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五章中,我们将胡塞尔的内涵逻辑与形式逻辑作为出发点来探讨融合问题,以寻找一种转导逻辑。思考第三预存引领我们对另一经验级进行研究,它与我们在第五章中讨论过的意义视域的经验不同,但它根本上是时间性和形而上学的。正如我们在第五章中所见,前两位哲学家是逻辑学家,他们提出了与心理学有着特殊关系的纯粹逻辑的独特理论。...
2023-08-15 理论教育
在第五章中,我们将胡塞尔的内涵逻辑与形式逻辑作为出发点来探讨融合问题,以寻找一种转导逻辑。思考第三预存引领我们对另一经验级进行研究,它与我们在第五章中讨论过的意义视域的经验不同,但它根本上是时间性和形而上学的。正如我们在第五章中所见,前两位哲学家是逻辑学家,他们提出了与心理学有着特殊关系的纯粹逻辑的独特理论。...
2023-08-15 理论教育
在本书的第一章中,我讨论了数码物的概念,作为一种通过遵循西蒙东的个化概念,从标准通用标记语言到语义网的技术沿袭。机器本身占用空间;它通过表象告知使用者它的存在。虽然它似乎“占据空间”,但它并没有延伸到物理空间。屏幕上有一个空间,被称为信息空间。这个问题也激发我们进一步研究空间本身的概念。...
2023-08-15 理论教育
数码物一词在此仍含糊不明,因为数码物的庞大数量在广度和多样性上皆可与庞大的动物物种相媲美。我将主要研究数据与元数据,而非全部数码物。我们倾向于将一切看作物,从而将所有计算要素概括为数码物。数码物是工业物的新形式。在本章中,我通过将数码物置于计算历史中,并引入吉尔伯特·西蒙东的分析来描述数码物的起源。我称第一个过程为数据的物化,第二个过程为物的数据化。...
2023-08-15 理论教育
本书的目的是研究数码物的存在,思考其生产、执行与利用。第一个过程中,本体创造者与计算机科学家为数码物创建元数据方案或本体;第二个过程则是在数据库与软件中执行这些方案,为数码物创造一个环境。在上一章的末尾,我们已经将网络本体理解为数码物具体化的现状。前者指形式化与表征的理论;后者是指海德格尔所谓的基本本体论。本体论问题涉及前者,而后者则被认为是认识论的主题。...
2023-08-15 理论教育
当我们认为技术进步遵循从物体到子组合再到组合,然后到子系统再到系统的轨迹时,第三持存的内部动力根据物体之间关系的变化不断变换。在本章的前半部分中,我将展示主体间分析如何倾向于将所有动力还原为主观理解,并忽略了技术维度,并且我将提出如何通过客体性的概念来理解技术系统。本章的后半部分试图理解作为技术系统中客体间关系的时间的物质化,并且表明它不仅是机械时间或时钟时间,而且也是拓扑的。...
2023-08-15 理论教育
在第四章末尾,我们遗留了一个问题,它将在第三部分中得到解答:融合是海德格尔与西蒙东提出的哲学任务。这是本章的主要问题,本章提出通过寻找西蒙东所说的数码物概念化的转导逻辑来解决这个问题。本章认为,内涵逻辑可以充当西蒙东意义上的转导逻辑发展的出发点。对于西蒙东而言,古典逻辑对思考个体化构成障碍,因为“它要求个体化的运作使用概念之间的概念与关系来思考,而它们只适用于个体化运作的结果,以部分方式考虑”。...
2023-08-15 理论教育
尽管数码物相当普及,其本质仍需阐明。简而言之,数码物被设想为实际的工程学问题或数码领域的现象,而其物性与存在状态却鲜有讨论。这一研究以计算与哲学的相互关系为前提。本导言将进一步阐释为何数码物理论必不可少,我是如何进行这项研究,并介绍我的主要研究问题与方法论。本导言随后将介绍本书的关键问题,依照与书的标题相反的顺序:物体—数码—存在。最终,我将回归本人提出的数码物概念并简述唯物的关系论。...
2023-08-15 理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