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并不意味着不同层级、不同部门的政府在所有问题上都能实现合意,也不是单纯强调下级服从上级或者上级迁就下级。伴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中国具备了政策协同调整的压力和动力,通过政策主体、内容和结构的不断调整来不断适应新的形势。高层意志的连续性确保了中国政策的持续性和稳定性,这一政策过程是一个有待于不断完善、发展,在实践中不断调整的一种长期的制度安排。...
2023-06-27 理论教育
协同并不意味着不同层级、不同部门的政府在所有问题上都能实现合意,也不是单纯强调下级服从上级或者上级迁就下级。伴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中国具备了政策协同调整的压力和动力,通过政策主体、内容和结构的不断调整来不断适应新的形势。高层意志的连续性确保了中国政策的持续性和稳定性,这一政策过程是一个有待于不断完善、发展,在实践中不断调整的一种长期的制度安排。...
2023-06-27 理论教育
运动式监管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并演化为中国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技术性手段。并且县级政府之间的竞争也导致食品安全监管政策的区域间协作变得几乎不可能,在食品安全问题没有边界的情况下,极不利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展开。在食品安全治理过程中,由于食品生产经营者主观或者客观上的原因、监督能力的限制、监督技术的限制等原因,食品问题不可能保证百分之百的监管。...
2023-06-27 理论教育
要加强和推动人大代表在公众监督中的作用。可以考虑在人民代表大会下设相应机构,通过相应的机制对政府行为进行监督,强化人大对政府的预算管理和决策监督,向公众和媒体主动公开政府信息,鼓励和支持其对政府决策的监督,进一步完善对政府决策权力的运用进行制约的机制。通过建立和推广专家咨询机制、人大质询机制、公众听证机制等,将人大制约、公民参与、专家咨询与论证等整合为政府决策必不可少的监督环节。...
2023-06-27 理论教育
规范权力配置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其一,调整监管机构的权力配置。2003年,我国将原有的国家药品管理局转换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并将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管、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查处重大事故的职能赋予该机构。2004年,食品安全的分段监管模式被确立,相关权力被配置于卫生、农业、质检、工商和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形成了“五龙治水”的局面。其二,规范部门之间的权力配置。...
2023-06-27 理论教育
“政策”是现代社会生活中使用得非常广泛的概念之一,国内外对政策内涵的界定林林总总,不下数百种。综上所述,学者大多基于自身研究的需要对公共政策进行了界定。在这些定义中基于过程的角度对公共政策的认知能够更好地反映出政策本身的动态特征,所以本书主要采用这一派别的观点。在本书中,政策理解为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与行为。...
2023-06-27 理论教育
市场型交易成本包括搜寻和信息费用、讨价还价和决策费用以及监督和执行费用;管理型交易成本包括建立和改变组织的费用、运行组织的费用;政治型交易成本费用包括建立和改变一个体制中正式和非政治组织的费用和政体运行的费用。...
2023-06-27 理论教育
然而由于政策部门狭隘立场、部门沟通的不充分以及某些客观条件的不具备等原因,全面共识的理想状态并非常态。中央政府的决策能力取决于决策机制、信息传递能力和信息加工能力等诸多因素制约。伴随着部门分权的加剧,代表不同行政机构利益的集团逐步出现和发展,其中的个别部门为了维护既得利益而拖延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进一步造成了政策碎片化。加强行为约束机制的另外一种形式是加强公务员轮岗交流机制。...
2023-06-27 理论教育
政策伪协同是“幕后”,隐藏在正式协同的背景中,以权力为基础,以关系为纽带,以利益为目标,表现为策略性、隐蔽性、人格化,不容易观察却决定了政策的真实走向。(二)政策伪协同的运作背景是非正式政治伪协同的运作依赖于一种“非正式政治”。当协同的条件无法具备时,伪协同现象将会必然存在,可以发生于任何类型的组织,特别是规模巨大的组织。...
2023-06-27 理论教育
部门协调模式主要是指依托于既有的组织结构,通过建立协调部门的形式来推动部门之间的有效合作。卫生部作为综合协调部门的合法性地位受到质疑,从而导致了卫生部对食品安全涉及的中央政府其他部门的协调职能,只能得到有限的发挥甚至难以发挥。食药监局作为一个独立部门负责监管工作,同时承担着食品安全监管的协调工作。...
2023-06-27 理论教育
在该食品安全法中,不仅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更赋予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进行评议、考核的权力。表3-5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期间相关国家部委分工图表来源:根据200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整理。...
2023-06-27 理论教育
为了保障监管工作的统一性,解决一种食品有多套标准适用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公布,国务院标准化行政部门提供国家标准编号。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对现行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和有关食品的行业标准中强制执行的标准予以整合,统一公布为食品安全标准。有关产品涉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内容的,应当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相一致。...
2023-06-27 理论教育
本书研究的重点在于食品安全政策。在以上表征危害因素的基础上,许多学者将化学性污染、微生物污染等因素细化到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食用等环节,认为食品供应链各环节的不安全因素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监管的滞后同样也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主要原因。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的复杂性与特殊性是造成食品安全监管失灵的重要因素,而市场竞争和政府监管的缺陷又加剧了食品安全监管失灵的严重化和普遍化。...
2023-06-27 理论教育
200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时进一步调整了相关机构和职能,明确由卫生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责任,同时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改由卫生部管理。农业部门也不断加强监管的力度。...
2023-06-27 理论教育
主体多元性带来了利益多元性。但是随着市场的多元化也造成了政策主体的多元化,权力分属于不同的专门机构,不同部门拥有自身的利益,对不同问题的立场和认知不同,都希望自身的权力最大化。由于利益结构更加多元,政策协同过程需要统筹、协调各类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谋求将某一政策领域中的部门、人员进行整合,寻求不同主体之间利益、矛盾、观点的融合与统一。...
2023-06-27 理论教育
(二)政策的伪协同我国中央与地方之间以及部门之间的权力配置不够明确、规范比较模糊造成了协同过程中拥有较大的弹性,其行为也有很多的操作空间。所谓伪协同,指的是下级政府之间,以及下级政府与其直接上级之间的集体性对政策协同的变通行为以及对协同不力的默许行为,通过有效串通,进而有效规避来自更为上级的规制。伪协同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其一,象征式协同。...
2023-06-27 理论教育
本书将这种元政策层推动的以消除伪协同等现象为目的的协同行为称为“再协同”。本书将这种行为界定为“再协同”也突出了这一过程的动态性特征。元政策层本身无法从根本上消除伪协同行为,但是也并不意味着陷入了协同—伪协同—再协同的循环。政策协同过程可以逐步调整政策执行层的运作逻辑,进而提升协同的有效性。因此,所谓的协同或再协同只是在某一时段上具有逻辑上的相对意义,从具体执行过程来看,二者具有一定的重合性。...
2023-06-27 理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