原如夫人的后事。我对吴先生极其钦佩,在常熟时,有好多次为了聆听中央电台播放吴景略先生的录音,与伯父、翁氏兄弟等在收音机前一直守到半夜十二点,有一次为了听吴先生的《梧叶舞秋风》,还一直等到了午夜二点钟。...
2023-11-25 理论教育
现在来谈《松弦馆》的“删尽文词”。此时,严天池振臂疾呼,中流砥柱,“一时琴道大振”。但严氏的这一“删尽文词”号召,不仅删掉了糟粕,也把其中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一起扔掉了。因此即便是杨先生,显然对严天池删尽文词还是有异议的。...
2023-11-25 理论教育
弹琴的目的弹琴的目的不同,其要求也不同。弹琴的风格弹琴要有自己的风格,而弹琴的风格是在长期的学习及弹奏过程中形成的。弹琴人自己的风格,也就是个人风格,说白了,就是弹琴者长期以来弹琴的习惯,特别是一些细微的小动作。但在初学时,一定要注意,不要随便把某种弹法轻易固定下来,特别是对于老师的一些“风格”,也不要轻易全盘接受,否则终身难改。...
2023-11-25 理论教育
此次琴集由查阜西先生主持,并由查先生演奏《潇湘水云》。查先生一人就抚奏了五次,有查潇湘之称。因此,此次《觉园琴集序目》对《潇湘水云》的解说是代表了以查、彭先生为首的琴社主流观点。认为郭沔作《潇湘水云》的初衷是“长怀惓惓情”。解放后更因种种原因,查先生在公开与正式场合,仍持朱权《神奇秘谱》的观点,但可以发现,其中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2023-11-25 理论教育
我对朱权没有什么研究,近来看到了三篇有关文章:查阜西先生《写在印影〈神奇秘谱〉的前面》、吴兆基先生《我对于〈神奇秘谱〉的看法》,以及网上佚名《〈神奇秘谱〉及朱权著述特点介绍》。从这三篇文中,我对朱权其人得出一个基本印象。朱权是朱元璋的第十七子,被封宁王,是一位有一定政治野心的人,想做一些“大事”。明·朱权《神奇秘谱序》...
2023-11-25 理论教育
仔细研读秋塞牧犊的《乱翻书,与“渔夫”谈神奇谱潇湘题解》与处士横议先生《赞同秋塞观点谈是曲》后,我发现,拙文与《〈潇湘水云〉题解辨析》相比,有分歧,但也不乏共同之处。先谈秋塞先生的文章。不过,使我欣慰的是,似乎秋塞先生也在怀疑“九嶷”之说了,这正是我要说的。似乎秋塞先生也同意题解的文字不会是郭沔写的,这点我们又一致了。...
2023-11-25 理论教育
《秋塞吟》是一部悲叹西汉王昭君一生不平遭遇的乐曲,也是后人借明妃以诉天下不平之事的曲子。《秋塞》第一段是全曲引子,先以哀婉凄凉的八度泛音创造出全曲的悲剧气氛,弹时,要重,特别是最后一个音要重,触音后手即放开,音扬,是一种哀怨、绝望、嘶哑的呼喊声。在弹命运主题时,顿感稍轻,但悲感不减。第四段是幸福的回忆与命运主题交织在一起,甜蜜的梦想与痛苦现实的强烈对比,几经起伏后,弹时一定要注意情绪变化。...
2023-11-25 理论教育
杨时百先生为了能更好地理解传统的古琴音乐,我们来简单地研究一下传统古琴音乐是如何作出来的。中国传统古琴曲是内容音乐,作曲是为了将需要表达的内容用音乐的语言表达出来。有诗既成,参照诗之节奏韵律,作成有词之原始琴歌,称之为“弦歌”。“无文之曲”不是指上面所说的在文词基础上的器乐化的琴曲,而是根本就不依赖文词直接作成的曲子,但这在传统古琴音乐历史上,属极少数。...
2023-11-25 理论教育
20世纪50年代末我随吴师学琴,得常随侍左右,人或问及吴师之琴,常答曰“如饮山泉”。吴兆基老师之所以成为“大家”,主要是他弹的琴曲,顺古琴之性,并将其发挥到极致。吴师之琴,无不以“琴之元音本自淡也”为根本,顺物性也。听吴师《潇湘》,如读一首饱含着宇宙人生哲理的山水诗,宇宙人生在这里都变成了轻云淡雾。吴师《潇湘》意境之深远,是现今琴家无人能及的。吴师,真国士也,舍其琴,吾谁与归?...
2023-11-25 理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