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植物属于菌类和藻类,藻类一度非常繁盛。为了更方便辨认,我们经常将植物简单地分为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划分的主要依据在于植物个体发育中是否有“胚”这个部分。肉食性动物以动物为食,通常把食活体的动物称为捕食性动物,吃尸体的动物称为腐食性动物。生物在自然界中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组成地球的生态系统。...
2023-08-22 理论教育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植物属于菌类和藻类,藻类一度非常繁盛。为了更方便辨认,我们经常将植物简单地分为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划分的主要依据在于植物个体发育中是否有“胚”这个部分。肉食性动物以动物为食,通常把食活体的动物称为捕食性动物,吃尸体的动物称为腐食性动物。生物在自然界中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组成地球的生态系统。...
2023-08-22 理论教育
地球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不停地转动。地球的转动,还要从地球所在的太阳系形成之初说起。因此,地球诞生之后,才能转个不停。地球是球体,但不是规则的球体。我们看到的白天和夜晚交替出现,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我们把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叫地球自转,把地球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自转一周是一天,产生昼夜交替、太阳东升西落的现象。地球公转一周是一年,产生四季的变化。...
2023-08-22 理论教育
再经过上亿年的演变,这些有机高分子经历复杂的进化之路后,慢慢演变成地球上最早的生命之一——蓝藻。据统计,当今世界上有80多个国家、20多亿人口面临淡水危机,其中有26个国家的3亿多人口生活在缺水状态中。水体污染对人类的生存安全构成重大威胁,损害人类健康,阻碍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水的作用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可饮用,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被称为人类生命的源泉。...
2023-08-22 理论教育
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在今天和未来,主要的农业生产都离不开土壤。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包括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貌、时间等。成土母质是岩石风化产物,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它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有机物质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腐殖质,植物可以把分散在成土母质、水和大气中的各种营养元素选择性地吸收,储存在体内,并随着生物残体分解释放到土壤表层。...
2023-08-22 理论教育
地球表面的形态多种多样,有山地、平原、盆地、丘陵和高原等,我们把这些地球表面的形态称为地形。地球的六大特色地貌:喀斯特地貌、风蚀地貌、丹霞地貌、冰川地貌、火山地貌、海岸地貌。这种现象在前南斯拉夫亚得里亚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为典型,喀斯特地貌也因此而得名。风蚀地貌是指由于风力使地面尘沙移动或飞扬、转移和积累而形成的地貌。世界上最美的丹霞地貌就是中国丹霞,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2023-08-22 理论教育
随着时间推移,联合古陆又发生了一系列的板块漂移和碰撞,奠定了我们今天的世界轮廓——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除此之外,还有大约二十几个小板块。因为板块运动,喜马拉雅山脉不断上升,平均海拔达到了6000米。地球板块仍在缓慢移动,日积月累,足以让整个地球面目焕然一新。...
2023-08-22 理论教育
我们人类与动物、植物相互依存,共同生活在这颗美丽的蓝色星球上。随后,地球进入太古宙。其中,古细菌能够在极端环境中存活;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改善地球的大气环境。地球的最外层是地壳。上地幔的上部有一个软流层,科学家推断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据推测,铁和镍是构成地核的主要元素。另外,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而且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2023-08-22 理论教育
目前,人类使用的燃料大多是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但是化石燃料的燃烧,也给地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石油,又叫原油,是一种黑色液态化石燃料,由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遗骸经过高温高压作用以及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而形成。天然气是储存于地下储集层内或溶解于地下原油中的气相石油或石油烃,也是一种化石燃料。...
2023-08-22 理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