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姆嘉通就发现了另一个共同的东西,即人们在审美活动中总是倾向于使用感性认识。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鲍姆嘉通把美学定义为“感性认识的科学”,而不是“美的科学”。鲍姆嘉通区分了两种认识形式,一种是明确的理性认识,一种是明晰的感性认识。鲍姆嘉通还将感性认识区分为与感官相关的外在感性和与心灵相关的内在感性。因此,美学研究不仅有自身的必要,而且有完善、沟通认识论和伦理学,最终建立完整的哲学体系的必要。...
2023-11-17 理论教育
鲍姆嘉通就发现了另一个共同的东西,即人们在审美活动中总是倾向于使用感性认识。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鲍姆嘉通把美学定义为“感性认识的科学”,而不是“美的科学”。鲍姆嘉通区分了两种认识形式,一种是明确的理性认识,一种是明晰的感性认识。鲍姆嘉通还将感性认识区分为与感官相关的外在感性和与心灵相关的内在感性。因此,美学研究不仅有自身的必要,而且有完善、沟通认识论和伦理学,最终建立完整的哲学体系的必要。...
2023-11-17 理论教育
康德哲学在哲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具体而言,康德哲学影响和奠定了现代西方两大主流哲学思潮的思想倾向与哲学原则。就康德哲学整体而言,它所进行的“哥白尼式革命”在西方哲学发展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显然,康德哲学的理论主题在各个部分各有强调,但毫无疑问,它们之间是密切联系、融为一体的。康德是西方哲学史上最早对这两个部分予以系统表述的人。...
2023-11-17 理论教育
这种美的概念论是从他的真理观中引发出来的。但是“美”如果仅仅作为纯粹概念而存在的话就还是抽象的,这种概念并不符合黑格尔的要求。就黑格尔把美当作一个概念来看,其本体论成分是很明显的。...
2023-11-17 理论教育
为此,康德考察了人的理性认识能力。康德的理性有狭义与广义之分。通过考察,康德指明人的理性认识能力是有限制的,只能局限于现象世界,而对物自体的本体世界却无能为力。康德认为,尽管无限整体不能被认识,但却是可以信仰的。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便是这一线索的延续,具体而详尽地阐述了道德行为理论及其本体学说。...
2023-11-17 理论教育
海德格尔前期哲学没有完成使存在显现的任务,还在于没有克服主体性倾向。现象学的主体性是导致海德格尔实存哲学主体化的一个原因。海德格尔从不讳言他的存在哲学与胡塞尔现象学的渊源关系,尽管他根本性地改造了它。海德格尔由此在考察存在,确立了此在的优先性。海德格尔认为此在之在就是存在的现身方式,通过此在在世的领会即生存体验来把握存在,这是主体性的思路。...
2023-11-17 理论教育
经验主义主要产生于英国。在书中,他系统地讨论了人类心理活动,以此成为经验主义心理学之始祖,奠定了经验主义的方法论。但是,康德哲学和美学绝不是经验主义的,本质上讲,康德哲学和美学恰恰是反经验主义的。在经验主义兴起于17世纪英国本土时,欧洲大陆的法国和德国正盛行着唯理主义思潮并集中表现在哲学和美学领域。在某种意义上,欧洲唯理主义思潮的最伟大的承传者便是德国古典主义。...
2023-11-17 理论教育
尽管在鲍姆嘉通提出美学的名称之前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美学学科,但并不能因此否认已经存在美学思想。事实上,早在古希腊时期就有丰富的美学思想,特别是关于美的思想。这种动与静的结合,被许多美学家认为是希腊艺术中的美的理想的体现。在维特根斯坦看来,美只是表达主观情感的感叹词而不是描述对象性质的形容词,因此传统美学关于美的本质的争论,实际上是一场极大的误会。...
2023-11-17 理论教育
中国古典美学对于审美对象也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在中国古典美学有关审美对象的认识中,我们可以发现它具有心理学的、现象学的和符号学的三个维度。不过,在这则题画中,郑板桥并没有明确将“胸中之竹”等同于审美对象。如果从创作的最终结果来看,“手中之竹”才是审美对象。比如,王夫之认为,好的诗歌可以让事物如其所是地显现,类似于禅家所说的“现量”,而禅家的“现量”又接近现象学美学家所说的作为还原的剩余者的审美对象。...
2023-11-17 理论教育
康德为何认为审美判断力的过程化能共生美与美感并使美与美感一体化呢?美的存在性质纯粹与主体相关,是主体审美判断力的外化,它与审美主体存在着“显现”关系。康德对美感的解释实际否定了美与美感关系的二元性。在更深刻的方面表明,传统的美与美感这类美学观念由于其逻辑的形而上学性质不再具有理论的效用,已经到了意义终结之境地。康德敏锐地意识到,如果美与美感根本上就是一体化的过程,那么这个过程只能是艺术。...
2023-11-17 理论教育
哲学的前提批判不仅意味哲学具有自己的特殊的理论性质和特殊的思维方式,而且意味哲学具有自己的特殊的存在方式。正是对哲学的“表述”与“表达”两种职能的双重否定,对哲学的“科学化”和“文学化”两条道路的双重封闭,引发了我对哲学的存在方式的新的理解。“表征”,是哲学的特殊的存在方式。整个传统哲学都以寻求某种“终极性”存在的方式提出问题,并以各自所确认的“终极性存在”来作为生活意义的“最高支撑点”。...
2023-11-17 理论教育
反思判断力是产生美与美感的最初基源。同时这还意味着在反思判断力中,特殊与现象符合着普遍与本体的存在目的。反思判断力的这些特性都在一系列主体功能中介下成为美与美感的最基本的规定性。康德视判断力为美与美感的本源就是将阐释美与美感关系的优先权赋予了现实人的主体能力,这是自古希腊以来至近代西方美学中人本主义最明晰的一次显示和确立。...
2023-11-17 理论教育
理性的统率并不是发号施令,而是将其原则贯穿于认识的全过程,形成统一的目的,达至系统的认识。理性统率认识全过程,是黑格尔思辨辩证法得以成立的关键,也是思辨辩证法的基本内容,它展示于黑格尔的全部哲学体系,也是留给...
2023-11-17 理论教育
而在从抽象到具体的概念运动中,黑格尔在展开绝对精神概念的进程,又规定了自然精神、主观精神、客观精神、自由精神、时代精神、民族精神等主干概念。在规定和改造主干概念的进程中,黑格尔还根据概念运动的需要,规定和改造了若干辅助概念。马克思的代表作《资本论》,充分体现了他受黑格尔以概念运动为核心和主干的方法论启示,并在对资本制度矛盾系统的论证中,完善和发展了概念运动的核心与主干。...
2023-11-17 理论教育
因为,“技艺”与技术的出现是起因于封闭的大地和开放的世界的斗争,此一斗争又需放在“带向前来”的存有发生而进入去除遮蔽的真理而加以理解,因此,“技艺”与技术被放置于天、地、人、神的四方而加以思考,而前述的科技危机的“拯救”就存在于这样的四方当中。海德格尔的艺术思想与其对于表象性思维的批判息息相关。...
2023-11-17 理论教育
谢林干脆放弃了鲍姆嘉通的美学命名,将他的美学著作命名为“艺术哲学”。根据阿多诺的分析,美学之所以转向艺术哲学,完全忽视自然美,“是因为人的自由和尊严概念膨胀至极端的结果”。黑格尔等人将美学研究的对象严格限定为艺术,把美学等同于艺术哲学,也有他们的理由。20世纪的西方美学,特别是因为受到分析哲学的影响,更明确地将美学等同于艺术哲学,等同于对艺术批评、艺术作品和艺术概念的语言分析。...
2023-11-17 理论教育
后期海德格尔扬弃了生存论而转向存在论,同时也走向审美主义。本有是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之后设定的最高范畴,它是“人与存在的共属”,实际上取代了存在概念,从而摒弃了主体性、非超越性的实存哲学,而建立了主体间性、超越性的存在哲学。海德格尔后期不再通过此在在世的领会来解释存在的意义,而是通过本有来通达存在。海德格尔提出了“天、...
2023-11-17 理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