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能立志坚定,随事尽道,不以得失动念,则虽勉习举业,亦自无妨圣贤之学。”“事事无碍”是大境界,其难就难在这个“随事尽道”,心学强调百姓日用即为道,道是无处不在,不是只有追求圣贤之学,才是“上道”。“随事尽道”就是要把万事万物中的道打通。“随事尽道”也屡屡出现于王阳明的各种公文中,他要求部下在具体事里努力做到这一点。随才成就,随缘尽性,随事尽道。...
2023-11-16 理论教育
“但能立志坚定,随事尽道,不以得失动念,则虽勉习举业,亦自无妨圣贤之学。”“事事无碍”是大境界,其难就难在这个“随事尽道”,心学强调百姓日用即为道,道是无处不在,不是只有追求圣贤之学,才是“上道”。“随事尽道”就是要把万事万物中的道打通。“随事尽道”也屡屡出现于王阳明的各种公文中,他要求部下在具体事里努力做到这一点。随才成就,随缘尽性,随事尽道。...
2023-11-16 理论教育
还是被习气缠缚所致。找到病因在“习气”,阳明接下来是论证开“药方”。习气是一种自缠绕,不能自拔者则蒙蔽而不自觉,陷溺而不自知。要除习气,必须实修“克己”与“立志”等心学功夫。不实修,不除习气,功夫不上身,都是瞎忙。如此,便能不断克服习气,克己方可成己。王阳明的“心即理”“吾心即宇宙”均来自陆象山。...
2023-11-16 理论教育
王阳明常年在外征战,他的家中事是很仰仗这位克彰太叔的。“礼”通过这种家庭角色与关系进行教养才是真诚的。作为多重关系中的家族成员,王阳明始终“不失位”。家书中,我们可以看到王阳明总是勇于担当,并时刻努力践行着儒家“仁”“孝”“义”“礼”等伦理价值的最高标准,并且将“知行合一”“致良知”这些理念真正落实在家庭生活中。...
2023-11-16 理论教育
王阳明能够成长为圣贤,也深受家风影响。世人不知贵为大患,反以为荣。家书中王阳明借用北宋学者谢良佐[4]的家训“脱去凡近,以游高明”来鼓励侄子,希望他能出淤泥而不染,时刻警惕德行,与朋友相尚以道,通过精进修行,不断克己省察,获得高明的智慧,从而脱凡入圣。[2]脱去凡近,以游高明:出自北宋学者谢良佐的家训,意为勤学精进,力争上游,脱凡入圣,以获得高明的力量。...
2023-11-16 理论教育
刘宗周把心学浓缩为两字“慎独”,一个人的时候,过滤掉所有思虑,在静中求觉悟,求灵觉。阳明给弟弟们写的多封家书里,不断强调的“诚意”“谦卑”“良知即是独知时”,与这封诗文家书中写的“忠信持谦卑”“慎独乃其基”可谓是一脉相承。阳明的意思其实就是:慎独即是致良知。“从来为己学,慎独乃其基。”可见慎独是直达圣贤之路的一条通道,我们切莫轻易放过。...
2023-11-16 理论教育
通过艰难周旋,此前九次想辞官回家养病的阳明,这次终于奉旨赋闲在家,一待就是六年。常人面对如此大起大落,蒙受如此不白之冤,大抵是要一蹶不振的,而王阳明却总能转化心境,把握住自己。如今平宁王事后,被各种诬陷,本是含冤赋闲在家的六年,结果却成了阳明一生最畅意而辉煌的六年,是完成超越的六年。现属江西省的地级市。他平日为人和善,阳明念他此举是不得已而为之,没有再追究他的过错。...
2023-11-16 理论教育
志向端正,则又必须有朋友相互砥砺切磋,相互熏陶浸染,才能最终有所成。“凡朋友必自我求之,自我之下,乃能有益。”这封家书中王阳明以切身经验告诉诸位弟弟,希望他们也能求得知音,相互砥砺,但要谦卑相下,这样才能从朋友身上获益。王阳明向来尊师重道,认为师友砥砺,乃能有益。谦,才能交到益友。王阳明能大吐光芒,也得益于师友之道。王阳明和湛甘泉二人的相会和讲论正符合夫子之道。...
2023-11-16 理论教育
王阳明一向重视“改过”,他当年在龙场立《教条》时,第三条就是“改过”。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克己则成己。趁早克治,其实还是在重申及时改过。具体怎么勇于改过,克制习染,王阳明做的则是精一之功。道,都是精的而且必须一,不精一则不能得道。舂簸筛拣,是惟精惟一,是克服习性,也是寻找自性的过程。他交代诸弟们,趁世累未深,要珍惜光阴,奋志于学,精一克己都要及早用力,这样才能有所作为。...
2023-11-16 理论教育
傲是一大病,王阳明甚至觉得它是众恶之源。邹守益自我总结获贬谪“只缘轻傲二字”,王阳明鼓励他说:“知轻傲处,便是良知,致此良知,除却轻傲,便是格物。”曾国藩一生在“除傲”,下过大段功夫。谦到至诚处,便是尧舜之圣。以“谦”“诚”为伴,便可“上道”。一路除去“轻傲”,便可为良知圣人。[4]温恭允塞:充满温良恭谨,德行笃实,出处同上。因此,无恤被立为继承人,这就是赵襄子。...
2023-11-16 理论教育
不于正,必于邪;不于道德功业,必于声色货利,故必须先端所趋向,此吾向时立志之说也。弟辈本自美质,但恐独学无友,未免纵情肆志而不自觉。石川叔公,吾宗白眉,虽所论或不能无过高,然其志向清脱,正可以矫流俗污下之弊。守俭弟颇好仙,学虽未尽正,然比之声色货财之习,相去远矣。但不宜惑于方术,流入邪径。偶便灯下草草,弟辈须体吾言,勿以为孟浪之谈,斯可矣。长兄守仁书,致守俭、守文弟,守章亦可读与知之。...
2023-11-16 理论教育
十六日抵赣州,齿痛不能寝食。连夜调发,即于二十日进兵赣州属邑。近虽陆续有所斩获,然未能大捷,属邑贼尚相持,已遣兵四路分截,数日后或可成擒矣。曰仁与吾命缘相系,闻此当亦不能恝然,如何而可,如何而可!行时见世瑞,说秋冬之间欲与曰仁乘兴来游。趁曰仁在家,二弟正好日夜求益,二弟勉之!亦不及作书,书至可道意。守仁书奉曰仁正郎贤弟道契。...
2023-11-16 理论教育
王阳明在这封家书中跟弟弟说,绍兴近来多雨水,田地多半损坏。这封家书其实是封协调信,书中后半部分他委托三弟伯敬帮他出面调解朋友的家庭纠纷,期望其家族能达成和解,和睦相处。家丑不可外扬,既已沸沸扬扬,就要当心人言可畏。亲人不睦家必败,而家庭邻里若和和美美,自当万事兴。即便没当上宰相,王阳明也能教化一方,移风易俗,让乡人邻里因他的存在而亲亲相爱,这便是圣人功德。...
2023-11-16 理论教育
家书第二段,王阳明跟这位妻弟讲了晦养厚积的重要性。而吐出这句光芒万丈的“致良知”,王阳明已49岁,十二年的功夫与寻找,谁说不是晦养厚积呢?没有晦养厚积,必归于庸庸众生。晦养厚积需要持续的耐心,王阳明的后半生,能大吐光芒,得益于他多年耐心地精进修行。大人物难免都有“潜龙勿用”的时期,想要一鸣惊人,飞龙在天,在“勿用”期里,必须要“善养”。...
2023-11-16 理论教育
家书中王阳明告诫弟弟当“日严日畏”,才不会辜负师友厚望。所谓“日严日畏”,便是要日日严格要求自己,日日做“敬”的功夫。曾国藩做“日课”、蒋介石写日记,也正是练这“日严日畏”的功夫。每日反省,每日有所得,有所养,日积月累,蔚为大观。“日严日畏”,日日存天理,去人欲,圣人便可学而至。王阳明最重要的道友、知己湛甘泉,可谓“养身养德”的典范,一生静敬修行,追求内圣,活到了九十五岁。...
2023-11-16 理论教育
程林人,永远在“寻找家园”。王阳明的心与陆九渊的心、程颢的心、孔孟的心相印相契,终得以回家。王阳明教学生“敬”“静”,其精髓亦得益于二程。王阳明之谓“良知”与程颢之谓“天道”,异曲同工。和二程一样,王阳明的一生也“志在以斯道觉斯民”,无论走到哪里,他也都以倡明圣学为己任。直承孔孟、程颢、陆象山等心学一脉,构成了王阳明的精神家族。而王阳明的一生,更是一部传奇。...
2023-11-16 理论教育
予弟守文来学,告之以立志。曾有徒事记诵讲说,以资口耳之弊哉!夫立志亦不易矣。是以君子之学,无时无处而不以立志为事。盖无一息而非立志责志之时,无一事而非立志责志之地。自古圣贤因时立教,虽若不同,其用功大指无或少异。其卒不同者,皆邪说也。后世大患,尤在无志。故今以立志为说。中间字字句句,莫非立志。盖终身问学之功,只是立得志而已。其诸“格致”“博约”“忠恕”等说,无不吻合。...
2023-11-16 理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