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在《大量吸收知识分子》一文中,第一次明确肯定在中国革命中知识分子的重要作用。这也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在政策方针上对知识分子的第一次正式表态。毛泽东将所有在为人民服务中做出贡献的知识分子视为“国家和社会的宝贵的财富”。毛泽东不仅肯定了知识分子在革命中的重大作用,而且高度重视并热切期盼他们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
2023-08-12 理论教育
特别是在《大量吸收知识分子》一文中,第一次明确肯定在中国革命中知识分子的重要作用。这也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在政策方针上对知识分子的第一次正式表态。毛泽东将所有在为人民服务中做出贡献的知识分子视为“国家和社会的宝贵的财富”。毛泽东不仅肯定了知识分子在革命中的重大作用,而且高度重视并热切期盼他们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
2023-08-12 理论教育
一般来说,加强执政党的文化建设包括政党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三个层面。新时期,加强执政党的文化建设,增强执政党的文化力量,必须强化学习意识和忧患意识,只有安不忘危、不断学习,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生命力,这是党的文化力量的原动力。...
2023-08-12 理论教育
毛泽东继承了列宁的文艺本质观,并在文艺本源问题上作出了新论断。毛泽东的文艺反映论是在文艺本源问题上最为明确、最为彻底地的马克思主义的回答。毛泽东坚持了列宁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其理论贡献在于更加详细具体地阐明了文艺怎样为人民服务。毛泽东将列宁这一思想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毛泽东也十分强调世界观在文艺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2023-08-12 理论教育
毛泽东创造性地把马克思列宁教育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许多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观点和教育政策,形成了毛泽东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留下了极为辉煌的一页。毛泽东秉承了列宁教育和政治联系的思想,强调教育要适合形势与任务的需要,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但总的说来,毛泽东的这一思想,对于我国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有积极意义的。这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为普及教育、加强文化建设作出的巨大贡献。...
2023-08-12 理论教育
为充分发挥专家和知识分子的作用,列宁制定了一系列特殊政策来保护、利用、吸引、教育和改造他们。[3]可见列宁对专家和知识分子的珍惜和重视程度。列宁不仅在政治上信任知识分子,而且对知识分子的政治生命也十分关心,鼓励提拔那些理论扎实、经验丰富的专家到各级领导岗位,让他们参与决策和立法。列宁对专家和知识分子的生活待遇十分关心,其中,“最重要的是提高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最后,工作上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2023-08-12 理论教育
毛泽东在文化选择过程中,不仅吸收了传统文化的精髓,还受到西方优秀文化的深刻影响。1912年秋至1913年春,毛泽东寄居在新安仓的湘乡试馆,开始了他的自学生活。这些新鲜的、令人目眩的、扑朔迷离的西方思潮对毛泽东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后来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逐渐被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取代,成为毛泽东文化建设思想的理论基础。由此可见,近代西方文化是毛泽东文化建设思想一个不可忽视的思想渊源。...
2023-08-12 理论教育
实现文化领导权,首先应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仅如此,列宁还认为,获得文化认同、实现文化领导权的过程就是坚持不懈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凝聚力量的动态过程。苏维埃政权确立之初,为夺取和巩固党对文化领域的领导权,列宁与无产阶级文化协会作了尖锐的斗争。[6]通过提升自身的文化水平来自觉摒弃懒散懈怠、骄傲自满等官僚主义恶习,从而增强实现文化领导权的本领。...
2023-08-12 理论教育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作为我国文化建设的一项基本方针,以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巧妙、充分地表达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科学内涵。在给中国戏曲研究院题写“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之后,1953年8月,毛泽东提倡在中国历史研究领域“百家争鸣”。与此同时,“双百”方针也是对立统一规律在科学文化领域的创造性运用。有些同志主张“收”,担心出问题,出乱子。...
2023-08-12 理论教育
文化建设存在不平衡、不同步性、不对称性,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要补齐短板。农村文化建设是文化强国建设的短板,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加强文化市场体系建设和管理,降低文化消费门槛,发挥好文化市场满足大众文化需求的重要作用。当前建设农村文化的着力点,应当是推进城乡一体化,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
2023-08-12 理论教育
有着五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劳动与智慧的结晶,是毛泽东文化建设思想的肥沃土壤。传统文化的耳濡目染,使毛泽东深受民本思想的影响。他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把它上升为无产阶级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传统文化推崇的“民本”思想主要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封建旧文化思想,人民民众依然是被统治的地位。...
2023-08-12 理论教育
毛泽东提出技术革命这个新观念,其目的在于全面地、彻底地提倡人们重视技术在生产力中的价值意义,从根本上转变人们鄙薄科学技术的价值观念,从而形成适合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技术价值观。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技术革命”的命题,这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理论的重大发展。毛泽东对这一发展趋势的认识是清楚的,把握是恰当的。...
2023-08-12 理论教育
列宁、毛泽东文化建设思想告诫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必须正确把握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辩证关系,坚持三者并重的思想,尤其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任何不顾条件的突出政治或过于强调经济作用,而忽视文化建设,都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不良影响。全面小康社会不仅应当有繁荣的经济,也应当有繁荣的文化;离开了文化的繁荣,就会导致小康社会发展的失衡。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才能建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23-08-12 理论教育
[4]习近平:“2013年8月19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载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cn,2013年8月20日访问。[5]李慧:“迈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十八大以来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综述”,载《光明日报》2016年1月6日。[7]赵银平:“文化自信——习近平提出的时代课题”,载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cn,2016年8月5日访问。[9]邢贲思:“有文化自觉方有文化自信”,载《光明日报》2016年12月26日。...
2023-08-12 理论教育
在吸收、继承古人优秀文学遗产的同时不断推陈出新,批判地继承一切优秀文化遗产,才是正确的做法。毛泽东一贯主张批判地继承中西文化。1960年12月,毛泽东在同外宾的一次谈话中再次论述了批判地继承中国文化遗产的问题。“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是毛泽东确立的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2023-08-12 理论教育
把思想道德建设视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和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这与毛泽东对道德本质的正确认识相一致。鉴于此,毛泽东认为,对中国传统道德,并不能一概否定,而是要进行具体的历史的分析,批判地继承。...
2023-08-12 理论教育
[14]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和领导广大人民群众。鉴于人民群众的文化基础薄弱,认识水平有限,毛泽东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作为党获取文化认同、实现文化领导权的重要途径。其实质就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问题。另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还是抵御错误思潮、实现文化领导权的有力武器。...
2023-08-12 理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