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物的理化性质对其进入途径和体内过程有重要影响。空气中毒物浓度高、接触时间长,若防护措施不力,则进入体内的量大,容易发生中毒。(三)联合作用两种以上毒物同时或先后作用于机体时会出现某种形式的综合反应,即毒物的联合作用。...
2023-10-28 理论教育
毒物的理化性质对其进入途径和体内过程有重要影响。空气中毒物浓度高、接触时间长,若防护措施不力,则进入体内的量大,容易发生中毒。(三)联合作用两种以上毒物同时或先后作用于机体时会出现某种形式的综合反应,即毒物的联合作用。...
2023-10-28 理论教育
(二)生产装置初期火灾的扑救当生产装置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时,当场操作者应迅速采取如下措施。报警和报告中需说明罐区的位置、着火罐的位号及罐储物料的情况,以便消防部门及时迅速赶到火场进行扑救。若着火罐正在进料,应迅速切断进料。若着火罐区有固定泡沫发生站,则应立即启动泡沫发生装置,打开通向火罐的泡沫管阀门,利用泡沫灭火。若着火罐为压力容器,打开喷淋设备,做冷却保护,以防止升温、升压而引起爆炸。...
2023-10-28 理论教育
(一)放射线类型α射线、氘核射线及质子射线。γ射线及X射线。尽量减少或避免射线从外部对人体的照射。雷姆:当被人体吸收的放射线所显示出的效果,与吸收1射线时的生物学效果相同时,就把这个剂量叫作1雷姆。表5-5放射性物质续表(五)对放射线的屏蔽对X和γ源的屏蔽。β射线在物质中有一定的最大射程,只要屏蔽物的厚度大于此射程,就可将β射线全部吸收。...
2023-10-28 理论教育
在化学实验过程中,手部是最易受到伤害的部位。手部保护的重要措施是佩戴防护手套。如接触液氮、干冰等制冷剂或冷冻药品时,需佩戴低温防护手套。(三)化学防护手套当实验者处理危险化学品或手部可能接触到危险化学品时,应佩戴化学防护手套。化学防护手套种类较多,实验者必须根据所需处理化学品的危险特性选择最适合的防护手套。但对很多酮类、苯、二氯甲烷等防护性较差。...
2023-10-28 理论教育
凡是能对人体、动植物体、纤维制品、金属等造成强烈腐蚀的固体或液体称为腐蚀物品。腐蚀品的标志如图3-8所示。图3-8腐蚀品标志(一)腐蚀品分类腐蚀性物品接触人的皮肤、眼睛、肺部、食道等,会引起表皮细胞组织灼伤,而且灼伤伤口不易愈合。腐蚀品按化学性质分为以下三类。指酸性和碱性都不太明显的腐蚀品,如苯酚、木馏油、蒽、塑料沥青等均属此项。...
2023-10-28 理论教育
实验室应实施的七项管理原则为:专人、专库、专柜原则;分类保管原则;先出先用原则;定期查、报原则;出入库登记原则;危险品“五双管”原则;注意环保原则。(一)专人、专库、专柜管理原则设定具有相应专业水平、管理水平和高度责任心的专职管理人员,从事药品试剂的保管工作,管理人员必须熟悉药品试剂的性能、用途、保存期、贮存条件等。(六)危险品“五双管”原则双人保管;双人收发;双人领料;双本账;双锁。...
2023-10-28 理论教育
设计实验室供配电系统时,应根据用电设备运行情况并结合容量要求,选择合适的导线,以免超负荷运行导致导线过热引起漏电、短路和火灾等事故。实验室的布线和排线对确保师生实验安全十分重要,应做到符合行业规范,不要乱拉、乱接电线。(四)实验室人员的用电安全要求为确保实验教学顺利进行,必须首先保证师生的人身安全,规范用电安全应该切实做到以下几点。...
2023-10-28 理论教育
人体电阻是动态变化的,最高可达几十千欧,最低可下降到800Q。安全距离是指进行地电位带电作业时,人体与带电体之间应保持的最小距离,其值为:10kV:0.7m;35kV:1.0m;110kV:1.5m。职业照射:在每天8h工作期间内,任意连续6min按全身平均的比吸收率应小于0.1W/kg。表4-2电磁波容许辐射标准(五)安全电压我国技术标准规定,工频交流安全电压的上限为42V,直流安全电压的上限为72V,实际采用值如下。...
2023-10-28 理论教育
有机试剂是一类重要的化学试剂,由于其种类多,分类复杂,所以这里专门讨论一下有机试剂的管理。在试验阶段,必须考虑对溶剂安全性进行选择和优化实验。为保证易燃、易爆、有毒溶剂泄漏的气体在实验环境中不超过爆炸、中毒的危险浓度,整个实验尽量在通风橱中进行。当有机溶剂发生火灾事故时也可用惰性气体进行隔离、灭火。通过声、光、色报警信号警告操作人员及时采取措施,及时消除隐患。...
2023-10-28 理论教育
对含有锌、镉、汞、锰等重金属离子的废液的处理常采用碱液沉淀法,即加入碱或硫化钠,使重金属离子变成难溶性的氢氧化物或硫化物而沉积下来,然后再通过过滤和分离。常见金属元素废液处理介绍如下。滤液中经检查确实无重金属离子后,即可进行排放。对贵重金属废物,不管废液还是废渣,应单独收集在同一容器中,便于对它们回收处理。...
2023-10-28 理论教育
列入危险品管理的包装气体主要包括压缩气体、液化气体、冷冻液化气体和溶解气体四种。在压缩气体或液化气体中,约有54.1%是可燃气体,有61%的气体具有火灾危险。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标志如图3-2所示。此类气体毒性大,吸入后可引起人体中毒甚至死亡,有些还能燃烧。...
2023-10-28 理论教育
按其放射性大小可细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放射性物品。指每秒内某放射性物品发生核衰变的数目或每秒内射出的相应离子数目。单位质量的放射性物质的放射性活度。指给包件、集合包装、罐柜或集装箱,或无包装的低比活度放射性物品及表面污染物体所指定的一个数值。存放过放射性物品的地方,应在卫生部门指派的专门人员监督指导下,进行彻底清洗,否则不得存放其他物品。...
2023-10-28 理论教育
(一)安全疏散安全疏散是指发生火灾时,现场人员及时撤离建筑物并到达安全地点的过程。人员疏散工作应由专人指挥,分组行动,互相配合。现场负责人通过口头或火警广播及时通报火场情况,组织现场人员按照预定的顺序、路线进行疏散。生命是最重要的,不要因寻找、携带贵重物品而浪费宝贵的逃生时间,也不要在疏散过程中因携带过多财物而影响逃生速度。被困人员应根据现场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进行逃生自救。...
2023-10-28 理论教育
经长期多次染毒后,引起受试验动物有害反应的最小浓度。毒害品的半数致死剂量指标见表3-3。表3-3毒害品的半数致死量(二)感染性物品感染性物品是指含有致病的微生物,能引起病态,甚至死亡的物质。(三)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的储存和运输要求必须储存在仓库内,不得露天存放,远离明火、热源,库房通风应良好。...
2023-10-28 理论教育
腐蚀物品造成的灼伤与一般火灾的烧伤烫伤不同,开始时往往感觉不太疼,但发觉时组织已灼伤。氢氟酸能腐烂指甲、骨头,滴在皮肤上,会形成难以治愈的烧伤。被溴灼伤后的伤口一般不易愈合,必须严加防范。在受上述灼伤后,若创面起水泡,均不宜把水泡挑破。如为碱灼伤,则用2%的硼酸溶液淋洗;若为酸灼伤,则用3%的NaHCO3溶液淋洗。对因溅入碱金属、溴、磷、浓酸、浓碱或其他刺激性物质的眼睛灼伤者,急救后必须迅速送往医院检查治疗。...
2023-10-28 理论教育
开始任何新的或更改过的实验操作前,需了解所有物理、化学、生物方面的潜在危险,及相应的安全措施。使用化学药品前应先了解常用化学品危险等级、危险性质及出现事故的应急处理预案。进入实验室的人员需穿全棉工作服,不得穿凉鞋、高跟鞋或拖鞋;留长发者应束扎头发;离开实验室时须换掉工作服。进行可能发生危险的实验时,要根据实验情况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如戴防护眼镜、面罩或橡胶手套等。实验完毕,应将电器的电源切断。...
2023-10-28 理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