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时我见到过无数的蝉蜕,但由于不曾夜观,竟从未见过“金蝉脱壳”的场景。2012年夏天的一个晚上,我和李超一起到鸟友“竹子山”的山居去玩。我们拿着相机,沿着山路随意走,忽然走在前面的李超说:“快过来,有好东西!”我和“竹子山”过去一看,哇,一只蒙古寒蝉正钻出它的壳呢!蒙古寒蝉脱壳我还是第一次目睹这场景,非常兴奋,赶紧蹲下来拍照。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
2023-10-30 理论教育
童年时我见到过无数的蝉蜕,但由于不曾夜观,竟从未见过“金蝉脱壳”的场景。2012年夏天的一个晚上,我和李超一起到鸟友“竹子山”的山居去玩。我们拿着相机,沿着山路随意走,忽然走在前面的李超说:“快过来,有好东西!”我和“竹子山”过去一看,哇,一只蒙古寒蝉正钻出它的壳呢!蒙古寒蝉脱壳我还是第一次目睹这场景,非常兴奋,赶紧蹲下来拍照。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
2023-10-30 理论教育
蟾蜍,规范的中文名其实相当“霸气”,叫中华蟾蜍。宁波人对蛙类有一个统称,其读音为“癞施”,而“癞蛤蚆”“蛤蚆癞施”或“喷火癞施”则特指癞蛤蟆。“癞蛤蚆”的意思,是说其皮肤粗糙。至于称之为“喷火癞施”,实际上是因为蟾蜍的耳后具有毒腺,在受惊扰时它可以分泌出有毒黏液,接触后会对人的皮肤、眼睛、口腔等造成明显刺激,产生灼伤感。这种毒液名叫“蟾酥”,可以制药。...
2023-10-30 理论教育
2015年7月12日傍晚,经过一天的旅程,我们终于到达了台湾的最南部——碧波围绕的美丽的垦丁。入夜后,垦丁大街上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夜市生意非常兴隆。次日下午,我们去了社顶自然公园。这种蜥蜴属于飞蜥科,在台湾分布很广。后来听说,当晚有夜探社顶自然公园的活动,但需要预约。这意味着我不能于晚上进入公园了。后来,我下到一条小水沟里,才看到一只最常见的饰纹姬蛙。7月14日晚上,我们赶到花莲,入住民宿。...
2023-10-30 理论教育
近几年,在进山夜拍时,我曾多次遇见棘胸蛙,并和它耐心周旋——棘胸蛙是我见过的最聪明的蛙,哪怕说和它“斗智斗勇”,也不为过。我慢慢走近,当距离它只有两三米的时候,才惊喜地发现:这哪里是癞蛤蟆,分明是一只棘胸蛙!这是我第一次在野外见到棘胸蛙,激动得心跳加速。石蛙依旧沉静地待着,背上的斑纹与水纹、石纹浑然一体。后来,我曾带李超、信信等朋友一起去拍蛙,都发现了它,但没有一次成功接近。...
2023-10-30 理论教育
一切按常规准备就绪,就往溪边走。然而,我突然见到了一双亮晶晶的眼睛,就在这悄无人声的山林峡谷的暗夜里,就在十多米宽的缓缓流淌的溪流的对岸。后来,它走到二三十米开外一块大石头上的灌木丛后面,只露出一双晶亮的眼睛,观察我的动静。把图片处理出来后,我将其发到微博上,向国内的专家请教。很快,有专业人士回复我,这确实是一只豹猫,看样子是一只未成年的小家伙。...
2023-10-30 理论教育
在四明山中拍了多次角蟾后,我把这些自认为是“淡肩角蟾”的角蟾照片发到了微博上。晚上,我陪他进山,寻找这种角蟾。那天晚上,除了现场拍照,“信天翁”还捕捉了多只角蟾,作为标本于次日带回了中山大学。此后的研究结果表明,这确实属于角蟾的新种。所谓“淡肩”,是指这种角蟾的肩部有一个圆形或半圆形的浅色斑。而我在宁波见到的角蟾,确实有不少个体的肩部颜色稍浅。...
2023-10-30 理论教育
只要轻轻一碰,这家伙立即缩作一团,变成一个土黄色的刺儿球。其棘刺主要分布在头顶、背部、体侧与尾部,腹部与脸部没有刺。老蔡说,他家附近刺猬很多,狗一到晚上就兴奋,在附近菜地里到处找刺猬。当晚,这狗又抓到一只刺猬。老蔡跟我说,这只狗很淘气,你看,它脸上有伤疤,就是抓刺猬弄伤的,但还是乐此不疲。狗其实不会吃刺猬,只是拿这刺儿球当皮球玩。它的刺,只是用来自卫的,并不会被用来收集和运输水果。...
2023-10-30 理论教育
严格来说,中华蟾蜍应该只有“秋眠”而没有冬眠。到了最冷的一二月份,它们反而出蛰了,为的是举办“婚礼”。捞起卵带来一看,宛如一串极长的黑珍珠项链。“黑珍珠项链”?中华蟾蜍的卵带早春出现的黑色小蝌蚪,基本都是中华蟾蜍的蝌蚪专业书籍上说,一对蟾蜍一年可以产下2700~8000枚卵。...
2023-10-30 理论教育
忽然,我听到溪边传来“给、给”的蛙鸣声,非常响亮。谁知,女儿略作思忖,便说:“这是弹琴蛙!书上说了,弹琴蛙叫起来就是‘给、给’,标准的普通话发音!”在台湾,弹琴蛙被称为“腹斑蛙”,黄一峰等台湾生态摄影师形容这种蛙的叫声很像“给、给”。照理说雄蛙的鸣叫声应该像琴声才对呀,它为什么只会唱“给、给”呢?仔细倾听,熟悉的“给、给”声,声声入耳。看来,在宁波,很可能,越靠南的地区,弹琴蛙的数量越多。...
2023-10-30 理论教育
由于发明了“手电反向照射驱散黑暗”大法,我常去那条红色古道旁的溪流夜拍,胆子也越来越大。李超摄那天晚上近10点,我沿着陡峭的古道拾阶而上,环视寻找蛙、蛇、昆虫之类。原来,这家伙是把车停在古道起点处的盘山公路旁的空地上,然后突发“雅兴”,想夜走古道玩玩。由于古道很陡,仰角很大,再加上我是蹲着打着手电在拍照,估计“漏”到身后的光并不多。...
2023-10-30 理论教育
求偶心切的中国雨蛙雄蛙错抱了一只斑腿泛树蛙但反过来说,只要了解它们的习性,要一睹其芳容真不难,而且还常能见到一些有趣的事情。我还见到了极为搞笑的一幕:一只雄性雨蛙竟然紧紧抱住一只斑腿泛树蛙在求偶!可怜这只斑腿泛树蛙拼命挣扎,可就是无法摆脱雨蛙的热情拥抱。是啊,对于身边的“老邻居”,我们所忽略的,又岂止是雨蛙呢?...
2023-10-30 理论教育
豹猫是中国体形最小的野生猫科动物,身上斑纹如豹,故名豹猫。在中国古代,小型野生猫科动物被称为“狸”。《国风·豳风·七月》中说:“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诗中说,猎取狐与狸的毛皮,为公子做皮袍。到了现代,豹猫皮还被称为狸子皮,被用于制作大衣、皮领、手套等。顺便说一下,我们习惯把狐叫作狐狸,其实狐和狸是两种动物。...
2023-10-30 理论教育
它就是中国瘰螈。后经确认,李超拍到的这种蝾螈名为“中国瘰螈”,俗称“水壁虎”,鲜有人见过。我和李超一起来到溪边寻找中国瘰螈。中国瘰螈这种小家伙喜欢栖息于平缓的山区溪流中,对水质要求较高,常隐蔽在水底的石块间或腐枝烂叶下,阴雨天气会上岸在草丛中捕食蚯蚓、昆虫等。我赶紧去奉化看了,那是一条中国瘰螈。后来,在森林公安的陪同下,王先生再次来到那个山塘,将这条中国瘰螈原地放生。...
2023-10-30 理论教育
顺便插几句,航航从小到大,所看到的,就是一个“贪玩”的老爸:每到周末家里就不见人影,张口闭口都是鸟啊,蛙啊,蛇啊,野花啊。多年的耳濡目染之下,航航远比一般的孩子更了解身边的大自然。一进入溪流,航航很兴奋,情不自禁地喊了一句:“夜间科考开始啦!”航航跟着我们夜探溪流我们溯溪而上,慢慢前行。这话说完没多久,我忽然听到身后传来航航“啊”的一声大叫。...
2023-10-30 理论教育
被抓住的王锦蛇最后,我还想讲一个童年时听到的关于蛇的近乎神话的传说。老一辈人告诫我们孩子:有一种蛇,叫“王母蛇”,它的头顶上有一个“王”字,在野外看见是绝对不能打的,因为一旦将这种蛇打死了,这附近的所有的蛇都会知道,然后过来包围这打蛇的人的家。这个说法让幼年的我毛骨悚然——尽管不太相信,但我知道,要是真在野外见到“王母蛇”,我是绝对不敢去打它的。...
2023-10-30 理论教育
下午,我先搭捷运后转公交车,到了台北市郊的乌来。晚上,我独自到那里的信贤步道夜探。只见这些台湾的夜探爱好者兴高采烈,已经结束探索准备回去了。褐树蛙是“攀岩高手”7月19日白天,一家人游乌来的内洞森林游乐区,我拍了一些鸟类。当晚,原计划继续出来夜探,谁知傍晚竟大雨如注,一直到晚上8点多还没停。夜探台湾生态之旅至此也画上了句号。...
2023-10-30 理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