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全体通过了筹备会的组织规程和中国新史学研究会暂行简章,并决定迅速筹备召开全国历史工作者代表会议,选举了筹备会的常务委员会,选出郭沫若、吴玉章、范文澜、邓初民、陈垣、侯外庐、翦伯赞、向达、吴晗、杨绍萱、吕振羽等11人为筹备常务委员会委员,筹备会常委会推选郭沫若任主席,吴玉章、范文澜任副主席,侯外庐、杨绍萱任秘书,负责召开全国历史工作者代表会议的筹备事宜。依照章程规定,新史学研究会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2023-11-03 理论教育
会议全体通过了筹备会的组织规程和中国新史学研究会暂行简章,并决定迅速筹备召开全国历史工作者代表会议,选举了筹备会的常务委员会,选出郭沫若、吴玉章、范文澜、邓初民、陈垣、侯外庐、翦伯赞、向达、吴晗、杨绍萱、吕振羽等11人为筹备常务委员会委员,筹备会常委会推选郭沫若任主席,吴玉章、范文澜任副主席,侯外庐、杨绍萱任秘书,负责召开全国历史工作者代表会议的筹备事宜。依照章程规定,新史学研究会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2023-11-03 理论教育
从比较文学学术史的角度看,20世纪前半叶是法国学派的影响研究占据主导地位,后半叶才有美国的平行比较异军突起。白璧德的正式课程讲授,仍以影响研究为正鹄。但这并不等于说白璧德和吴宓不用平行比较的观念。有学人以为,陈寅恪《与刘叔雅教授论国文试题书》表明,他“只认可有事实联系的影响研究的方法,而对无事实联系的平行研究颇不以为然”。...
2023-11-03 理论教育
并且以惠、戴两支组织全书,却并未具体标出吴派、皖派等等名目。虽仍未标名吴派皖派,吴皖派分的确由此而得到强化。而章太炎的例子表明,晚清讲学术史的学派意识进一步强化。只是最喜欢用学派来讲述学术史的还不是章太炎,而是梁启超本人。如果没有这位新史学的发端者撰写的一系列著作,中国的学术史很可能不会以目前这种派系纷呈的景象展现。而重要的宋明时期未能写成。...
2023-11-03 理论教育
所以,所谓“近代的历史学只是史料学”,绝不是故作大言,而是傅斯年对于中西史学历史变迁的理解与把握的浓缩。要想完整地理解“近代的历史学只是史料学”,最重要的文本是《史学方法导论》。...
2023-11-03 理论教育
经过民初的短暂沉寂,新文化运动的展开使得中国的思想学术再趋活跃。由于对象和专业的限制,尽管陶孟和指出了研究的重要,并提出了科学方法,但所说仍是一般性知识,并没有引起新史学的复兴。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北京大学的改造,使得学术建设提上日程。...
2023-11-03 理论教育
重在民史和寄望掘地,都可以说是“眼光向下”的表现。他的意见,显然是希望后者跳出“国故”的纠葛,回到社会学和考古学所指示的眼光向下的轨道上去。师生二人都重视国学与中国历史的关系,具体而言,则侧重不同。胡适在赞同顾颉刚疑古之初,即主张先把古史缩短二三千年,“将来等到金石学、考古学发达上了科学轨道以后,然后用地底下掘出的史料,慢慢地拉长东周以前的古史”[24]。对此顾颉刚没有正面回应。...
2023-11-03 理论教育
《大纲》初版时,胡适虽然坚持印一千本,底气并不充沛,梦想不到两个月内就会再版。胡适这番话说得过于自信,令人感到几分负气和强辩,这很可能是对几个月前在巴黎收到傅斯年一封来函的反应。这两条显然是针对《大纲》的弊病而发,与陈寅恪后来的批评立意相近。不过,胡适的应答未免言不由衷。况且此前还有与梁启超的一段过节。这是公开指出胡适赖以成就的外来统系,有与中国古史不相吻合之处。这等于部分认可傅斯年的主张。...
2023-11-03 理论教育
而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整体成为批判的对象,不仅道统,所有的学派均不能幸免,按照外来的科学观念分科治学成为学人新的取向。傅斯年对中国历代学派的批评,与清季革新人士提倡学派以打破道统的取向大相径庭。惟其不明于科学之统系。现在则应当凭借各种分科的学问直接接触事实。...
2023-11-03 理论教育
尽管不是毫无异议,一般而言,近代中国“新史学”的发端者还是首推梁启超。因此必须发起史学革命以创新史学。...
2023-11-03 理论教育
民国成立后,政治上天翻地覆,学术文化也斗转星移,在上海、天津、青岛、港澳等地,分别聚集起一批前清的遗老遗民。这时的所谓遗老遗民,当然与新进少年格格不入,即使未必以遗老遗民自居,甚至不以遗老一词为然者,由于喜好和交往等等原因,与新派也不大来往。探究民初遗老问题者,有意无意会与清初的明遗民相比照。...
2023-11-03 理论教育
鉴于当时学术界藏缅语系比较研究之学尚未发展,真正中国语文文法尚未成立,退而求其次,他改用对对子方式命题。[3]另外该校中国文学研究所出题亦有对对子,仍为陈寅恪所出。陈寅恪以对对子为大学考题,在南北学界引起一阵风波,“以此招致纷纷非议”。以对对子为大学考题一事,难免引起各种解读,成为矛盾焦点。...
2023-11-03 理论教育
所谓“释古”的流行,与唯物史观的兴起关系密切。将跃居主流地位的所谓“史料学派”,疑古辨伪的古史辨派和提倡整理国故的胡适,主张自由意志的何炳松,主要以史观立论的官方史学,乃至“冒牌的唯物史观”等各派新史学的史家一网打尽,全盘否定已有的学术成就。《历史科学》的呼吁,在部分青年中激起了一阵波澜。...
2023-11-03 理论教育
抗战后,中国再度陷入内战,正常的学术研究难以展开。曹伯韩介绍了郭沫若和吕振羽一派“新史学家”关于古代社会与历史分期的论点,认为他们的意见虽然还不足为定论,但较仅仅存疑者进了一大步,表现了更深刻的见解。会上郭沫若发表了题为《中国历史上的新纪元》的讲话,对改名一事有所解释。范文澜则通过新史学会的工作成绩将“转向”具体化,其一,在政治理论方面每个同人的确有了很大的提高。其六,举行了一些专题报告会。...
2023-11-03 理论教育
讲到近代中国史学的变化,大都会以梁启超的《新史学》为开端。虽然不能说西方的各种学术分科至此才开始影响中国的史学,但梁启超的确用进化论框架树立起一个与传统史学完全不同的“新史学”的概念模式。《新史学》发表于1902年,而梁启超关注泰西的分科治学早在前一世纪末。梁启超虽然提出要“创新史学”,关注的重心其实并不在学术本身,而是史学的社会政治功能。...
2023-11-03 理论教育
[171]近代学术史上建树大见识高而又大体得到各方公认者,如王国维、陈垣、陈寅恪等,都不必因缘胡适发端的代际兴替,而达到超越其新学术的高峰。夫学问之品类不同,而其方法则一。胡适一身二任,处置相对得宜,因此当学界偏向明显,乱相太甚时,观念见识均有不同的学人往往都希望他出面,以其声望地位和影响力挽狂澜。本文旨在说明,要确切认识胡适在近代学术史上的地位及其阶段性变化,还是应当...
2023-11-03 理论教育
民国时期,有过多少次组建中国史学会的尝试?顾颉刚所说民国七年即1918年在北京发起过中国史学会,很可能是记者误听,所指当为1929年朱希祖等人组建中国史学会一事。[4]关于此次中国史学会成立的时间,傅氏两说不一,均欠准确。12月3日,朱希祖即拟发起中国史学会,从事筹备。1929年1月7日,朱希祖草拟了《发起中国史学会的动机和希望》一文。10日,又与张星烺、罗家伦共同拟定中国史学会简章。北京大学史学会成立较早。...
2023-11-03 理论教育