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冉有、公西华,乃孔门高弟,皆能称贤人者,然孔子不以仁轻许之,何也?子路至于仁,盖日月至焉者,或在或亡,不能必其有无。颜回、子路如此,冉有、公西赤可知矣。孔子对孟武伯语,突出诸弟子才能之所长,寓建议对方合理使用诸弟子之意,盖用人用其长也。...
2023-11-09 理论教育
子路、冉有、公西华,乃孔门高弟,皆能称贤人者,然孔子不以仁轻许之,何也?子路至于仁,盖日月至焉者,或在或亡,不能必其有无。颜回、子路如此,冉有、公西赤可知矣。孔子对孟武伯语,突出诸弟子才能之所长,寓建议对方合理使用诸弟子之意,盖用人用其长也。...
2023-11-09 理论教育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①,虽在缧之中②,非其罪也。子谓南容④,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此事颇异,出小说家之言,当非事实。公冶长究以何获罪入狱,今已难明。自孔子观之,公冶长虽在缧之中而不妨妻之以己女也。“邦无道,免于刑戮”,亦即“邦无道则隐”,以全其身并藏其才能,等待明时。盖儒家长于教化,短于定乱,故其进退之选择如是。...
2023-11-09 理论教育
此言管仲所用家臣和部下甚多。在门口场外所筑之墙,其作用是使大门内的活动免受过往行人的干扰。时人不解“管仲之器小哉”之意,故疑管仲俭,俭者,器小而不足以享洪福也。可事实又恰恰相反,管仲极为奢侈。人臣不当如此奢侈,故人又以管仲是否知礼为问,而管仲又确实极不知礼。孔子以后,曾西、孟子、荀子、董仲舒、刘向一直到朱熹等儒者,也皆非管仲,其源明显出自孔子。观《宪问》等赞扬管仲可知。...
2023-11-09 理论教育
一云,此就夫妇一伦而言,贤妻子之贤,其情取代爱妻子之色。下文所云“事父母”等,亦伦理关系。此章值得注意者,乃事父母与事君的区别。事父母是“竭其力”,事君则是“致其身”,事君重于事父母。高明《琵琶记》中,蔡伯喈父子论“大孝”、“小孝”甚详。所谓“大孝”,即是“事君”,“小孝”仅是在家事亲。...
2023-11-09 理论教育
至于《春秋》,乃孔子以古圣贤之道述评鲁史。孔子所行所传,所以论历史、社会、人生者,无非古圣贤之道,或合于古圣贤之道者,故称“述而不作”可也。古之作者,无不有为而作,传述其所作而无所用,乃违古作者之旨,故此类传述,亦未能称善。“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亦可知其所行教化矣。孔子痛幽厉,哀周室之衰、天下之乱,而未能行其道,终以传道为务,其业绩在文化。...
2023-11-09 理论教育
一说“坚固”,亦可通。扬雄《法言·修身》对此也有论述。我国历史上和文学作品中正面的文臣儒将形象,其气度大多庄重、端严、沉毅,极少滑稽者,其主要原因正是儒家的“尚重”。人们认为,滑稽非大臣之体,庄重、端严、沉毅,才是大臣风范。现代人应当既庄重、端严、沉毅,又不失幽默感。不重于外,必不坚于内,所学得不到巩固,自然不能坚固。人即为圣贤,亦不免有过。...
2023-11-09 理论教育
三代之礼相因承未变的部分,当是原则性、纲领性的内容,是“本”。殷礼之于夏礼,周礼之于殷礼,所改变部分,都是为适应时势的需要而改变的,如典章制度之类,这些都是非原则性、非纲领性的内容,是“末”。因此,孔子能根据三代之礼的因承变化,知道此后百世之礼的大要。社会文化规范一旦被封闭化,就可能影响社会的发展。...
2023-11-09 理论教育
“三军”也作为军队的通称。可见孔子之世,能如此者,亦实难其人。子路好胜心极强,见孔子赞颜渊,心有不足,自负其勇,乃以“子行三军则谁与”为问,意谓孔子若统帅大军,必与勇健者同行,则此人非己莫属矣。然孔子讥子路之好勇,乃暴虎冯河之类,徒作无谓牺牲而于事无补,并云他若行三军,当与“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惧则敬,敬则谨,谨则成。畏则怯,怯则退,退则败也。...
2023-11-09 理论教育
成章,一段乐曲结束为成章,引申为有一定成就。后孔子又辗转至陈。鲁哀公三年,孔子年六十矣。时冉求与孔子同在陈,鲁遂使使召冉求。“吾党之小子”,指冉求等人,他们志向高远,道德学问才能,俱已可观,自然已可出仕,然办事则难免疏略。孔子终身未忘情于政治。可是,孔子仍有影响鲁国政治的力量,其门人在鲁为官者不一,他们常就政事向孔子请教,故事实上孔子归鲁后确实行“裁之”之事。...
2023-11-09 理论教育
①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十三经注疏》本《论语注疏》卷一阮元撰《校勘记》云:“皇本、高丽本‘乐’,下有‘道’字。”贫而无谄,可远耻辱;富而无骄,可远灾祸。子贡善于经商,家甚富,又有丰富修养、阅历,知道应当“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以为这是贫者和富者处世的最高修养境界,因此求孔子予以印证。在贫富差别显著的今天,提高道德修养,对贫者富者来说,都是非常迫切的事。学问修养之道,也是如此。“来者”,孔子未言者。...
2023-11-09 理论教育
乘,量词,一辆车为一乘。身心投入于所为之事,自始至终,谨慎勤勉,毫不马虎,毫不懈怠,如此则其事业可望成功,否则易败。“信于名”指各人按自己名分的既定职责各行其是。百官职责,也是客观存在。“信于令”指按时令行农事,不违农时。至于墨家,则是以提倡节用出名的学派。经史子集四部,爱民之论,时见其中。五是“使民以时”,即应适时地使用劳动力,不在农忙时兴工程、征劳役,以免耽误农事。...
2023-11-09 理论教育
《论语》共二十篇,乃孔子弟子及后学所编。《论语》记录孔子的思想言行,也有不少是孔子弟子的思想言行,主要是记言,且大部分是三言两语,甚至只有一句话,因此,人们称之为“语录体散文”。《论语》又以多格言著称。《隋书·经籍志》将《论语》列入《经类》。宋时《九经》中有《论语》。故《论语集注》影响之大,《论语》的其他注释、讲解本,都无法与之相比。...
2023-11-09 理论教育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①。汶水在古齐南鲁北之地。子骞明己将去鲁以避召。闵子骞在焉,且次于颜回而在冉伯牛、仲弓之前。《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称子骞“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其品格之高洁可知。不过,子骞之辞季氏费宰之聘,亦有其道理。其时大夫之好行非礼不义者,齐以田常为甚,鲁以“三桓”为甚。“三桓”之中,又以季氏为甚。闵子自知不能救季氏之非,又不屑与之同流合污,故坚决辞季氏费宰之聘。...
2023-11-09 理论教育
春秋时楚国人,官令尹,曾毁家纾难。大夫棠公死,杼往吊,见棠公妻棠姜美,娶之。后为庆封所杀,谥武子。④陈文子,名无须,齐国大夫。不以一己之进退萦怀,而以国事为重,其忠盛矣。然不审继任之贤否与材性差别,一样告之以政务,未必于国事有利,如此则子文尚未至智。陈文子不惜舍弃巨额家产,不与乱臣同处一邦,堪称清高,然入一邦,有乱即去,又入一邦,有乱再去,显然未能察乱之先兆,故亦不得称智。...
2023-11-09 理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