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对居住条件的需求包括两个方面,即物质的需求和精神的需求。根据社会调查分析,城市居民对居住条件的需求也可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休闲需求和美的需求。居民对居住条件的要求是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循序渐进的。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居住条件会提出更多、更高的需求。人类聚居是为了满足居住其内的人和其他人的需要,满足各种不同影响因素的需要而创建的。...
2023-11-19 理论教育
居民对居住条件的需求包括两个方面,即物质的需求和精神的需求。根据社会调查分析,城市居民对居住条件的需求也可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休闲需求和美的需求。居民对居住条件的要求是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循序渐进的。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居住条件会提出更多、更高的需求。人类聚居是为了满足居住其内的人和其他人的需要,满足各种不同影响因素的需要而创建的。...
2023-11-19 理论教育
多雨地区的庭院应尽量考虑减少水的侵害,缺水地区则应充分利用庭院积累降水。居住系统主要指住宅、社区设施、城市中心等,以及人类系统和社会系统所需要利用的居住物质环境及艺术特征。但是,城市人居环境高度的组织性并...
2023-11-19 理论教育
物质、能量、生物有机体和信息等在景观要素间的流动称为生态流,它们是景观过程的具体体现。受景观格局的影响,生态流体现为聚集与扩散,属于跨生态系统间的流动。景观结构特征与生态流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生态流的流向与流速可能通过景观结构的调整而加以改变。景观中的干扰是对生态流产生影响的另一种重要机制,干扰的传播本身也是生态流的内容之一。2)屏障与过滤器廊道对横穿景观的生态流具有一定的屏障作用。...
2023-11-19 理论教育
环境中的污染物超过一定浓度,生活在环境中的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及生长发育会产生一系列反应,群落结构因而可能产生变化。这既是城市化以及城市人类活动强度对城市各类生物的冲击所致,也是城市生态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也是目前城市环境生物效应的主要表现。应该指出,城市环境的生物效应并非总是对生物不利。一些发达国家已在提高城市环境内各类生物的生存质量及提高城市生物多样性方面作出了较大的努力。...
2023-11-19 理论教育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于1996年10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遵循把环境噪声污染防治从单纯的点源治理转变为整体的区域防治的原则,在城市规划和建设布局上提出明确的噪声污染防治要求;对工业设备和产品提出噪声控制要求,并将交通噪声污染控制作为重点;要求公安和环保等部门发挥作用,加强对饮食服务、娱乐场所等社会生活噪声的控制。...
2023-11-19 理论教育
基于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的概念,通过分析、识别威胁城市生态安全的关键因子来进行城市生态规划的方法,被称为生态安全格局途径。景观生态学关注的焦点是景观层次上的生态恢复模式及恢复技术、选择恢复的关键位置、构筑生态安全格局。城市生态安全格局设计的目的就是针对干扰的这些特点,排除与生态环境问题相应的人为干扰,并通过有利的人类干扰恢复自然生态格局与过程。...
2023-11-19 理论教育
对城市生态系统进行技术经济效果分析时,常需用到收益递减律、经济效果原理、边际平衡原理和价值转移原理。在城市生态系统的价值流中,收益递减律现象普遍存在。在对某一城市生态系统进行价值流分析时,应结合当时当地的生产条件,选择某一类指标作为主要分析对象。这可利用报酬递减律来进行计算验证。遵循这一原则,方可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增产增收。...
2023-11-19 理论教育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取决于引起产量波动的干扰强度和持续时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机制包括内源稳定机制和外源调控机制两个方面。人工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机制既有相似性又有特异性。但人工生态系统往往作为经济和自然再生产交织的产物具有明显特别的稳定性机制。在生态系统中,生态位重叠是相当普遍的。E最大值为1,表示各生态因子占据的生态位呈均匀分布状况,生态位重叠,即资源位上的种最多。...
2023-11-19 理论教育
因此,我国总体城市生态环境风险管理战略目标可设定为:防范和消减风险的发生,降低灾害的损失,符合国家绿色与发展共同进步的战略,满足公众的美好生活愿望,保障人群健康、生态环境质量,保持生态系统功能和完整性,保护国家自然资源财产安全。...
2023-11-19 理论教育
城市生态环境风险管理目标:树立核心理念;搭建和健全两个综合平台;多元共治,完善风险体系。城市生态环境风险管理主体:政府主导、市场机制、企业推广、公众参与。城市生态环境风险管理任务:构建城市生态环境风险防控体系、明确城市生态环境风险防控实施路径、创新城市生态环境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城市生态环境风险信息系统。总体工作思路从应急管理转向风险管理,工作重心转向事前科学预防、事中有效控制、事后及时救济。...
2023-11-19 理论教育
我国初步建立了生态环境信息化政府组织管理体系。生态环境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不断完善。生态环境信息化基础网络建设稳步推进。各级生态环境部门、企业通过互联网为公众提供全面的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知识信息服务。生态环境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2023-11-19 理论教育
城市地面沉降也是城市环境的地学效应的一种。城市地面沉降指城市地表的海拔标高在一定时期内不断降低的现象。地面沉降可造成地表积水、海潮倒灌、建筑物及交通设施损毁等重大损失。此外,城市地下水污染也是城市环境的地学效应的一种,城市地下水污染主要是由人类活动排放污染物引起的地下水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变化而造成的水体水质污染。...
2023-11-19 理论教育
城市是人口密集的地区,城市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与城市居民身体健康相关,因此在所有的原则中,健康原则应为主导原则。因此城市环境质量评价的前提应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以生产力原则来改善城市环境条件。沿海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受海陆边界层和海陆风影响。因此,进行城市环境质量评价时,必须对城市和郊区以及周围环境进行综合考虑。随后就要抓住影响城市环境质量因素中的主要因素。...
2023-11-19 理论教育
加快推进城市化的同时,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和城镇建设,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即构建大城市带群关系,形成以城市为区域发展极的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战略。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化的最高水平,对我国来说是一个遥远的发展目标。...
2023-11-19 理论教育
自然生态系统的这类没有形成一个控制中枢机构的调控称为非中心式调控,执行这类调控方式的机制称为非中心调控器。这些机制构成了自然生态系统的非中心调控器,调节着食物链各种群的数量,以及系统内能量和物质的转换过程。自然生态系统被驯...
2023-11-19 理论教育
3S技术的应用,将有效提高环境质量监测信息管理现代化及业务化水平。GIS技术与遥感技术的结合为环境监测工作提供了一套全新的空对地观测及信息分析手段,在目前情况下,对城市的生态环境及生态脆弱地区的环境监测有特别重要的意义。3S技术应用可大大提高环境监测信息直接为政府和公众服务的能力。3S技术应用为环境突发灾害事件的监测与评估提供了功能强大的技术支持与保障。...
2023-11-19 理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