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据《孟子谱》之岁数为可靠,学者多依此推定其生卒年岁。《孟子谱》可靠与否,难说,钧台所语之根据,亦未能十分充足。然己酉两字之根据,却是由《孟子谱》来的,此说对于《孟子谱》固有功效,对于孟子之生年之推定,仍无多大之贡献。不过将陈凤石所云之“孟子自言由孔子而来百有余岁”之语,与孟子死之年,并下文游梁之年,合推之,孟子之生卒虽不敢依《三迁志》云在烈王四年,然亦相差不上五六年耳。...
2023-11-22 理论教育
然据《孟子谱》之岁数为可靠,学者多依此推定其生卒年岁。《孟子谱》可靠与否,难说,钧台所语之根据,亦未能十分充足。然己酉两字之根据,却是由《孟子谱》来的,此说对于《孟子谱》固有功效,对于孟子之生年之推定,仍无多大之贡献。不过将陈凤石所云之“孟子自言由孔子而来百有余岁”之语,与孟子死之年,并下文游梁之年,合推之,孟子之生卒虽不敢依《三迁志》云在烈王四年,然亦相差不上五六年耳。...
2023-11-22 理论教育
孟子少受母教,长受孔家之纯儒术化。孟子行为哲学中之自反说,为其处世最和平之方法。孟子入户,视之。可见孟母之粹于道德,而孟子异日在行为哲学中所持之自反说,有由来矣。孟子在战国时为纯正儒家。惟孟子究受业于何人,尚待考证。即谓子思年六十二者系八十二之误,则孟子亦在童子之时,未能受业子思。观孟子严严气象,屡称曾子子思之刚毅,其进退出处大都相类,则固其嫡系也。...
2023-11-22 理论教育
吾人既明孟子人生哲学根据于其性善论,兹再叙其方法论。第一项扩充固有良知良能良知良能,为人类所固有。著者于前章曾云:孟子所谓良知良能者,即是大人不失赤子之心。由性善而扩充之为尧舜之徒,达则行先王之政,穷则守先王之道。又清代陈澧对于孟子所言“扩充”之义,论之甚精,其言曰:孟子道性善,又言扩充。此外扩充之义,触处皆是。亲亲敬长达之天下,扩充也。...
2023-11-22 理论教育
故孟子必指出仁义礼智为固有,固有即良知也。然二氏之异,初不仅在告子主性无善无不善,孟子主性善。一曰戕贼,一曰顺,此则二氏之大别也。贤愚之别,即在贤者能保此而勿丧,能推其所为;愚者则不能尽性,甚或丧其所性。然孟子虽明知食色欲之为性,亦不谓性而谓命。然孟子不曰之性者,恐人之借口于性,因以放纵而无忌惮也。...
2023-11-22 理论教育
而孟子甘于淡泊,守道乐贫,更周游而救世。兹将孟子历游齐、梁、宋、滕诸国,略为考定:孟子游梁之时,当在惠王后元十五年。则孟子至梁,当在是年。史公未考惠王有改元之事,故不得不系孟子至梁于三十五年,致种种不合。《通鉴》既从《竹书》以正其失,而仍从史至魏之年,直至襄王即位,载孟子见梁襄王说,竟似孟子在梁十八年之久,则犹未免袭误耳。至孟子游历之程序,有清一代学者有所考证。...
2023-11-22 理论教育
孟言性善,荀言性恶,虽各有异义,自竖一帜,然仍殊途同归,异中有同,是所言不外去恶成善之道,大有功于人类也。孟荀论性,皆因根本观点不同,其实立意不谋自合。荀子把“性”来包含一切“恶端”,如好利之心、耳目之欲之类,故说性是恶的。然观其立论之根据,则又不能无异辞矣。立此义为前提,则荀子性恶之说,在在失其根据,而与孟子若出一辙矣。...
2023-11-22 理论教育
孟子之政治哲学之发生,亦不外此数因。前章所述孟子之时代背景,与彼时代所发生之思潮。孟子视彼时代之状况及彼时思潮之影响,故其思想,全为彼时代之产物,亦全为彼时代之反动。观孟子对于当时政治评判之云:狗彘食人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孟子政治论,本有唯心主义的倾向,故曰:生于其心,害于其政。...
2023-11-22 理论教育
五就汤,五就桀者,伊尹也。不恶污君,不辞小官者,柳下惠也。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不以三公易其介,柳下惠之清也。一介不取,伊尹之清也。又孟子言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与伊尹言非其道,一介不取诸人,若合符节也。...
2023-11-22 理论教育
孟子时代之背景,亦可见一斑。当时既以攻伐为贤,诸侯争伐,愈加厉害。欲使孟子示以富国强兵之法,而孟子痛恨攻伐,故詈其无仁心也。诸侯之与人战,除武士外,尚重权谋之士,黄金美女,博其欢心。当是时,秦用商鞅,齐用田忌,魏用李悝,所谋不外富国强兵,战胜弱敌,而张仪、苏秦之徒,专游说诸侯,使相攻伐为职志。...
2023-11-22 理论教育
第一项施行仁政之方针孟子主张行仁政,已于前数节述之矣。总之,须能善推其所为,须行仁政。由是观之,边沁与穆勒莫不以最大多数为立行之鹄的,或道德的标准。第二项施行仁政之纲要孟子行仁政之方针,采同乐主义,实因当时暴政横行,诸侯攻伐所致。若欲恢复百姓之元气,自不能不施行制产养民善教诸政策。易言之,愿以道德为犯罪之裁制,不愿用刑罚为犯罪之处分。...
2023-11-22 理论教育
兹将其提倡农业之功效,略为述出。第一项实行爱国主义孟子提倡农业,恢复井田制,即系间接实行爱国主义。此诗之意,即代表人民之心目中,将公事作为前提。孟子提倡井田者,可见人非自力,不许得食,此食力主义,为农业行政上最大之一种主义也。第四项提倡服劳主义孟子论民事(即农事)之不可绥,亦引《诗》云:昼尔于茅,宵尔索。施行农业与养老恤寡之事,颇有密切之关系。...
2023-11-22 理论教育
盖两军相持,服役行伍,身试锋镝者,人民也。是则人民之独蒙其害,势所必然。窃以吾国战国时,正与此类。故孟子倡非战论颇为急烈。孟子目睹周朝人民,非直接受服兵之痛苦,即间接受其因兵争而起之死亡丧乱流离转徙等惨祸。由此可见孟子之非战主义为施行其保民政策之唯一方法也。孟子主非战,原因在保民,但遇必要时,亦得而战。故孟子之非战,只限于不行仁政之方面。...
2023-11-22 理论教育
战国时之无政府主义者许行而外,尚有陈仲子其人。仲子为齐国之同族,居于於陵,人称之为於陵子。上述陈仲子身织屦,妻辟,易以为食,以兄之禄为不义之禄而不食,以兄之室为不义之室而不居,避兄离母,处于於陵。可见陈仲子之人格何等高洁,不合污流。避兄离母,下不治其家,此为其破毁家族制度也。织屦灌园,是彼实行劳工主义,织屦易以为食,为彼反对经济制度,此为陈仲子学说之大要也。...
2023-11-22 理论教育
中国古代井田之制,即现世社会主义家所谓之土地公有法。岂知最近之社会主义者,穷思极虑发表土地公有之主张,乃适与吾国三千年前井田之制,若合符节欤。孟子所提倡之社会政策,察其内容,多有与集产主义相仿佛。如今将井田制度之概要,分述如下。第一项井田制之起源吾国井田之古制,将全国之田,统划为井字形。井田之制成,未遑改变。梁任公对于井田制之起源,论之甚精,兹略引之。最古之土地制度盖如是。...
2023-11-22 理论教育
第一项孟子之教授方法孟子之教授方法,归纳之可分为四,即:(甲)正身,(乙)诚意,(丙)出之审慎,(丁)施以规矩,是也。第二项孟子之学习法孟子之学习法有八项。(甲)知耻知耻为孟子学习法之第一要素。(乙)尽力尽力为孟子学习法之第二要义。(丙)用心用心为孟子学习法之第三义,亦为求学不可缺之条件。(丁)虚己虚己为孟子学习法之第四义。...
2023-11-22 理论教育
职业分工问题,于吾国古代实现最早,且为一般先哲所注意。孟子驳许行之言曰: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孟子之政治论,就从他经济分工之主义而来,为什么要有治者和被治者的阶级呢?是因为要分工的缘故。孟子以许行既承认分工,就应该不反对劳心劳力的分别。孟子关于分工之理,又曰:子不通工易事,以羡补不足,则农有余粟,女有余布。孟子认定劳力与劳心,同是劳作,均为社会之所需。...
2023-11-22 理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