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彬”指的是配合适宜协调。这其中孔子看到了事物的“文”与“质”相统一的关系,认为“文质彬彬”即形式与内容达到了和谐统一才是最好的,当代设计中讲求的形式与功能相统一的设计原则与之如出一辙。诚如孔子所言“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当代设计的功能对应于“质”,形状结构对应着“文”,文与质虽然含义不同,但却不可分离,是互相补充、互相配合、缺一不可的统一体,它们的地位无高低上下之分。...
2023-06-23 理论教育
“彬彬”指的是配合适宜协调。这其中孔子看到了事物的“文”与“质”相统一的关系,认为“文质彬彬”即形式与内容达到了和谐统一才是最好的,当代设计中讲求的形式与功能相统一的设计原则与之如出一辙。诚如孔子所言“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当代设计的功能对应于“质”,形状结构对应着“文”,文与质虽然含义不同,但却不可分离,是互相补充、互相配合、缺一不可的统一体,它们的地位无高低上下之分。...
2023-06-23 理论教育
古老的太极八卦图案也充分体现了“方圆”相生的设计理念。这种简洁的形式感及富有对比的韵律感与现代设计的理念不谋而合。因此,在现代产品设计中,方圆论的传统思维有广泛的应用。图4-3八卦椅方与圆的造型不仅是设计形式上的需要,也是功能的要求。当然,在现代的设计活动中,方与圆仍然被设计者利用起来。中国人对方圆空间形状的设计喜好,千年以来的历史文化沉淀和累积之间形成了独具风格的审美习惯和民族精神。...
2023-06-23 理论教育
中国现存最早的数学和天文学著作《周髀算经》中有“方属地,圆属天,天圆地方”的论述,成为“天圆地方”宇宙学说的代表。古代先哲“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象天法地,感悟自然,在天地观照中逐渐形成了“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念和哲学思想。唐代的孔颖达曾经在《周易正义·系辞上》一书的解疏中阐述他和其他先哲对方与圆的思想的理解。...
2023-06-23 理论教育
《天工开物》各章节中所涉及的六大设计领域,贯穿了这三个要素相邀而缺一不可的思想。可以说“法、巧、器”相邀的设计思想构成了《天工开物》全书结构框架的主体。图2-3《天工开物》插图所谓“法”指的是产品的设计法则和工艺操作的方法。所谓“巧”是指参与生产的劳动者的操作技能,即《考工记》提出的“工有巧”。宋应星认为,其中最积极的因素是“人巧”。新异的设计与造物都是巧工巧思的结果。...
2023-06-23 理论教育
“天人合一”是一种超然的精神境界,需要人与自然碰撞、相互接纳,最终使人与自然达到融合共生的高度。同时,在中国的当代设计中融入“天人合一”的文化精神,就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这不仅是当代中国设计师担任的重要任务,也是中国设计向国际化发展的要求。...
2023-06-23 理论教育
“文象阴阳”是《髹饰录》提出的一个非常有个性特点的设计原则。通过以上疏通,可以说“文象阴阳”就是指漆器的“纹理”“肌理”的设计象征阴阳,或者说具有一种阴阳燮理的天地之美。由此可见,古人在制作漆器时,往往将自己对自然的理解融入器物的制作中,达成所谓“制器尚象”的境界。如果不理解“文象阴阳”的含义,对于《髹饰录》中的许多概念和说法就会感觉十分费解。《髹饰录·质色第三》杨注:“纯素无纹者,属阴以为质。”...
2023-06-23 理论教育
道家思想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思想之一,也在这一传统设计风潮中被广泛地运用于当代设计。谈到道家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映照,不得不说的便是茶具的设计。道家思想维系了围棋与茶艺之间的联系。道家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许多设计作品,虽为隐性线索,却奠定了风格基调,散发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
2023-06-23 理论教育
传统文化的隐性元素运用于当代设计中,其带来的文化精神意义远远大于显性元素的运用,设计作品如同被注入了“中国魂”。传统隐性元素在设计中的运用主要是体现元素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审美心理、价值取向。(三)价值取向中国传统价值取向主要以儒家思想为标准,个体修为表现在仁、义、礼、智、信等方面,认为义重于利,个人的修为常以其审美标准来展现,审美的清雅、内敛、刚劲等构成了传统设计艺术美学中的价值取向。...
2023-06-23 理论教育
传统文化元素悠久的历史,别具一格的风范与多样的形态,为人类历史谱写了充满智慧与灵性之光的篇章,具象化的传统文化元素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为满足自身需要创造出的智慧的结晶。将传统文化元素的形态运用于当代艺术设计中,使得设计作品增添了古色古香的中国韵味,同时为消费者带来了一份文化归属感,能在一定程度上与消费者内心产生共鸣,满足消费者的文化诉求。...
2023-06-23 理论教育
我国有三千多年历史的髹漆工艺,而《髹饰录》是我国古代唯一传世的漆工艺专著。此时出现的《髹饰录》,为继承传统工艺,推陈出新,提供了宝贵材料。《髹饰录》中蕴涵了许多值得研究的漆器设计思想。髹饰既能增强车辆的防腐能力以免构件受到腐蚀,又具有区分车主人身份等级和美观车辆的功用。《髹饰录》分为“乾”“坤”两集,显然是取自《周易》的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的寓意。...
2023-06-23 理论教育
儒家美学思想是中国美学思想的代表之一,而“美善统一”则是儒家美学思想的核心,可以说整个儒家美学思想体系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由此可见,“善”更深入贴切地指向美的评价标准。所以,儒家美学里尽善尽美的思想讲求形式和内容的统一,甚至美统一于善,仍适用于当代设计。孔子提出了“美善统一”这一美学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中庸”这一美学批评的标准。...
2023-06-23 理论教育
师法造化可以说是中国古代设计造物所一贯强调的准则,提倡的就是一种学习自然、顺应自然、崇尚自然的设计思想。黄成在《髹饰录·乾集》中进一步提出“巧法造化”,即是指漆器的设计不仅要明确地以自然为师,而且要善于巧妙地将大自然的启示运用到设计之中。在《髹饰录·坤集》中所提到的漆器纹饰题材十分丰富,如人物、动物、花鸟、风景等,实际上都是“巧法自然”的创意。...
2023-06-23 理论教育
“空则有,有则空”也是一种中国传统审美观点,它讲求以少胜多、以简胜繁的独特美学理念,与当代视觉传达设计所讲求的“虚实相生”的设计理念犹如一脉相承,它将有与无、虚与实的辩证关系讲得一清二楚。艺术的规律历经轮回,传统美学观念讲求“空则有,有则空”,与当代设计追求着“虚空间、空白形、负形”的设计理念存在着无法割舍的联系。...
2023-06-23 理论教育
正如《易经》所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时代在变,人们的生活在改变。透过中国手机的设计发展,可以直观地读取到工业产品设计 “穷则变”的发展规律。“变则通”易,“通则久”难。若设计要进一步追求达到“通则久”的设计愿景,在设计变通的过程,应能找到长期吻合大众审美需求的设计切入点。如果产品设计达到这种高度,便可“通则久”。...
2023-06-23 理论教育
纵观中华五千年以来的历史,明清时期绝对堪称中国工艺品发展的高峰时期,主要特征是逐步趋于精巧细致化和烦琐细化。了解中国古代文化思想艺术的传承,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项重要实践,对我们进行设计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2023-06-23 理论教育
禅宗思想是由多种思想历经多年,不断融合、交织、交流发展而来的。禅宗和道家的思想在一些方面是有共通之处的,如都追求超越世俗的利害得失而达到精神的自由。由道家思想到禅宗思想过渡的过程是古代美学发展历史中的一个重要转折,它体现出了古代美学不断从古典主义走向浪漫主义的过程,具有重要的价值。其实“空灵”所在,即是设计生于自然、融于自然的气韵体现。...
2023-06-23 理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